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巾帼须眉第一人——还珠塑造的第一位“女一号”(《蜀山剑侠传之英琼传》导读)
《蜀山剑侠传》是还珠楼主的开山之作,无疑也是影响最大的一部巨著。书中有名号的脚色数以千计 ,但被作者特别标出“第一”,而且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这个“第一”身份的,却是一个女孩子——李英琼。
李英琼画像
五百万字的巨著,以一个少女为头号人物,这在中国文学史上空前绝后。
中国的长篇小说,发端之时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女性形象——《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名列于“四大奇书”“四大名著”,却没有一个重要形象是女性,这不能不说是遗憾的事情。
从《金瓶梅》开始,女性形象开始堂而皇之地出现在我国长篇小说中。其后,《金云翘》《林兰香》《红楼梦》等,都把女性放置到了舞台的中央地带。
不过,在英雄传奇类小说,尤其是武侠类小说中,却仍然十分罕见(《儿女英雄传》前半似可,而后半却“英雄气短”了)。民国的武侠长篇,《荒江女侠》首开女侠“首席”先河。但该书格局较小,情节较单,人物较少,规模远不能与《蜀山》相比。
《蜀山剑侠传》中,峨眉派首领之一妙一夫人初次见到李英琼,就对她讲:“‘吾道之兴,三英二云。’长眉真人这句预言,果然应验。”峨眉的重要盟友青囊仙子也当面对英琼道:“你应劫运而生,光大峨眉门户,与别人不同。三英二云,独你杰出。虽然杀气太重,然亦非此不可。不久齐道友回山,自会特许你一人便宜行事。”
《蜀山剑侠之英琼传》,还珠楼主著,陈洪导读批点,南开大学出版社2019年6月版。
“与别人不同”、“独你杰出”、“ 特许你一人”云云,就更是强调了李英琼头号人物的地位。连她的敌人也反复称赞:“老怪暗忖:‘莫怪峨眉英云名不虚传,此女果是天仙一流的根骨人品。’”足见作者对这一形象的重视。
但是,《蜀山剑侠传》的篇幅实在是太大了,又是在报纸连载,而作者的写作习惯又喜欢“节外生枝”,以至于李英琼的故事难免散布于全书,时常被其他人物的故事穿插、割裂,对于这个形象的完整性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即以“蜀山剑侠吧”中网友的反应看,不少读者因为该书篇幅太长而中辍。为了弥补这一缺憾,本书把作品中以李英琼为主的故事段落串联起来,命名为《蜀山剑侠之英琼传》。
还珠楼主的武侠小说与传统的《七侠五义》《儿女英雄传》不同,其中注入了相当多的神魔因素。在这个意义上,可说是《水浒传》与《封神演义》笔法的混融。
励力出版社1941年版《蜀山剑侠传》
当然,他的不同作品中,这两种成分的比例是不同的。如《云海争奇记》《兵书峡》等,武侠的成分占到九成以上。而《蜀山剑侠传》中,则神魔的成分占多数。因而,李英琼也是半女仙半女侠。
由此决定,围绕李英琼的故事,充满奇异的想象。这也就使得李英琼的形象不仅不同于林黛玉、薛宝钗,也不同于十三妹、荒江女侠。
白先勇讲:“还珠楼主的巨著《蜀山剑侠传》,从头到尾我看过数遍,这真是一本了不起的巨著。其设想之奇,气派之大,文字之美,冠绝武林,没有一本小说使我那样迷过。”他把“设想之奇”放到评价的第一位,正是着眼于这种奇特不凡的想象。
本书所选是原书第一回到第二百九十三回中的四十回。顺序、回目基本保持原貌,文字也只有极少的微调——为了摘录后的衔接。这四十回从故事内容看,大体可分为六部分:
