浅议形容词和名词在古汉语(诗词)中的两种特殊用法
浅议形容词和名词在古汉语(诗词)中的两种特殊用法
兼释“人比黄花瘦"和“流火霜叶烧古城"
文/胡生辉
一丶形容词用作动词
首先谈谈形容词用作动词
以宋词“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的名句"人比黄花瘦”为例,剖析如下;请先回到李清照原作氛围中,再想想这个句子的奇妙之处“美"。词的原意是想表达女人的形体美,那么怎样才能突出这个美呢?作者就要对描写的事物本体(女人)与喻体(黄花)之间,找出个鍥入点(即共同之处)。人要美,先减肥。减肥的效果达到什么程度最好,一个字“瘦",这个"瘦“字就找到了。可是瘦是个形容词,不能直接当作动词使用,怎么办呢?这就要借助修辞方法<比拟),放回原句中进行修饰。修饰的结果使原词(瘦)的词性发生变异,具有了动词的造句功能,放在原句中不再显示形容词属性,而是动词(即可当作动词使用),这就叫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再回到"人比黄花瘦"名句中,看看“瘦"一词的词性,是不是“肥瘦丷的本义了?明显变了。变成动词属性(意思成了使人瘦),那么这个关键的关联词语(瘦)就找到了,再找喻体就很容易找到了。那么怎样找喻体,怎么会想出“黄花"一词来作喻体?这就要问问美人“瘦”的程度了。瘦成“黄花"一样的体形就行了。所以名句“人比黄花瘦”就在李请照的词中问世了。这就是我讲的古汉语中第一种修辞方法形容词用作动词。
二、名词用作动词
接下来再讲讲名词用作动词
以我的《重九登高》为例剖析如下:
重九登高
<丁酉-秋)
晓醒兴致登九重,
丹霞燎云映塔峰。
赤枫不知相思苦,
流火霜叶烧古城。
请吟诵,回到本诗意境中品味品味。作者重九登高,去山上赏景。赏什么景?看枫叶<本体)。枫叶有什么值得观赏的呢?<红)这个关联词语就找到了。再进一步追思与<红)颜色相关的事物,找到火。火就可燃烧,这个关键词(烧>就出现了。烧什么?烧古城。用什么烧古城?枫叶(本体),可是枫叶烧古城,意思讲不通,怎办?回头再思考,枫叶的颜色红得像什么?像火。火就可以燃烧。这就挖掘出来了枫叶(本体)和古城(喻体)之间内在联系,用关联词(烧>将二者联接。现在看看这个“烧“字在句中的词性是否发生变异?变了,不再是名词,而变成了动词。在句中具有动词的造句功能,原句的意思是“枫叶红得像火,好像要把古城点燃似的。”这就是古汉语中的另一个特殊用法,叫名词的使动用法。
<稿中若有讲得不妥之处,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