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敢:金学分析——在第十六届(上海)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闭幕式上的总结发言

尊敬的黃霖会长,

尊敬的各位副会长、顾问、理事,

尊敬的川岛优子、田中智行、赵冬梅、董玉振先生,

尊敬的各位金学同仁:

在金学史上,一次别具生面的会议,经过与会人员特别是会务人员的努力,很快就要闭幕了。这种召开会议的方式虽然是因时局使然,虽然是失去了一些友朋面聚之乐,但绝不失于一种行之有效、行稳致远的开会格局。

会议现场

中国《金瓶梅》学会与中国《金瓶梅》研究会(筹),自1989年(也可以说是1984年)以来三十多年,在刘辉、黃霖两位会长的率领下,团结全体会员,尤其是学会(研究会)工作人员,联络海外金学人士,创会,发展,辉煌,中兴,一步一个脚印,务实,创新,开花,结果,开创出无与伦比的研究途径,积累下丰硕厚重的科研成果,使金学逐步经典化,成为可以比肩任何显学的显学。

回顾百年金学历史,品味学会三十年艰辛,探讨金学繁盛的动因,展望金学玄秘的未来,借此机会,拟做一简明金学分析,用供师友参酌。

1
历程分析

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相继召开了1985年第一次(徐州)全国《金瓶梅》学术讨论会、1986年第二次(徐州)全国《金瓶梅》学术讨论会、1987年第三次全国(扬州)《金瓶梅》学术讨论会,迎来了1989年首届(徐州)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并同期成立了国家一级群众团体——中国《金瓶梅》学会。

1985年第一次(徐州)全国《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合影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学术也成为改革开放领域之一。那是一个如宁宗一先生在开幕式致词主所说的文学自觉时期,有识之士,有学之人,捷足先登,分别在自己擅长有意的课题方向,利用天时,把控地利,团聚人和,创会,创学,创刊,创所,开讲,访学,发文,出书,成为改革开放大潮中的弄潮儿。

20年的金学辉煌,没有引起国家研究机构和主管部门的重视,甚至仅仅是留意。在“非典”期间,在申报难以进行之时,国家主管部门仍然坚持国家级群众团体重新登记,致使中国《金瓶梅》学会等63个国家一级学会2003年6月6日被强行注销。

当然,刘辉会长的生病与学会秘书处的不力,一时找不到部级挂靠单位(原挂靠单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被认为学会主要负责人刘辉、吴敢、黃霖均非其员工而不能挂靠)也是其客观原因。天灾,人祸,无异于一声闷雷,在学会内部以及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金学陷入迷茫之中。

微信朋友圈转发会议消息

2004年1月16日中国《金瓶梅》学会创会会长刘辉不幸逝世。经黄霖、吴敢协商,仿社会通列,2004年2月26日以原学会秘书处名义,发函给各位理事,建议以《中国金瓶梅研究会》(筹)名义暂行工作,并由黄霖任筹委会主任、吴敢任筹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该建议获得中国《金瓶梅》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的一致同意。中国《金瓶梅》学会与中国《金瓶梅》研究会(筹)的转换,使金学起死回生。金学的中兴,证明了金学具备顽强的生命力与高超的创造性,这才有延续至今的十二届国际会议与一届全国会议的召开。

我提交本次会议的《金学文献》六则,即中国《金瓶梅》学会与中国《金瓶梅》研究会(筹)、中国召开的全国与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中国召开的《金瓶梅》专题会议、中国《金瓶梅》研究会(筹)工作人员名单、《金瓶梅研究》编辑出版志略、国际《金瓶梅》资料中心目录(吴敢提供部分)足可佐证上述分析。

《20世纪金瓶梅研究史长编》

这六则金学文献,也是我对过往工作的检视、小结,用供师友参酌。因为年事偏高和学术兴趣转向戏曲、杂文,我已5年未做《金瓶梅》研究了。

2015年为纪念全国首届《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召开30周年我举办第十一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之时,恰逢拙著《金瓶梅研究史》出版和由吴敢、胡衍南、霍现俊主編之“金学丛书”出版,当时便为我的金学画了句号。

2
成员分析

中国《金瓶梅》学会有会员近300人,中国《金瓶梅》研究会(筹)实行更为灵动的组织形式,目前中国研究《金瓶梅》的人员也有200人之众。

中国《金瓶梅》研究会(筹)现有85名理事(连同21名顾问,实有106名工作人员),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中国《金瓶梅》研究会(筹)是大理事会制。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组织形式,牢固地团聚了中国金学的几乎所有中坚力量。

