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妃的老师博学多才,力谏慈禧停办寿宴,却狂偷珍贵书籍100多册

珍妃是中国历史上很著名的人物,她的一生极其短暂,只有短短25岁。在民间,不仅因她和光绪的爱情而被人津津乐道,更因帮助光绪变法遭到慈禧的嫉恨而让人扼腕叹息。实际上,珍妃也并非什么白莲花,据多位清代宫女的证词,她是参与了卖官鬻爵而被慈禧抓到了把柄,落下“干预朝政”的罪名。

其实,光辉之下有阴影的又何止珍妃一人,她的老师文廷式也是其中一个。文廷式是当时的一个大名人,没有成为珍妃老师的时候就已经很出名了。他是官宦世家出身,祖籍在江西萍乡,生在广东潮州。家中非常富裕,而他自幼聪明好学,很早就拜在鸿儒陈沛的门下,无论时学问和名气都很大。

他的科举之旅可谓大起大落,几次都名落孙山,直到四十岁才考中进士,但凡是上榜的,名次却相当靠前。乡试第三中举,恩科贡士考取第一,殿试之上他又取得了榜眼的佳绩,被赐予进士及第,授职翰林院编修。

几乎与此同时,瑾妃、珍妃也同时被选入宫中,做了光绪皇帝的妃子。文廷式与这两位妃子是世交,多年在北京考试期间就辅导过她们的学业,教习过她们读书写字。也是这一层关系,在光绪二十年的大考翰詹时,光绪帝直接干预,指定了文廷式为第一名。

此后,他出任翰林院侍读学士,兼任皇帝的起居注官。这个官职虽然不算高,但朝夕陪伴圣驾,影响国家的决策,不是亲近重臣,根本不能担任。

当时中国的形势非常危急,老牌西方列强已经将中国的门户砸得千疮百孔,攫夺了各种特权和利益,而新进的日本又对中国辽阔而富饶的土地虎视眈眈,千方百计要据为己有。因此,有见识的文武大臣无不忧心忡忡,年轻的光绪也是百般着急,生怕自己会做亡国之君。

文廷式此时虽然已经四十多岁了,但在官场之中仍然算是小字辈,是一个血气方刚的年轻官员。他嫉恶如仇,对于不平之事、不公之事大声疾呼。对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长期在市井之中的文廷式也深知弊端所在,经常向皇帝阐述自己的观点。

甲午中日战争就是在这段时间爆发的,文廷式作为天子近臣,是最强硬的主战派之一。而且他振聋发聩又胆大无比地写下了四点令人不寒而栗的建议:

一是请罢慈禧的生日庆典,二是请恭亲王出来参政,三是参奏李鸿章丧心误国,四是绝不和议,死战到底。

这四点建议,刀刀都砍在权力最大的慈禧和李鸿章身上,据说慈禧就是此时说出了“谁让我一时不高兴,我就要让他一辈子不高兴”的狠话。后来文廷式的命运可想而知,他一度还潜逃日本,后来主要隐居在江西萍乡老家。

但是文廷式也绝对不算一个私德很好的人,除了一件小珏难以启齿的丑闻外,今天要说说他窃取国宝《永乐大典》的事。

《永乐大典》是明成祖朱棣时成书的中国古典集大成的辉煌著作,它的正本下落成疑,自不必说。在嘉靖年间又抄录了副本,这也是我们目前能够看到的。《永乐大典》一共有万余册,在乾隆年间还有七千多册。开始乾隆对此还很重视,一度要求追回遗失的书册,但《四库全书》完成后,他就对《永乐大典》不闻不问了。

因此,这部国宝级著作迅速被偷盗,光绪元年在清点翰林院时发现还有5000多册,而到了光绪二十年翁同龢再去清点时,吓他一跳,竟然只剩下800来册了。当时的翰林,通过夹带等手段一册两册带出去,侍卫根本就不会查也不敢查。

当时在古董市场直接有人以10两银子一册收购,很多翰林是自己收藏,其中就包括了文廷式。他一共偷盗收藏100多册《永乐大典》,他家境富裕,从来也没有出售也没有提过。直到他去世之后,他的后人才将这些珍贵典籍出卖,此事才算是真相大白。

人都是有瑕疵的,从来就没有过完美无缺的美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