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小时候《那些老电影》那些陪我们度过童年好时光的电影【满庭芳艺术联盟出品】

那些老电影

作者  朗诵者:林会玲(秋叶飘然)

最近一段时间,我迷上了看老电影,基本上是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的老电影。许是老了吧?开始怀旧了!我是一个恋旧的人,对于过去的人和事都会记得很久,反而对现在发生的很多事情都没有了记忆;就像电影,过去的老电影总是会让我感动、流泪、沉思、大笑,反而是现在的电影,看过就忘。可能经过岁月沉淀的东西,应该是越发的难以忘怀吧?

以前,看电影是件幸福的事情。从自带板凳在露天观看到走进影院欣赏再到坐在家里遥控看电影一直到现在手机下载随时看电影,可以说,看电影真是太方便了!但是,现在的电影似乎已经变得看无可看。大量粗制滥造的剧情,各种抄来抄去的桥段,真正用心制作的电影屈指可数。在经济突飞猛进的今天,文化似乎变得越来越尴尬,变成了一具空有其表的皮囊,内心充斥着垃圾、急功近利和圈钱主义,一切都在浮躁地膨胀和飞升,就像当下浮躁的社会风气。

以前,看电影颇有些仪式感。青年男女谈恋爱,电影院是最好的去处。早早地约好看一场电影,电影散场后,聊电影剧情,说各自观后感,时间就不知不觉溜走了。要好的闺蜜过生日一起看电影也是个不错的选择,那时看电影也是我们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看着电影里那些大城市的摩登、时髦女郎烫着大波浪发型,身穿喇叭裤、百折裙,亭亭玉立、美丽漂亮的形象,我们也是纷纷效仿。我和女伴也会结伴到美发店指着《电影画报》里的明星发型,让理发师做出那样的效果;买来好看的布料去裁缝店找裁缝师缚量身定做,然后满心欢喜地等待新衣服做好(那时都是到裁缝店订做衣服,很少人买成衣的)。还有单位组织包场看电影也是件令人期待的事情,那时娱乐生活比较单一,工会经常组织大家观看电影或者举办舞会,丰富大家的业余文化生活。

以前,看电影最爱听电影里的歌曲。《小花》《少林寺》《上甘岭》等经典电影看了无数遍,里面的插曲《绒花》《牧羊曲》《我的祖国》等歌曲百听不厌,记住了李谷一、郑绪岚、郭兰英等歌唱家。那时的流行歌曲都是电影插曲。当悠扬的旋律想起,优美的歌声让人陶醉其中,如歌如泣,如梦如幻。那时的流行歌曲都是电影插曲。还有《刘三组》《五朵金花》等少数民族电影,那原汁原味,不加雕琢的唱腔和原始自在、自由奔放的舞技,将传统歌舞和现代舞蹈完美融合,在现实的基础上再创了神话般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那时片源有限,电影票也不好买,如果没有买到电影票,在外面“听电影”也是一种享受,可以感受各种声音的魅力,仿佛身临其境。一部优秀的电影,其音效往往也十分出色,富于感染力。 想来,我现在喜欢朗诵这种有声语言的创作,可能也是受那些老电影的影响吧?!

以前,看电影有剧情可看,尤其是80年代的电影。我认为,80年代是我至今经历过的最好的时代!那时的生活真是热气腾腾到处都是一派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景象,人们充满了向上向善向前的力量。演员们的演技好,为了拍好电影,就要到厂矿、农村体验生活数月之久,和工人、农民同吃同干同劳动,学习他们做事说话的样子,琢磨他们的心理活动。所以,剧情是丰盈饱满的,人物也是丰满生动的。电影体裁多样,那时的喜剧片真正起到了针贬时弊的作用,讽刺了嫌贫爱富的丈母娘、好逸恶劳的小青年、唯利是图的生意人、爱慕虚荣的女青年,但通过一系列事件的发生和剧情的发展,人物最后都得到了升华,突出主题,满满的正能量。更多的电影反映了当时人们热火朝天的工作、劳动场景。《快乐的单身汉》讲述城市里一个工厂的青年职工积极搞技术改进、发明创新,为工厂提质增效贡献自己的力量;《咱们的退伍兵》描写农村改革发生的变化,让人们看到了希望,有了奔头。不管是工人、农民、个体户,各行各业的人都努力工作,认真生活,都像打了鸡血似的不用扬鞭自奋蹄,生怕落后了被时代淘汰。“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努力奋斗”可能就是那时的“中国梦”吧?!

或许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老电影有着浓浓的“时代烙印”,但是这些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那些片子里“看见”那个时代了!看见了那个时代的“好”与“坏”。无论“好”与“坏”,都是那个时代最真实的烙印;无论“好与“坏””,也都是最珍贵的记忆……那些内容与背景则足以能让我们有幸切身地感受一下那个年代、那个我们曾生活过或没来得及生活过的年代——那个火红的年代、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怀念那些老电影,就像怀念我们再也回不去的时光和芳华,那些流年和曾经的过往。伴随着那些老电影,我从少年步入中年。岁月如歌,如歌岁月,那不再回来的岁月啊,是我们一生珍藏的记忆!

作者 朗诵者简介:

林会玲,网名秋叶飘然。喜欢文字,用心灵的素笔,轻描流年的芬芳;喜欢朗诵,用真挚的情感,诉说生活的点滴;喜欢倾听,用内心的淡定,倾听美妙的声音。

图文编辑 |雨晴

图片来源 | 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苹果手机赞赏赞助通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