第一部分为前五回,讲的是李英琼随同父亲李宁避祸进入峨眉山,迭遭险厄;而李宁终于被白眉和尚收归门下。而李英琼从此孤身一人面对命运。这一回基本是传统武侠的路数,特别是与多臂熊的冲突部分。
《蜀山剑侠新传》,上海百新书局1947年版
第二部分从第六回“李英琼万里走孤身 赤城子中途逢异派”到第十二回 “大发鸿慈 为难女顽童作伐 小完夙愿 偕仙禽异兽同归”,写李英琼孤身寻仙的历险过程,包括斗僵尸,擒怪龙,斩巨人,诛木魃,杀猛虎,拯救马熊与猩猩,最后得遇妙一夫人,列入峨眉派门墙。
这部分为本书最为精彩段落,各种妖异接踵而来,而一个孤身少女勇敢面对,逐一战而胜之。紧张之处,足令读者屏息扼腕。
第三部分从第十三回“并驾神雕 逐鹿惊邪火 饥餐朱果 斗剑遇同门”到第二十二回“两界等微尘 幻灭死生同泡影 灵岳多异宝 金精霞彩耀云衢”,写李英琼初到峨眉山的际遇。这一部分,出场的人物渐渐多起来。
峨眉的门下,素质性格也是参差不齐,于是各种小矛盾、小冲突接连发生。虽是神仙洞府,却也充满人间小儿女的情味。而李英琼勇于任事,急公好义,刚直而稍显粗率的性格也随之渐渐表现出来。
《蜀山剑侠传》连环画
第四部分从第二十三回“指挥若定 灵云收得七修剑 鼓勇无前 英琼盗取万年玉”到第二十八回“斩妖尸 得宝返仙山 逢巨恶 无心留隐患”,集中写李英琼为了救治好友余英男,同穷凶极恶的妖尸斗智斗勇,终于成功的经过。
一个事件写了六回,曲折反复,是《英琼传》最细致的一段。这一段突出塑造李英琼对朋友一片赤诚、舍己助友的形象。
第五部分从第二十九回“情重故人 名山访道侣 喜收神火 奇宝吐灵辉”到第三十六回“有意纵妖娃 宝树婆娑 隐形擒异士 精虹潋滟”,写李英琼成道之后奉命开府幻波池,与易静、癞姑领导众同门与各路妖邪大战的故事。
这一段,“敌”“我”的法力都升级了,她面对的丌南公、九烈神君等,都是千年以上的道行。道、魔互长互动,写出了李英琼小小年纪隐然领袖群论的气派。
这部分的长处在于“仙阵”“法宝”的描写,显示出作者丰富的想象力——这一点,出于《封神》而又远远超过。其不足是过于热闹,人物性格、情感反而被遮蔽了。
正气书局1948年版《蜀山剑侠后传 》
最后一部分从第三十七回“灿烂祥霞 双飞莲座 庄严宝相 自有元珠”到第四十回“苦缔心盟 三生寻旧约 宏施佛法 七老悟玄机”,写李英琼率领同门,在老前辈暗助之下最终战胜强敌,维护了幻波池的胜境。
作者通过李英琼的成长过程,竭力塑造一个美若天仙、福报无穷、勇于担当的形象。作品通过她的同门师姐的眼中所见来表达自己极力赞颂之意:
还珠楼主书扇面
“神仪内莹,星光湛湛”“心包宇宙,气罩山川”“岳峙渊淳,与天同化”,这些形容词用到一个十几岁的少女身上,足以令读者震惊。
作者别具匠心之处在于,这些评价出于癞姑之口,而癞姑是一个神通广大、滑稽玩世、向不服人的人物,由她来做出这样的评价,分量及“信度”就格外不同了。
但是,作者又不是一味高调赞颂,她写李英琼勇敢而略带莽撞,疾恶而稍欠宽容,担当而过于好胜。
这样,就使这个人物有血有肉丰满起来。为了凸显她的个性,作者还刻意安排几个映衬的形象与她互动。如裘芷仙,因为身世遭遇而在同门中最为低调。作者便安排她与李英琼共同留守凝碧崖,其间自然出现性格冲突:
英琼道:“你几时也学会这些罗唣?赵世兄又不是外人,适才既认出这位师兄被妖法所伤,就该当时下手才对,偏要挨到这时,白叫人等着心急,一肚皮的话没法先说。”
若兰道:“我没见你这急性子。各异派中妖法千头万绪,我的学历又浅,将才我也没看出来。后来见乌风草在他身上连拂,闻见一股子邪香,才猜是香雾迷魂砂。对不对,还要救醒转来才知道呢。你就爱埋怨人,真讨厌!”
