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晚期患者肠外营养再喂养综合征的预防和治疗

史英钦,王春城,唐宇菲,野战鹰

河北省人民医院

  目的:探讨癌症晚期患者肠外营养(PN)再喂养综合征的预防方法。

  方法:选择癌症晚期患者86例,NRS2002营养不良风险筛查评分≥3分,根据生化监测结果静脉给予电解质、肌内注射维生素B1和按阶梯行PN和液体入量。

  结果:血清磷、钾、镁第3天最低,与再喂养第1和第8天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8天有>90%的患者恢复至正常值范围。再喂养综合征患病率为8.14%。

  结论:癌症晚期不能进食患者补充足够的维生素B1和电解质,同时行阶梯PN支持,可降低再喂养综合征的发生率。


  再喂养综合征是机体在长期饥饿或营养不良状态下,重新摄入营养物质(经口、EN、PN)后早期出现的以低磷血症为特征的严重水-电解质失衡、葡萄糖耐受性下降、维生素缺乏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再喂养综合征的这种代谢特征,通常在营养疗法3~4d内发生,临床上伴随出现心脏猝死、心律失常、心脏衰竭、休克、低血压、呼吸衰竭、呼吸异常、精神错乱、感觉异常、韦尼克脑病、代谢性酸中毒、横纹肌溶解、肌肉疼痛等,严重者可导致死亡【1-2】。虽再喂养会导致致命的综合征,但通过早期纠正电解质紊乱、补充维生素、阶梯营养支持方案、密切护理监测等,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我们通过癌症晚期患者肠外再喂养分阶段营养支持,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2015年1~6月新入院的胃肠癌症晚期患者,根据NRS2002营养不良风险筛查表,对患者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包括营养状态、疾病和年龄三项,评分结果≥3分,且进食量极少,几乎所需能量靠肠外营养(PN)供给的患者共86例,其中男61例,女25例,年龄为47~85(68±11.8)岁。

  1.2 治疗方案:患者入院第1天经验性补充磷、钾、镁,根据生化结果,12~24h内再追加电解质,此时不行PN。肌内注射维生素B1200~300mg。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补充1~2倍,参考生理需求剂量。生化检测结果磷<0.3mmol/L为严重低磷血症,第2天不给予PN,继续补充磷和电解质。第2天开始行PN支持。PN非蛋白热量比例脂肪∶葡萄糖为1∶1~2。液体为30~40ml/kg/d,能量为25~30kcal/kg/d。营养液内包括脂肪乳、氨基酸、多种微量元素、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氯化钾、50%葡萄糖、甘油磷酸钠、多种微量元素、硫酸镁、10%盐水、5%糖盐水和葡萄糖酸钙等。营养液内阳离子浓度:钙离子<1.7mmol/L、镁离3.4mmol/L、钠离子<100mmol/L、钾离子<50mmol/L、一价阳离子浓度<150mmol/L。外周静脉输注葡萄糖浓度<10%,中心静脉输注葡萄糖浓度<23%。第1~8天内液体量由理论生理量的60%开始,逐渐增加;能量:患者住院第2~3天补充能量的1/3;第4~5天补充能量的1/2;第6~7天补充能量的3/4;第8天根据患者耐受情况开始补充全部能量。患者每天肌内注射维生素B1200~300mg。

  1.3 观察指标:①每天监测患者心率、心电图和肺部啰音等情况。②患者入院第1、3、8天检测血清钾、磷、镁、体重、肌酸磷酸激酶(CK)等指标,CK超过正常上限的1.5倍,可诊断为横纹肌溶解症【3】。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用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检测指标:患者于入院第1、3和8天清晨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钾、磷、镁和CK,同时测量体重,见表1。

  2.2 PN达标情况:本组86例患者中,有16例因治疗液体量大,PN液体量较少,第8天能量仍未达到25~30kcal/kg/d。

  2.3 体重:每天体重增加>0.25kg,或每周体重增加>1.5kg提示存在液体潴留的可能性【4】。我们在行肠外再喂养时,液体量从患者生理需要量的60%开始,循序渐进。本组患者第1天至第8天的体重无显著性变化,见表1。