中国金学队伍的结构,也可说是老中青结合。21名顾问加上70岁以上的理事、会员,老一辈金学家约占四分之一的比例,基本都是硕果累累,功成名就。

目前尚笔耕不辍者,尤以宁宗一先生为最。宁先生密切关注金学状况,转发文章,发表观感,奖掖后进,呼吁创新,以金学建设为己任,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其身影,令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宁宗一、黄霖、吴敢三位教授在金瓶梅学术研讨会上

40—70岁的金学学人约有三分之二,虽不能说皆专力经营金学,但大多数没有让金学闲置,新著,新文,新论,多出其手,金学大厦靠中年金学家支撑。其余为青年金学学人,所占比例不高(但本次会议提交论文者所占比例却有三分之一),虽亦时有新人加入,但金学仍然急需添补新的血液。

《金瓶梅》具有吸引力,但金学缺乏号召力,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敦请本会博硕士导师商命博硕士研究生以金学为选题(王平兄发言说2016年即有8篇金学博硕士论文)。

会议现场

好在两任会长皆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既具有金学之学,又具有统帅金学之力。

我在拙著《20世纪<金瓶梅>研究史长编》中曾如此评誉刘辉会长:“事实证明,刘辉是很合适的中国《金瓶梅》学会的会长人选。关于《金瓶梅》研究,刘辉是一位金学全才。他有一部会评会校原著,二本专著,二、三本编著,二、三十篇论文出版(发表),特别是其成书研究、版本研究、文龙研究等,被国内外公认为权威性著述;关于学会工作,他出席了中国召开的全部10次国际(内)《金瓶梅》学术研讨会,几乎每次会议他都自始至终参与了筹备与组织工作,并且以其粗犷、雄浑、刚正、机敏的风格,赢得绝大多数金学同仁的信赖与拥戴”。

《张竹坡与〈金瓶梅〉研究》

我在拙著《张竹坡与〈金瓶梅〉研究》中亦曾如此赞佩黃霖会长:“黄霖先生著述如林,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明代文学研究、《金瓶梅》研究、近代文学研究等多个学科领域,均为领军人物。黄霖先生儒雅敦厚,宽怀大度,助人为乐,成人之美,诚所谓道德文章。”

金学已经涌现出数十名著名金学家,集结成数百人的专业研究阵容,金学队伍不断扩大、定制,已经形成一支阵容整齐、行当齐全的高层次、高水平的研究团队,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3
成果分析

迄今为止,中国金学出版了数百部专著,发表了数千篇论文,召开了7次全国会议、16次国际会议和十余次专题会议,编辑发行了14部学会机关刊物《金瓶梅研究》,形成譬如成书年代、成书方式、作者、版本、评点、源流传播、思想主旨、艺术、语言、人物、文化、文献、美学等研究专题。

我在拙著《金瓶梅研究史》下编·学案中说:

《金瓶梅研究史》

在国际金学团队中,可以并应该立传的金学家,何止百人。本编仅从当代学人中选取徐朔方、陈诏、宁宗一、傅憎享、卢兴基、蔡国梁、周中明、王汝梅、刘辉、蔡敦勇、张远芬、周钧韬、鲁歌、孔繁华、冯子礼、黄霖、叶桂桐、张鸿魁、陈昌恒、石钟扬、王平、李时人、赵兴勤、孟昭连、陈东有、孙秋克、卜键、何香久、许建平、张进徳、霍现俊、曾庆雨、黄强、杨国玉、潘承玉、谭楚子(以上中国大陆)、孙述宇、梅节、洪涛(以上中国香港)、魏子云、陈益源、胡衍南、李志宏(以上中国台湾)、日下翠、荒木猛、铃木阳一(以上日本)、崔溶澈(以上韩国)、韩南、芮效卫、浦安迪、陆大伟(以上美国)、胡令毅(加拿大)、雷威安(法国)、马努辛、李福清(以上俄罗斯)等55人(以国别、地区、年齿为序),尽其所能,撰其学案。他如鲁迅、郑振铎、吴晗、姚令犀、朱星、杜维沫、王启忠、郑庆山、鲍延毅、罗德荣、石昌渝、白维国、马征、李申、田秉鳄(以上中国)、鸟居久晴、泽田瑞穗、小野忍、大冢秀高(以上日本)、康泰权(韩国)、夏志清、马泰来、郑培凯、田晓菲(以上美国)、陈庆浩(法国)等,或因体例所限,或因资料难寻,或因联系中断,或因时代久远,未能入案,是为遗憾。好在前述55人的《金瓶梅》研究成果,足可代表当代最好水平,亦为金学的主体内容。

前述十三个金学专题不但基本定型,而且有不少已经达到阶段性结题。虽然成书年代、成书方式、作者、版本、评点、文献等方向依然时有新见,但短时间内想要突破实属匪易(我不是说此类研究应该放弃)。

