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位肺癌医生齐上阵,服务近百位患者,“肺扬丝路”公益项目精彩亮相。
今年11月是第20个全球肺癌关注月,值此特殊时节,在中国抗癌协会康复分会的指导下,北京爱谱癌症患者关爱基金会联合觅健患者平台发起“肺扬丝路”项目第一期公益直播和公益问答活动。
肺癌科普教育公益项目“肺扬丝路” 旨在推进肺癌健康知识普及,积极响应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推动健康中国2030规划。项目集结了百位中国西部肺癌医生,通过互联网在线科普形式,为肺癌患者带来专业权威的肺癌知识和科学的抗癌理念,建立患者的抗癌信心,改善患者生存状况。11月19日的直播活动更是邀请到了中国抗癌协会康复分会主任委员、北京爱谱癌症患者关爱基金会会长史安利教授做开场致辞,以及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柳江教授、西南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杨拴盈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肺癌中心副主任医师邱小明教授围绕“得了肺癌怎么办”这一主题进行访谈和答疑。
史安利教授致辞:预祝肺扬丝路项目顺利开展,促进医患间友好交流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到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要提高15%。为推动“健康中国2030”的规划,并积极响应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推进健康知识普及,北京爱谱癌症患者关爱基金会联合觅健患者平台,设立肺癌科普教育公益项目——肺扬丝路。本次直播是肺扬丝路的首场直播,同时也是今年全球肺癌关注月的特别活动。肺扬丝路项目的顺利开展,将共同推进肺癌诊疗的规范化,促进医患间友好交流,提高患者的生存机会和生存质量。对于肺癌患者正遭受的磨难,柳江教授发表了自己的新颖见解。很多患者心理上抗拒化疗,化疗是否真的那么可怕?柳江教授着重讲解了肺癌治疗发展的“去化疗”趋势。“确实,不适当的化疗非但不能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反而可能缩短患者的生命。无论是医生也好,患者也好,我们都希望追求更高效、更低毒的治疗方案。”柳江教授说道,“所以我们说,现在是‘去化疗’或者‘弱化疗’的时代。肺癌诊疗有了更多的选择,并不一定非化疗不可,不得不用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联合方案,降低化疗的剂量,从而降低化疗不良反应。”化疗能少用则少用,但止痛药就不必太过顾忌了。不少患者在癌痛处理方面很是纠结,一方面怕疼,另一方又怕药物成瘾。对于这样的现象,柳江教授深有体会:“癌痛的发生率非常之高,很多患者对肿瘤的一个认识就是癌痛,对患者的心理也造成了很大影响。在过去的近10年,国家卫健委在全国开展了创建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的项目。通过这些年的不断努力,可以说,不但患者,我们的医生、护士对癌痛的认识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大家可能对癌痛治疗有所误解,担心药物的成瘾性,很多医生也有这样的误区。但这完全是没必要的,我们做患者宣教就是要打消这种顾虑。癌症患者使用吗啡的成瘾率是极低,只有1/1000的水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我从2011年开展癌痛规范化治疗到现在9年了,还没遇到过一个癌症患者因为使用止痛药而成瘾。”柳江教授补充道。柳江教授呼吁:“感受到癌痛的时候,一定要勇敢地说出来。”世界卫生组织将疼痛列为第5大生命体征,和呼吸、脉搏、体温、血压并列。疼痛也被重新定义,只要带给了患者不愉快的情感体验,就称为疼痛。“我们一定要相信自己主观感受,在规范化的癌痛治疗下,90%的患者都能得到缓解。”杨拴盈教授:潜在疫情威胁下,肺癌患者小心一些总没错
随着全国各地气温的普遍下降,新一波的疫情随时可能出现。杨拴盈教授分享了自己的一些建议。“年初的新冠疫情确实给肿瘤患者带来了很多影响。一方面,肿瘤患者本身免疫力低,特别是最近接受过放疗或化疗的患者;另一方面,肿瘤患者年龄都偏大,体质也更差;此外,肿瘤患者本身容易出现阻塞性肺炎等导致咳嗽、发热,容易和新冠混淆。这些都可能导致患者不敢去医院,从而耽误诊疗。”“患者一定要对新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出门戴口罩,保持安全距离,勤洗手,多通风,少到人群密集的地方,特别是放疗、化疗之后。”杨拴盈主任说到,“到了复诊的时候,一定要提前和主治医生预约好,去医院的时候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国内的情况目前很好,冬季会不会再来一波疫情还不知道,但小心一点总没有坏处。”当被问及“肺癌患者手术后是否都需要接受各种辅助治疗?”时,邱小明教授明确表示:要分情况。“并非所有患者术后都需要做巩固治疗。对于早期(IA期)的患者单纯手术就能达到临床治愈,这个时候非要去做辅助化疗,反而会给患者带来危害,缩短患者的生存期,这个在临床试验中已经证实了。”邱小明教授强调,“并且除了化疗,比较新的辅助疗法,例如辅助靶向治疗、辅助免疫治疗,目前也还没有临床试验能够证实给这部分患者带来了好处。”手术后并不是非做辅助治疗不可,但也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是IB/II/IIIA期的患者经手术切除后并检查出伴有EGFR突变的,ADAURA研究证实术后进行泰瑞沙(奥希替尼)靶向辅助治疗有利于降低疾病的复发风险。邱小明教授还指出患者术后饮食上的一些不科学的观点,比如:有人说吃得太好就是喂了癌细胞,也有人说不能吃发物,容易复发。“对于术后的患者,没有什么是需要特别忌口的。我们鼓励患者吃一些高蛋白、高纤维的食物,例如鸡肉、鱼肉、水果蔬菜等,还可以吃一些有益于免疫功能的食物,例如香菇、木耳等等。”邱小明教授说到,“虽然一些烟、酒、高油高压盐等等还是需要控制,但并不鼓励患者术后突然变换口味,吃得太寡淡。如果菜做得连普通人都吃不下去,就别说刚做完手术的患者了。”“术后吃东西就跟平时一样就可以了,辣椒之类的调味品也是可以吃的,只要不是把辣椒当饭吃,就是可以的。”访谈环节过后,三位教授分别解答了直播间患者的部分现场提问。经过满满的一个多小时,“肺扬丝路”首场公益直播圆满结束,吸引了1万多人次同步观看。连续六天19位肺癌医生,为近百位患者线上一对一答疑
11月23日至28日,“肺扬丝路”邀请19位肺癌医生开展公益问答,在觅健平台为近百位肺癌患者进行了线上的一对一答疑,活动切合患者需求,深受患者欢迎,预约阶段问答机会几乎一抢而空。活动后,参与活动的患者也给予了积极肯定。觅友苏先生说:“非常感谢,陈教授的态度非常好,解答也很详细,给我在抗癌路上继续前行吃了定心丸。”觅友王女士表示:“非常感谢觅健平台的帮助,医生很好,所有的问题都有得到解答,下次有这样的机会还想参与!”癌症防治、康复需要你我共同行动,期待“肺扬丝路”项目的行动推动肺癌诊疗的规范化、可及性,促进医患间友好交流,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机会和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