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學人Scholar(ID:isixiang)
赵元任是举世公认的现代语言学大师,被称为“中国语言学之父”,同时也是天才的作曲家,卓越的翻译家。有人统计,赵元任精通33种地方方言和英德法等多国外语,有外号'赵八哥'。而作为中国现代音乐学的先驱,他留下了许多流传至今的歌曲。他在1926年创作的《教我如何不想他》,已成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宝库中一首经典的艺术歌曲。同时,他也是近现代身体力行、系统研究中国传统吟诵第一人,对中国传统吟诵文化的保存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本文精选整理了赵元任先生录制的一人饰演多个角色的方言对话片段,演唱的《教我如何不想她》、吟诵的《诗经·关雎》等珍贵原声。
1908年 赵元任小影 (16岁)
《国语入门》(Mandarin Primer) Lesson 22, Studying the Chinese Classics(更正:4分钟前后应为“五香茶叶蛋”)
赵元任是“美国中文教学的开拓者与奠基人”。赵元任第一次给西方学生开设中国语言课是在1922年哈佛大学任教的时候。
1922年 赵元任 (30岁)与妻杨步伟
1938年赴美后,他开始长期从事汉语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并在汉语教学实践中形成了包括教学理念、方法、教材等在内的一整套完整的教学体系,培养了一批优秀汉语人才,对海内外的汉语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29-1936年到各地进行方言调查,摄于江西
1947年,哈佛大学出版社发行了他为哈佛燕京学社编写的《国语字典》,同年《粤语入门》也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 翌年《国语入门》一书完成并问世。1956 年哈佛大学又出版了《国语入门》配套汉字课本及录音带。上述方言录音片段就是摘选自1956年版本的第22课。1935-1937年创建语音实验室,图中他正准备录音用的铝盘周质平曾评价他编写的《国语入门》,“开启了对外现代汉语教学由书面语走向口语的新方向,使许多研究中国问题的外国学者由'无声’转向'有声’,使中文由'死文字’变成了'活语言’。”杨联陞也曾回忆过这本教材的普及程度,当时“在美国有好几处大学(包括哈佛、普林斯顿、加州大学、华盛顿大学)都用这本书作教本,用过的学生,少说也有四五千,认真学习的,无不得益。”杨联陞曾言,如果我们要用留声机片来教国音,全中国没有一个人比赵元任先生更配做这件事的了。他有几种特别天才:第一,他是天生的一个方言学者。他除了英法德三国语言之外,还懂得许多中国方言,前年他回到中国,跟着罗素先生旅行,他在路上就学会了几种方言。第二,他又是一个天生的音乐家。他的创作的能力,我们不配谈,我们只知道他有两只特别精细的耳朵,能够辨别极微细的、普通人多不注意的种种发音上的区别。第三,他又是一个科学的言语学者。依着他的天才的引诱,用他的余力去研究发音学的学理,他在这里面的成就也是很高深的。《教我如何不想她》由著名诗人、语言学家刘半农于1920年9月在英国伦敦大学留学期间所作,初命名为《情歌》,最早刊于1923年9月16日北京《晨报·副刊》。这首诗是中国近代早期广为流传的重要诗篇。该诗音韵和谐、语言流畅,赵元任在1926年首度谱曲演唱,流传至今,被称为“时代曲之祖”。1936年,赵元任在百代公司灌制了唱片,下为赵元任演唱原声录音:1936年,赵元任演唱《教我如何不想她》
这首歌共分四段,通过对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寓于诗情画意的描绘,寄托了情思萦绕的青年独自徘徊咏唱。附歌词如下:刘半农在这首诗中首创了“她”字的使用,并第一次将“她”字入诗。在早年的白话文中,用“他”作第三人称代词,通用于男性、女性及一切事物。1919年前后,有些文学作品用“伊”专指女性。鉴于这种混乱,刘半农创造了“她”字,指代第三人称女性,而用“它”代称事物。开始时虽遭到一些守旧者的攻击,但很快流传开来,广泛使用。这在当时的文化界,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对于歌词,赵元任有自己的解读:“可以理解为一首爱情歌曲,但'他’可以是男的'他’,也可以是女的'她’,也可以代表着一切心爱的'他’、'她’、'它’。这是因为歌词是诗人刘半农当年在英国伦敦时写的,有思念祖国和念旧之意。”
刘半农(1891·5·29-1934·7·14)
1934年7月,时任北京大学教授的刘半农,在内蒙古考察方言时染回归热,不幸以44岁英年早逝。赵元任痛失友朋,万千情愫浓缩于挽联:“十载凑双簧,无词今后难成曲;数人弱一人,教我如何不想他!”
中国艺术歌曲赏析之——赵元任和他的《教我如何不想她》 音乐: 国家大剧院古典音乐频道 - 音乐访谈
教我如何不想他 音乐: 李谷一 - 20世纪中华歌坛名人百集珍藏版
吟诵是古人读书的方式,它是集文学、语言和音乐于一身,用各地方言吟诵文本的一种独特艺术形式。赵元任的故乡即为江苏常州,而他本人又极具语言天赋。从现有资料来看,赵元任是第一位向世界传播并研究常州吟诵的人,他不仅在形式上对常州吟诵做了深入研究,探讨吟与诵的区别,论述吟诵的形式特征,还留下了弥足珍贵的音响资料,使人们真切听到了百年前常州人的读书方式。
赵元任常州吟诵:《诗经·关雎》
1971年4月,赵元任在美国康奈尔大学举行的“中国演唱文艺研究会”活动中讲《各种不同形式的吟诵》,并用常州方言吟诵了多种不同形式的古诗文。2009年,秦德祥、钟敏、柳飞、金丽藻整理岀版《赵元任、程曦吟诵遗音录》,其中包括古诗吟诵《诗经·关雎》、五言绝句、律诗、文言文等多种形式,每一种文体吟诵都遵循有一定的规律,相互间有联系也有区别,较全面地展示了常州吟诵的风貌。
1946年6月1日赵元任、杨步伟银婚 后排右起:卞学鐄、赵如兰、赵来思、赵小中、赵新那、黄培云
1956年,先生拟灌制《长恨歌》《琵琶行》录音带,几次试诵,总情不自禁、泣不成声,不能卒读而告终,而改录几首短诗。
退休后的赵元任“随时都拿出小本记东西(在机杨) ”——女儿如兰
另据赵元任长女赵如兰回忆,赵元任去世前一晚,犹自用常州方言低吟杜甫的《旅夜书怀》“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980年 赵元任 (88岁)为自己的著作 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 中译本作序
出于一位语言学家的锐感与使命感,1956年赵元任在《中国语言的声调、语调、唱读、吟诗、韵白、依声调作曲和不依声调作曲》一文中写道:“近些年来吟诵诗词、古文的这个传统差不多都失去了,这真是可惜的事……现在最迫切的事,是赶快收集、记录这些老传统艺术,因为它就要看不见了。”2008年,常州吟诵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或可约略告慰先生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