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院起火,曾国荃疑神疑鬼,曾国藩要他保持佛系心态

同治五年,曾国藩剿捻颇为不顺,由于捻军漂浮不定,与太平军的作战风格完全不同。以往得心应手的战法,在此处频频失效,让曾国藩大为恼火。然而,他在这一年年底被迫回到金陵后,又接到弟弟曾国荃的家书,这才知道,曾国荃也有烦心事:

二十二日黎明,五福堂两栋均被火烧。幸人丁清吉,然受惊不少。火从上而下,非会匪之毒谋,即仇家之奸细…弟德凉福薄,又不量力而参秀相,本系取祸之道。今值此内讧外侮之交,又发生意外,惟有益自儆惕,不敢稍涉怨尤。当求随时训示申儆围叩。

五福堂是湖北巡抚衙门的后院,曾国荃此时担任湖北巡抚,正堂是办公所用,后院是他和他的家眷所住。五福堂两栋楼均被烧毁,曾国荃怀疑,不是太平军余党或者捻军所为,就是仇家干的。这里的仇家,就是曾国荃所参的秀相。

秀相应该指的是官文,字秀峰,时任湖广总督。在清朝的制度下,湖广总督虽然略高于湖北巡抚,但两者并不是隶属关系,这也是为了防止一方坐大而采取的制约平衡之术。因此,在清代,督抚不和那是家常便饭,并不新鲜。

只不过在太平天国闹得最厉害的时候,担任湖北巡抚的胡林翼从大局出发,处处忍让,甚至不惜讨好官文的小妾,以取得双方的妥协。官文是个粗人,没有什么城府,见到胡林翼如此示好,双方的关系就非常融洽,很难得在湖北上演了“将相和”的好戏,也让湖北成为剿匪的模范省。

但是,此时的湖北巡抚换成了曾国荃却完全不一样了。由于曾国藩从各方面考虑,将并没有多少功劳的官文以平灭太平军首功报给朝廷,让他和曾国荃一样获得了伯爵头衔,这让曾国荃非常窝火。为此,曾国荃和左宗棠遥相呼应,弹劾官文官文贪庸骄蹇。

所以,这一次后院失火,曾国荃认为除了太平军余党外,官文也有嫌疑。他也知道,当时国内不太平,而沙俄等势力对西北也虎视眈眈,所以曾国荃心情郁闷,主动向大哥讨骂。(当求随时训示申儆围叩)

其实,随着曾国荃的功劳越来越大,官越来越大,曾国藩在给他的书信措辞也越来越谨慎。以前曾国荃还是白丁的时候,曾国藩虽然也很客气,但说起来道理来还是高屋建瓴,一派指点江山,让弟弟听话的口吻。后来曾国藩的口气明显是商量型的,尤其是曾国荃在围困天京之时,经常发无名火,曾国藩更是小心翼翼,生怕触碰了弟弟的神经。

他们兄弟之间,当然不存在曾国藩要去讨好弟弟,而是为了维护弟弟的尊严。既然曾国荃这次主动请教,曾国藩还是耐心开导。他认为曾国荃不要过于苛责他人,也不要将责任都往别人那边推脱,而是要淡然处之,很有点类似于现在流行的佛系心态。更好的是要从内部找原因,这就是曾国藩所说的“悔字诀”。

悔字诀,就是悔过自明的诀窍。曾国藩在回家为父亲守丧期间,反省了湘军出征以来多次不利的原因,终于领悟到凡事不能蛮干,自己也不是万能的。同时,他又将悔字诀分为“体”和“用”两个途径。作为“体”来说,悔应该怀着自立自强的格局,达到事业成功的最终目的。作为“用”来说,悔应该是以不怨不尤的心态,采取自心平静的处世哲学作为成功的途径。

这个思想和当下流行的佛系心态确实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且确实对当时的曾国荃甚至曾国藩来说是最好的处世哲学。因为当时兄弟处于逆境,为什么处于逆境,自然是自身弱而外界强。因此,更需要强化自身的能力,又保持逆来顺受的心态,避免与人起冲突,静待时局朝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转变。

曾国藩将这个经验传授给同样不顺的曾国荃,要是早年的弟弟,血气方刚不会太放在心上。随着年岁已大,又经历了官场的浮沉,曾国荃这次很真挚表示大哥所说非常有道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