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S 2020│葛均波院士:告别“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泛血管医学发展与展望

目前血管性疾病的防控形势日益严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2020年11月26日,在CDS 2020全体大会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从理论基础到临床实践,详细介绍了泛血管医学的发展与展望。

葛均波院士线上参会进行报告

从心血管疾病预防到泛血管疾病预防

葛院士指出,泛血管疾病是一组血管系统疾病,有着共同的病理基础,即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共同病理特征,危害心脏、大脑、肾脏、四肢等重要器官,例如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和外周动脉疾病等。因此,临床医生不能“头痛医头、脚疼医脚”,而需要以患者为中心,从源头上避免危险因素,由心血管疾病的防治逐步转变到泛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泛血管疾病的评估

对泛血管疾病的评估方面,应区别泛血管实际年龄和生物学年龄。葛院士谈到,应重视高危易损斑块的早期识别,随着影像学成像设备、相关造影技术、后处理技术等的进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评估疾病发展的各个时期。

葛院士指出,基于综合评估的“泛血管健康指数”,是将泛组学概念(包括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生物标志组学、影像组学、功能组学、力学组学、基因组学等),通过人工智能赋能,生成“中国泛血管健康指数”。对未来患者的生活方式以及治疗进行个体化指导。

泛血管疾病的治疗与实践模式

在目前的泛血管疾病的治疗实践中,葛均波院士提到了三种代表性药物:降脂药物PCSK9抑制剂,能够显著降低静脉血栓风险;抑制肾脏对葡萄糖和钠的重吸收的降糖药物,SGLT2抑制剂;在抗栓治疗方面,强调抗血小板+抗凝双通道。

在谈及如何将理念变成实践时,葛均波院士表示,要形成预防、筛查、评估、治疗、随访、康复等一站式、全周期、可持续的模式,探索优化的诊治流程,建立科学防治体系和标准,收集真实世界临床数据,研究临床评估和干预方法,提高泛血管疾病的医疗质量,最终形成中国泛血管疾病全景管理模式。

葛院士表示,期待未来科学发展,从整体出发,给患者一个更加全面的治疗体系,最终实现“健康中国,健康人类”的目标。

中国医学论坛报 扈妍 发自苏州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