全套《蜀山剑侠传》
这样,一箭双雕,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少女一起跃然纸上了。
在着力刻画李英琼的同时,还珠楼主还描写了一群可爱的少年女仙形象。大体来讲,这些女孩子的个性还是相当鲜明的。例如秦寒萼,本是天狐的女儿,与秦紫玲是姐妹。姐姐紫玲神通超众,修养也渊深。寒萼作为妹妹,未免娇惯。于是在峨眉这个群体里,总是耍小性,抢风头。
和她形成对照的,则是这群人的“大姐大”齐灵云。由于她的特殊身份——妙一夫人的长女,年龄最大,所以总是思虑周全,一板一眼,很有点“少年老成”的感觉。
灵云与寒萼时不时演出一段“对手戏”,两个人的性格便在对比中鲜活起来。再如癞姑,形象奇丑,却身处一群颜值极高的美女中,偏偏不自惭形秽,还经常拿这个话题自嘲,或和别人开玩笑,于是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
这方面还应特别关注一下朱文。朱文和灵云的幼弟金蝉是前世姻缘,今生又遇到一起。二人的关系十分微妙,而朱文作为女孩子,内热外冷,几分娇羞几分矜持——作者对此描写得十分细微:
《天下第一奇书蜀山剑侠传探秘》
大家忙了一阵,英琼将粥煮好,切了一盘腊味,又取了一大盘咸菜捧将出来。金蝉、若兰最爱吃那腊味,赞不绝口。
朱文笑对金蝉道:“九华虽然清苦,辟邪村玉清大师颇预备许多荤素吃食,我不信这一趟莽苍山,会把你变成一个馋痨鬼。今天才到李师妹家中第二天,也不怕人家笑话。”说罢,抿着嘴,用两个指头在脸上刮。
金蝉见朱文羞着笑他,便也反唇相讥道:“朱姊姊你还不是不住口地吃鹿肉,还说我呢。当心把神雕的粮食吃完,神雕不依吧。”朱文正要还言,英琼见二人斗口,忙道:“朱姊姊、金哥哥爱吃腊味,我还多着呢。即使吃完,只要叫我金眼师兄出去几趟,便能捉得好几个回来。我们都跟亲手足一样,谁还笑话不成?”
朱文冷笑道:“我不过见他吃得野相,好意劝他几句,他反倒来说我。这类烟火食,我一年也难得吃上两回,因见李姊姊劝客情殷,又加上头一次吃鹿肉,觉得新鲜,才拿两片撕着就稀饭。谁似他狼吞虎咽的,这一大盘倒被他吃了一多半。为好劝他两句,还反说人吃不停嘴,吃你的吗?”金蝉见朱文娇嗔满面,便低下头只顾吃,不再言语。
灵云是一向看他二人拌嘴惯了的,也不去答理。见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便也取了筷子夹一片慢慢咀嚼,那一股熏腊之味竟是越吃越香。笑对金蝉道:“无怪你们争吃,果然这鹿肉很香。英琼妹子小小年纪,独处深山,居然布置得井井有条,什么饮食设备样样俱全。与若兰妹子一样,都是那么能干,叫人见了又可爱又可敬。要像这种殷勤待客,怕不宾至如归,把山洞都挤破了吗?”
