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大公桥(76)

▲人力车与乘坐的洋人

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的6月12日是阴历五月十五、也就是宜昌人所说的“大端阳”以后的一天中午时分,白花花的阳光从天上直泻而下,就把县府路地面的青石板晒得发烫,被无数的鞋底板磨得光亮的青石板就有些晃眼,虽然离长江只是咫尺之遥,可没风,不大的宜昌城就像是被罩在蒸笼里似的闷热。

均益车行的一辆人力车是从大南门城洞里进城的。

宜昌城墙已在一年前被拆掉了,其实,拆城墙在当时来说是大势所趋,在原载于1926年《东方杂志》的一篇介绍宜昌的文章中就说:“民国后,宜昌府废,改东湖为宜昌,于通惠门外,建设商埠,中外商贾,日见云集,始成今日之宜昌。”同时指出:“宜昌城垣,筑于明洪武十二年,高二丈二尺,周八百六十三丈,东北诸面皆壕,西临大江,四周多毁坏,故有'纸糊宜昌’之称。此城既防市政之改造,又阻内外之交通,急宜拆卸为之便也。”

拆除宜昌城墙的决议其实早在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就由时任宜昌县县长的江楚清根据武昌拆城墙修大道的影响下作出了“旧有城墙,阻碍交通,亟应克日拆毁”的决策。可是当年宜昌正值北洋军战败、川军想把势力扩大到宜昌,再加上又是国共分裂、宁汉合作的前夕,人心惶惶、战乱不断,又没有钱,就一拖再拖。

直到新一任宜昌县长赵铁公在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2月1日到任。下车伊始,就利用宜昌“烟税”,从宜昌各乡镇抽调大批农民工拆城墙、挖基石、填埋护城河、修筑砖碴三合土的环城路。历时二年,形成了如今由环城东路、环城北路(曾与环城东路并称为向阳路)、环城西路(曾被称为东风大道,也就是现在从北门口到环城南路的沿江大道路段),环城南路(曾被改为民生路、工农四路)的四条路并接起来的一个不规则的椭圆形。

作为当时宜昌最大的市政工程,赵铁公将建马路的工程发包给当时名噪一时的宜昌商人李春澄名下的公昌建筑厂和另一家夏和记营造厂。其拆墙、挖基石、挖方、填方等都是征集各乡镇民工来做的,不但没有工钱,连伙食都是自备;在施工中挖出许多的石板、石条、石块和大块城墙砖等有用的建筑材料,都一一估价出售。

有趣的是,在拆除宜昌老城所有的城墙和所有的城门以修建环城路的同时,可唯独保留了大南门。据说当年赵铁公曾经梦见过关公,而且因为拆城被关二爷严词呵斥过,醒来后吓出了一身冷汗,而且头痛得厉害,所以不得已赶紧下令停止拆除大南门。其实根据前宜昌佛教协会会长昌明法师的回忆,这不过就是赵铁公编造的一个传说,其根本理由是因为他收受了大南门城上关圣楼的住持和尚隆湘偷偷送去的贿赂,所以就编造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有关这一点其实很正常,谁都知道“吃了人家的嘴短,拿了人家的手短”,谁都知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就是不晓得赵县长当年是不是知道“要致富,先修路”这一极具中国特色的口号?

(0)

相关推荐

  • 曾经的“下体井”(上)

    旧时的福州南门 我们的出生地 时间荏苒,一晃过了六十余载.我俩分别出生于福州市鼓楼区南门兜"下体井"49 号和 68号."下体井"这条街巷今已不复存在,但它却曾 ...

  • 曾宪政、梁豪║老梅城往事

    历史上的江北老梅城,不单是政府的所在地,也是经济和文化中心.城内学有书院.私塾,寺庙多,姓氏祠堂也多. 老梅城的范围很小,有5座城门,东至水巷,东门塘在城外,西门在仲元西路中段西箭角.南门有两个,上南 ...

  • 看展回顾 ‖ 第21期:老城厢徒步看展B线

    合影 本次看展活动共有18名朋友报名参与,首先贴合影. 行程安排 大境阁上海城墙 上海老城厢的城墙由明代嘉靖年间官僚顾从礼向朝廷申报后而建.最初开设六扇门:从东向南顺时针依次为宝带门(小东门).朝宗门 ...

  • 解放前后大变样的滕县老城

    日前,认真研究了手头的民国时期1938年手绘的滕县城区地图,对比滕县解放初期的所见的滕县城,变化之大还是很惊人的. 我是1956年滕县和薛城县合并后的第二年,1957年从薛城搬到滕县居住和生活的.当时 ...

  • 悠悠大公桥(1)

    ▲宜昌晨曦初现的大公桥滨江带 稍稍年长点的看官都会哼两句<长江之歌>:"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也都知道万里长江冲出西陵峡口的南 ...

  • 悠悠大公桥(2)

    ▲唐贵智<南津关附近红层中的地应力场示意图> 宜昌河道的"沧海桑田"这一结论,可以从这一节的照片上得到证实,这是地质学家.宜昌地质地矿研究所唐贵智先生所绘制的<南 ...

  • 悠悠大公桥(3)

    ▲青草滩长云满渡 万里长江流经湖北境内1061公里,就在长江和汉江之间的冲击平原上分布着众多的大小湖泊,形成十分壮观的"江汉湖泊群".据统计,解放初期,湖北全省共有湖泊1065个, ...

  • 悠悠大公桥(4)

    ▲图上是江南五龙山,图下是青草滩,如今还能见到的只有宝塔 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清廷将彝陵州更名为宜昌府,增设东湖县城即为宜昌府城.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东湖县将所属三十八" ...

  • 悠悠大公桥(5)

    ▲清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招民填川诏 当年,从当阳.荆(门)襄(阳)往宜昌的行旅客商,只要到了青草铺与九溪铺和峰溪铺交界处的金巴岭,就知道宜昌快要到了,都会松一口气,停下脚来歇息,喝茶.青草铺 ...

  • 悠悠大公桥(6)

    ▲<宜昌府志 溪> 笔者在寻找史料翻阅同是清同治版的<宜昌府志>和<东湖县志>时发现一个新大陆,宜昌地方史学界常说的"常家溪"在清同治年间叫&q ...

  • 悠悠大公桥(7)

    ▲1953年宜昌港务局确定的港区和作业区地界 宜昌文史爱好者张玉新老师在<旧貌与新颜--宜港茶园的前世今生>中回忆说:1953年,宜昌港务局在作业区内兴建工人茶园,购置躺椅660把,并拟定 ...

  • 悠悠大公桥(8)

    ▲<东湖县志 铺> 从上面这张<东湖县志 县疆域图>中可见,当时宜昌府有三十六"铺",除了作为府治的"东湖铺"(东湖县城),就是北面的& ...

  • 悠悠大公桥(9)

    ▲王天官 不知各位看官发现没有?常家溪发源于东山寺左边的青龙嘴,和<东湖县志>说的那样"经江家塝.石垸子,会南湖水,出天官桥入江."而那句"访僧湖引东南去&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