  2.4 不良反应:患者入院时心电图和肺部情况正常。在行PN支持中,心电图异常2例,肺部出现啰音1例。在输液过程中,2例患者感觉心动过速或心慌,1例患者第3天输注营养液4h后体温达37.8℃,烦躁不安,营养液输完2h后体温恢复正常,烦躁消失。第4天与第3天情况相似,第5天输注了全量的1/4,上述情况消失。1例患者感觉肢体疼痛。肠外再喂养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14%。

  3 讨论

  肿瘤晚期患者营养不良普遍存在,其发生率达40%~84%【5-6】。约20%~50%的肿瘤患者死于营养不良而非肿瘤本身【7】。因此,再喂养对患者进一步手术,提高放化疗耐受性及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将会有很大作用。我们行早期阳离子补充联合阶梯PN支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4%,比以往报道接受TPN治疗患者再喂养综合征发生率(42%)大大降低【8】。

  维生素B1属水溶性维生素,体内几乎无贮备。当重新开始营养时,糖代谢和蛋白质合成的增强大量消耗维生素B1。因此,对维生素B1的需求亦相应增加,应及时补充。维生素B1缺乏表现为韦尼克脑病、感觉异常、麻痹、疼痛、膝腱反射消失等。患者从入院第1天开始,我们给予经验性每天肌内注射维生素B1200~300mg。本组患者在行再喂养时,未发现与缺乏维生素B1相关的不良反应。

  磷代谢的改变是再喂养综合征产生的中心环节。体内血清磷在0.3~0.5mmol/L为中度低磷,而<0.3为严重低磷血症。老年患者住院期间易发生低磷血症,使病死率增加【9】。患者严重低磷可出现肌肉无力、感觉异常、昏迷,甚至危及生命。因而,补磷是预防再喂养综合的主要手段之一。对血清磷浓度<0.3mmol/L的患者,第2天可以不行PN支持,继续补充磷和电解质。本组患者行PN支持第3天血磷最低,与第1天比有显著性差异。第8天,92%的患者血磷恢复至正常治疗范围。

  钾和镁是细胞内主要阳离子,低钾血症会伴有42%低镁血症【10】,低镁血症也会阻碍细胞内钾的补充。同时,补充钾和镁,可激活酶的活性,促进钾离子内流,阻止钾离子外流,缩短补钾病程。本组患者再喂养第3天血钾和血镁最低,与第1天比有显著性差异。第8天,96%患者的血钾、91%患者的血镁均恢复至正常治疗范围。

  再喂养虽有潜在的致命因素,但通过营养风险筛查和评估,发现高危患者,早期及时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常规补充维生素B1,根据患者可耐受量,行阶梯性营养支持等方法预防和治疗,可大大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张坤, 赵鹤龄, 李亚轻, 等. 危重患者再喂养综合征6例. 临床合理用药. 2013;2(6):142-143.

  2. Marinella MA. Refeeding syndrome in cancer patients. Int J Clin Pract. 2008;62(3):460-465.

  3. Amanzadeh J, Reillyrf JR. Hypophosphatemia: an evidence based approach to its clinical consequences and management. Nat Clin Pract Nephrol. 2006;2(3):136-148.

  4. 吴本俨. 营养支持与再喂养综合征.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1;13(5):361-362.

  5. 高淑清, 谢琪, 刘方芳, 等. 恶性肿瘤择期手术患者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支持情况调查. 河北医药. 2014;38(21):3334-3336.

  6. 周莉, 杨晶, 徐秀娟. 肿瘤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100 例分析.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31(12):89-91.

  7. 侯黎莉, 李敏, 周伟伟. 恶性肿瘤患者营养支持的研究进展.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29(9):36-37.

  8. 石汉平, 孙冠青. 重视再喂养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新医学. 2009;40(10):631.

  9. 张坤, 赵鹤龄, 李亚轻, 等. 危重患者再喂养综合征6例. 临床合理用药. 2013;2(6):142-143.

  10. 邵美贞. 镁的基础与临床. 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 1996:4-7.

原文参见:肠外与肠内营养. 2016;23(4):223-225.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