若兰见朱文、金蝉拌嘴,在旁边也不答言,只顾吃。这会听灵云赞她能干,便笑道:“姊姊怎么也夸奖起我来?我哪一点比得上诸位姊姊们?不过平日仗着先师疼爱,享享现成的罢了。”
这时朱文停箸不食,坐在那里干生气。金蝉不时用眼看着朱文,想说什么,又不好说出似的。英琼惦记着那只神雕,匆匆在后面取了两只鹿腿,出洞喂雕去了。
芷仙怕他二人闹僵,看他二人神气,知道金蝉业已软化,容易打发,便劝朱文道:“姊姊不要生气,招呼凉了,不受吃。”还要往下说时,灵云忙拦道:“我们休要劝他们,他二人是这样惯了的。”
朱文误会灵云偏袒金蝉,本想说两句,猛想起灵云患难中相待之德,不便出口,越发迁怒金蝉,假装看雕,立起身来,独自行出洞去。金蝉见朱文出洞,知她心中不快,讪讪地立起身来,也跟了出去。
全套《蜀山剑侠传》
这一段如果移到《红楼梦》中,背景换成大观园,和“金钗”们烧烤鹿肉,林黛玉与贾宝玉使性、拌嘴的情景几无二致。
“金蝉见朱文出洞,知她心中不快,讪讪地立起身来,也跟了出去。”这几句若换个主语:“宝玉见黛玉出门,知她心中不快,讪讪地立起身来,也跟了出去。”放到《红楼梦》中,当毫无扞格。
其实这种写法有点“小儿科”嫌疑,与朱文、金蝉“半仙”的身份并不十分吻合,但却可以增加读者的亲近感,也使朱文的形象明显有别于众人。
说到仙人们的情感问题,易静更令人意外。她是资历甚老的“转世灵童”,已跻身天界的圣姑当年是她的“闺蜜”,但她就是挣不脱情网:
《杜甫传》
易静闻言,接口笑道:“玉弟此时当知我的苦心了。如非恩师相助,毁容易貌,那冤孽先就放我不过。迟早仍还你一个白幽女如何?”
陈岩喜道:“当真的么?不怕洪弟与癫道友见笑,我虽是修炼多年,因是幼童,仍不免于童心和洪弟一样,言动天真,自觉所附童身尚还灵秀,易姊姊偏毁了芳容。经我多年苦修,早已脱胎换骨,此身又不舍抛弃,正想易姊姊如允双修,也将容貌毁去,好和她配对呢。”
易静忍不住伸手朝陈岩头上指了一下,笑道:“痴子!难为你多年修为,还改不了老脾气。”癞姑见陈岩看去只十来岁年纪,神情既极天真,语气又是那等痴法,忍不住笑了起来。
陈岩笑道:“癫姊姊笑我脸老么?”癞姑笑说:“不敢。”陈岩又道:“我历劫三生,本是为她一人,便笑我也不怕。”随问:“易姊姊,何时恢复昔年容光?”易静笑答:“你才说重人而不重貌,如何又对此事关心呢?”
