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行的“壮行”
文/蓝月光
面前的朱志行,敦敦实实,地地道道的憨厚汉子。事先就知道他寡言语。几次想采访他,一位熟悉他的朋友说,“你别去,你们两个他不说话,你不说话,一对“闷葫芦”,能弄出个啥?!”
朱志行,51岁,赵堤镇大浪口村支部书记,最美长垣人。他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少小离家,外出打拼,他说是因为干不了重活,就做技术性活计。其实,这是他的谦虚。干不了重活的多了,但能搞技术的太少。他在建筑工地上,打杂、跑腿,什么都干。后来,有的建筑太高,老师傅腿脚不便,朱志行就上去放线。起初他们不放心,朱志行放过线后,又有人拿折尺量——嘿,一丝不差!从这之后,师傅们就放了心。高层测量的活都交给了朱志行。
就像黄河滩里走出的成功人士一样,朱志行的奋斗史也是浸满了血泪,虽然他没有讲,但他粗糙的双手,就“暴露”出来。朱志行成功了,妻儿都搬到了城市,有车有房,生活富裕。但是那件事,彻底打破了朱志行生活的平静。
2016年秋,大浪口村的老支书到天津找到了朱志行。村里经济有困难,要朱志行帮忙。朱志行说,我拿几万块钱可以,可要想个法儿呀。老支书挠头,他明白朱志行的“法儿”,就是怎么让村里富。朱志行想了想,说,村东北有个坑塘,废弃多年,不如收拾一下,搞个垂钓、烧烤,肯定行。在城市多年,虽然口音不改,但朱志行对城里人生活习性也有所了解,他们喜欢休闲,假日都到城郊旅游玩耍。
老支书眼睛一亮,觉得是个门儿。可一想钱,又像泄了气的皮球。朱志行说,这样吧,我拿50万,我再让几个朋友凑一点。如果成,我们只当是入了股,如果不成,只当我这钱捐了。说干就干,也是因缘巧合,当时赵堤镇正在搞旅游开发,规划水墨小镇,朱志行的坑塘改造项目启动时,恰好南方有一帮工匠在镇里搞建设。镇领导一听这项目不错,带领工匠们赶过去。匠人们一看眼睛就直了:呀,这老旧的房子,也不错呀!于是,重又调整了规划,不但建设坑塘休闲区,还增设了特色民居,把这些破旧的瓦房,重新修缮。铺路面,筑砖墙,建小院。一派古色古香,又具有浓郁蒲地风情的瓦屋出来了。游走在这样的院子,你似乎能感到这些砖瓦都成了艺术精灵,会说话,会飞翔。一个个活灵活现,有着无穷的韵律。
就在工程上马时,老支书却患了重病。朱志行临危受命,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别人当“官”都是高高兴兴,朱志行却是一肚委屈:老婆闹离婚——“你不能当这个官,当了官,到时候弄几年得罪一片人,家你还要不要了?”儿女也反对——“有吃有喝的,弄那干啥?”可朱志行咬咬牙,开弓没有回头箭,一门心思都扑到工地上,工期吃紧时,他就吃住在工地。有一年,儿媳妇回家,见朱志行一个人孤零零。回去就对婆婆说,“妈,我不上班了,你回去照顾俺爸吧。他一个人,看着怪可怜的。”二儿子大学毕业,也受朱志行的感召,回到村里,扑身在工地搞设计、搞建设。
大浪口景区火了,年底的灯光节,车水马龙,周边道路拥堵,堵了十多里。村里很多村民,开饭馆、旅店,摆摊,走上了富裕路。朱志行被评为新乡市人大代表,大浪口村也声名远扬,被评为乡村振兴示范村。
朱志行,这名字好。他不但“志行”,更在“壮行”。(作者现供职于河南长垣市委宣传部)
图文编辑:《灯花物语》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