当然主旨、艺术、语言、人物等因依文本阐释,还有研究空间。而源流、传播、文化、美学,更是与时俱进、因时有别,这些正是当下和今后可以发挥的主流。

会议现场

即以本次会议论文为例,总 61篇(参会64人)中,传播13篇,人物8篇,语言、金学各6篇,艺术、版本、主旨各5篇,评点、文化各4篇,作者3篇,成书2篇。不能说本次会议论文没有新见(相反,颇多具象的新见),但没有突破性进展亦是不争的事实。

本次会议论文倒有一个突出特点,即多为精读文本所得。金学的第一要义,就应该是研究文本,然后才是依据文本的发挥、张扬。

但是,一个相对周期内(譬如一年)如果文本细读至对雪、琵琶、缝纫、生育、金莲、厅堂、建筑等的关注(我不是说此类研究没有意义,相反,有的论文还很有新意),而且这种关注占了相当的比重,似有“山重水复疑无路”之嫌。

建议将研究的视野转向当代意识的观照和整体性的研究,譬如《金瓶梅》在中国小说史、中国小说批评史、明代文学、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批评史中的地位,或《金瓶梅》对人心的叩问与人性的剖析,或金学的某一专题在中国小说史、明代文学中的地位,或金学在当代社会、中国文化史、世界文化交流史中的地位等,正如宁宗一先生致词中所说“是研究者,你的心胸是否开阔和深沉,是否能够容得下连自己都感到陌生的人性之复杂性,从而对此之探索才不是对《金瓶梅》浅层次的探索,而是认知《金瓶梅》创作元素本身就是取自于人的灵魂、人的人性的深处”。

当然,打通专史需要学力与才气,期盼金学学人能够多加留意、厚积薄发。

4
情谊分析

海外金学学人多人多次来中国访学、开会、交游,开卷有益,磋商有谊,以文会友,以会传播,其中尤以铃木阳一(日)、陆大伟(美)、崔溶澈(韩)为代表。

铃木阳一教授

我在《为金学增光添彩——在第十一届(徐州)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闭幕式上的总结发言》中说:

陆大伟教授在中国古代小说批评与京剧学研究方面颇有建树。陆大伟先生参加了1986年第二届(徐州)全国《金瓶梅》学术讨论会、1992年第二届(枣庄)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第十一届(徐州)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1989年首届(徐州)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也提交了论文和小传。

他用中文发表了不少金学论文,内容多集中于《金瓶梅》的源流。大伟兄每年春都以中国属相为题,制作一幅全家福,用为贺新。长达30多年的中国属相贺年卡制作,记录着陆大伟的中国情结,也记录了他的精细、执着、情趣、豁达和对生活的热爱。

铃木阳一教授主攻中国白话小说,涉及《金瓶梅》《西游记》《水浒传》《儒林外史》《歧路灯》等诸多方向。铃木阳一先生是来华参加金学会议次数最多的外国学人,出席了第二、五、七、九、十、十一届、十二届计7次国际会议和第七届全国《金瓶梅》学术讨论会。

1989年徐州首届国际金学会议,他也准备与会并提交了个人小传和论文。铃木兄豪放爽直,古道热肠,在金学史和国际文化交流史上书写了新的一页。

崔溶澈教授一度集诸多要务于一身(高丽大学中文系主任、中国学研究所所长、民族文化研究院院长,同时还是韩国中国小说学会、中国语文研究会、东方文学比较研究会会长),在《金瓶梅》的源流、传播方面多有著述,影响广大。

溶澈兄参加了在中国召开的第三、四、七、八、十一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第九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时发有贺信,第十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虽未与会但提交了论文提要,参加次数仅次于铃木阳一先生,对国际金学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

如今,铃木阳一、陆大伟、崔溶澈皆为奔七之龄,希望新的海外金学朋友(譬如这次到会的川岛优子、田中智行、赵冬梅、董玉振)能够接流步武,再续交谊。

川岛优子教授在发言

我在台湾学生书局出版之“金学丛书”第二辑前言中说:

以1924 年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出版,标志着《金瓶梅》研究古典阶段的结束和现代阶段的开始;以1933 年北京古佚小说刊行会影印发行《金瓶梅词话》,预示着《金瓶梅》研究现代阶段的全面推进;以30 年代郑振铎、吴晗等系列论文的发表,开拓着《金瓶梅》研究的学术层面;以中国大陆、台港,日韩、欧美四大研究圈的形成,显现着《金瓶梅》研究的强大阵容。

20 世纪70 年代以来的当代金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营造了一座辉煌的金学宝塔。其蕴含宏富,立论精深,使得金学园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可谓源渊流长,方兴未艾。中国的《金瓶梅》研究,经过80 年漫长的历程,终于在20 世纪的最后20 年登堂入室,当仁不让也当之无愧地走在了国际金学的前列。