从“仙界逻辑”来说,这好像有点出格,有点“不合理”;而从凡人的“情感逻辑”讲,却又是顺理成章的事。这样写,就把玄奥的神仙们拉回到人间,缩小了他们与读者的心理距离。
全套《蜀山剑侠传》
本书还有一特色,就是写了很多动物。最重要的是李英琼的一只神雕和一头猩猩。这自然让我们想到金庸笔下的郭家白雕和杨家神雕,还有袁承志的两头猩猩——这是“点珠成金”的一个小显证。
本书的动物除了这俩主角,还有很多“群众演员”,如马熊、猩猿、山魈、木魃等。这些动物大半出于作者的想象,如:
“
呼的一声,纵出一个似猴非猴的怪物,身上生着一身黄茸细毛,身长五六尺,两只膀臂却比那怪物身子还长。两手如同鸟爪一般,又细又长。披着一头金发。两只绿光闪闪的圆眼,大如铜铃。翻着朝上一看,比箭还疾地蹿了下来,狼嗥般大吼一声,伸出两只鸟爪,纵起有三五丈高下,朝英琼头上抓将下来,身法灵活无比,疾如闪电。
如此奇特的动物形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小说的奇幻色彩。
与《儿女恩仇记》《孽海情天》两书相比,这本书中法宝、法术的描写更多、更奇诡。例如幻波池的“五行禁制”,不但是一般的五行生克,还套入了九宫八卦的生死景杜之类的观念,甚至还发明了正反五行的“创新”阵法。
还珠楼主《北海屠龙记》,《茶话》1947年第10期
其描写的笔墨也相当细致,几乎可以与儒勒凡尔纳那些科幻想象媲美。如法宝想象:
丌南公门下弟子,各有一两件至宝奇珍。那“大有圈”发时是一环淡悠悠的彩虹,月晕也似。初发光并不强,一经发动,便由小而大往外开展,电也似疾,连转不休,越长越大,光也越来越强烈,晃眼暴长千百丈。然后化为光雨爆散,光雨所及之处,无论是人是物,当之均无幸理,整座山峰均能炸裂,荡为平地。
这大约就是氢弹爆炸的景象。法术想象:
洞里竟是一个怪石丛列,穷极幽暗深窟,宽约百丈。满地上竖着数十面长幡,俱画着许多赤身魔鬼。每面幡底下,叠着三个生相狰狞的马熊、猩猿的头颅,个个睁着怪眼,磨牙吐舌,仿佛咆哮如生。
当中有一面一尺数寸长小幡,独竖在一个数尺高的石柱之上。幡脚下有一油灯檠,灯心放出碗大一团绿火,照在妖幡和兽头上面,越显得满洞都是绿森森阴惨惨的,情景恐怖,无殊地狱变相。
读者至此恐怕不免要寒毛直竖吧。
还珠楼主
还珠楼主写作有一大癖好,就是洋洋洒洒的景物描写。这既与其深厚的古代文学修养有关,由于早年四方游历的体验有关。
物理学家何祚庥甚至认为:“(《蜀山》)想象的奇特与丰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其中写中国的山水之美,无人能够超过他。过去柳宗元写《永州八记》为人称道,但我觉得《蜀山剑侠传》超过了柳宗元。”
这种讲法当然可以讨论(柳宗元山水游记之美不限于模态,而在于寄托、意味),但指出了还珠写作这一突出特点,无疑是正确的。这里不妨举几个例子来看:
一面是孤峰插云,白云如带,横亘峰腰,将峰断成两载。虽在夏日,峰顶上面积雪犹未消融,映着余霞,幻成异彩。白云以下,却又是碧树红花,满山如绣。一面是广崖耸立,宽有数十百丈。
高山上面的积雪受了阳光照射,融化成洪涛骇浪,夹着剩雪残冰,激荡起伏,如万马奔腾,汹涌而下。中间遇着崖石凸凹之处,不时激起丈许高的白花,随起随落。直到崖脚尽处,才幻作一片银光,笼罩着一团水雾,直往百丈深渊泻落下去,澎湃呼号,声如雷轰,滔滔不绝。再往对面一看,正对着这面洞门,也是一片平崖,与这边一般无二。
平崖当中,现出一座洞府,洞门石壁,有丈许大的朱书“飞雷”二字。
《征轮侠影》,力励书店1948年版
写深涧急湍有声有色,既壮观又绚丽。又如:
神雕飞行迅速,二人稳坐在雕背上。上面是星明斗朗,若可攀摘;下面是云烟苍莽,峰峦起没,大小群山似奔马一般,直从二人脚底倒退过去。这时遥瞩天边,东方已微微有了明意。倏地起了一阵乌云,把天际青光遮成一片漆黑,连下面云山都在微茫杳霭之中若隐若现。
英琼刚说得一声:“怎么天还不亮,许要变吧?”一言未了,若兰忙叫:“琼妹快看奇景!”英琼侧转头一看,先是东南方黑云踪中闪出两三丝金影。
一会工夫,又见有数亩方圆的一团红光忽而上升天半,彩霞四射;忽儿没入云层,不见踪迹。若金丸疾走,上下跳动,滚转不停,要从天际黑云中挣扎而出。以后红光越来越显,越转越疾,倏地往下一落,又没入天际,便不再现,只东南半天现出了鱼肚色。头上的星也隐去了好多。
二人在雕背上迎着天风,凭虚飞行,一路谈说,一路看那朝日怎样升天。倏地瞥见正东方红影一闪,霎时半轮亩许方圆火也似红的太阳,已经端端正正地从地平上涌起。那些黑云也都不知去向,干干净净的天,只红日出处有半圈红影。满天只剩数十百颗疏星,光彩已暗,摇摇欲坠,越显天高。
再低头一看,下面是云潮如海,咕咕嘟嘟簇拥个不住,把脚下群山全都隐没,只剩那几个高山的尖儿如岛屿一般,在云海中隐现。上面却是澄空若洗,一碧无际。
《岳飞传》
描写日出的文字很多,写云层之上俯瞰日出与云海者,似未曾有(笔者从欧陆返程,夜航机上曾睹类似奇观)。还珠当时不可能有乘机夜航的经验,纯为想象而写得如此摇曳多姿,实在是笔力扛鼎。
还珠楼主的景物描写有时又能与情节融合到一起,更显得生动,如李英琼降龙一节:
英琼但觉一阵奇寒透体袭来,知道那龙已离身后不远,不敢怠慢,亡命一般逃向庙前梅林之中。那条龙离她身后约有七八尺光景,紧紧追赶。
英琼猛一回头,才看清那条龙长约三丈,头上生着一个三尺多长的长鼻,浑身紫光,青烟围绕,看不出鳞爪来。英琼急于逃命,哪敢细看。因为那龙身体长大,便寻那树枝较密的所在飞逃。
这时已是三更过去,山高月低,分外显得光明。庙前这片梅林约有三里方圆,月光底下,清风阵阵,玉屑朦胧,彩萼交辉,晴雪喷艳。这一条紫龙,一个红裳少女,就在这水晶宫、香雪海中奔逃飞舞,只惊得翠鸟惊鸣,梅雨乱飞。那龙的紫光过处,梅枝纷纷坠落,咔喳有声。
《拳王》,武陵书屋1951年版
真是奇丽无俦。
上文说到一个词语:“点珠成金”,那是笔者多年前的一个“发明”,意在指出一个有趣的事实,就是金庸大量(超出一般人想象的)“偷意”于还珠楼主而讳言。
这其实并不含有褒贬抑扬之意,只是讨论文学史一个常见的现象。本书也有若干例证,兹举其中一个有趣者:
(丌南公)老怪每一出洞,照例要有好些排场做作,未到以前,先使当时风云变色,山川震撼,有时还有门人和仙音仪仗前导,以显他的威势。……
遥天空际,云旗翻动,时隐时现。隔不一会,又听鼓乐之声起自彩云之中,由天边出现,迎面飞来,看去似乎不快,一会便已飞近。那彩云自高向下斜射,大只亩许。云中拥着八个道童,各执乐器、拂尘之类,作八字形,两边分列。衣着非丝非帛,五光十色,华美异常。相貌却都一般丑怪,神态猛恶。……
八童分执乐器,仙韶迭奏,此应彼和,并不发话。
《青城十九侠》,正气书局1948年版
熟悉金庸小说的朋友读到这里立刻要会心一笑,想到《天龙八部》中丁春秋的排场,和作者揶揄的叙事态度。
南怀瑾讲:“现在写武侠小说的都是乱写,很多都是偷还珠的东西。”这话肯定讲过头了。但看到上述类似的例子,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他讲的有一定道理,也不得不重新认识还珠楼主的文学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