中国《金瓶梅》研究会(筹)和他的前身中国《金瓶梅》学会,是工作比较规范、活动比较正常、成效比较突出、富有担当精神、能够自我完善的学术团体,是团结和谐、融洽包容、可以畅所欲言、彼此相互信任的学术大家庭。

赵冬梅教授在发言

在金学大家庭中,交叉组合,形成了很多学术圈子,有不少志同道合者过从甚密,成为莫逆之交,留下很多金学佳话(譬如金学三剑客、全真七子、西湖三侠等)。

建言金学同仁保持、发挥这一传统,出语端正,行事和合,为会风增色,为友谊添彩。

5
情势分析

平心而论,金学没有得到其应得的荣誉和地位。这应该不是金学自身的责任,而是社会和传统使然。我们虽然一时改变不了这种学术情势,但我们充满底气和希望。

我们既不能因此灰心丧气,也不能因此我行我素。我们既要坚守阵地,又要稳步前行。学术不应以选题方向(譬如红学与金学)区分高低,有朝一日,金学必将用其辉煌成就,彻底“去污名化”而迎来公平!

去年石家庄会议上建立的“金学界”群,其后于2019年11月11日注册发刊的“金学界”公众号,截止2020年10月22日,发表文章345篇,订阅客户达3473个,单篇阅读点击量最高达16877,执行群主、执行主編曾庆雨教授付出了艰辛的劳作,应该得到金学同仁的掌声赞佩。

上海,北京,山东,江苏,天津,是金学学人集中地位居前五位的省市。复旦大学是上海的金学中心,有着源远流长的金学传统,郑振铎、冯沅君、郭绍虞、赵景深、刘大杰、王运熙、章培恒、黃霖、张兵、陈维昭、张蕊青等先后绍继,是屈指可数的金学重镇之一。

黄霖教授在发言

由会长亲自主办的大型金学会议,这是第一次(当年刘辉会长一度曾计划在北京召开一次金学会议,后因故未果)。黃霖会长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与辛苦的运作,让我们以热烈掌声向其表示崇高的敬意!也让我们以热烈掌声对以陈维昭副会长兼副秘书长为首的会议工作人员的认真负责表示由衷的谢意!

当然,这种线上云会议方式,很多金学同仁还不是太熟悉,出现一点差错,实属难免,开得多了,就会运用自如。

吴敢教授在发言

各位师友:

由中国《金瓶梅》研究会(筹)与江苏师范大学图书馆共同创办的国际《金瓶梅》资料中心设在江苏师范大学图书馆,具有300平米的使用空间,年底年初即可装修陈列完毕。

已经向该中心捐赠专著的学人有黃霖、宁宗一、董玉振、黄立云、郑学文总16部(梅节、陈东有、杨彬3位向暨南大学图书馆捐赠了著作),加上该馆原馆藏222部和吴敢捐赠之353部总有馆藏591部。另有吴敢捐赠之金学文献若干包数千页,以及电子文本约100GB。

请各位师友继续向该中心赠送著作的纸质文本与电子文本(联系人:袁庆东;联系电话:15950687665;地址: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上海路101号,江苏师范大学图书馆125室;电子信箱:qdy_816@sohu.com)。

《金瓶梅资料汇编》

暨南大学图书馆亦建有“《金瓶梅》文献特藏中心”(联系人:刘文霞;联系电话:13560357731;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黄埔大道601号暨南大学图书馆采编部;电子信箱:ocb@jnu.edu.cn),亦请同时同样寄赠。

梅节先生“梦梅馆新校十八开本《金瓶梅词话》(台湾里仁书局2020年2月20日梅节先生九十嵩寿纪念版)三卷本已向部分师友钤印、编号(我的编号是000168)赠送(由史小军、陈益源协助),在此谨表谢意,并恭颂梅老健康长寿!

本次会议期间,中国《金瓶梅》学会召开了一届十三次理事会,决定增聘马瑞芳教授为顾问,增选曾庆雨理事为副秘书长,让我们以热烈掌声表示欢迎和祝贺!

马瑞芳教授在发言

理事会决定第十七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将于明年在汉中召开,由理事、陕西理工大学研究生处处长雷勇承办,其后的金学会议,副会长陈益源、许建平,理事赵杰均有意承办,正在运筹之中。理事会还研究了研究会建设事宜,号召全体金学同仁共同努力,将本群和本号办得更好。

2015年前后,我的金学句号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画好。现在终于可以画好了,谢谢各位师友36年来对我的关心、支持!

亲爱的金学朋友们,再见!

吴敢2020年11月1日于彭城预真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