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拾零】铁腕治吏的大清相国——陈廷敬(原创)



编辑:方略书院(flsy2017)

《大清相国》是一部铁腕治吏的长篇历史小说,讲述的是300年前大清王朝的能臣陈廷敬治国理政的故事,该书反映了一个特定历史境遇中官场人物的人格、道德和行为的艰难抉择,再现了300年前的官场风云。这本书曾受到中纪委书记王岐山青睐,并多次推荐。该书作者——著名作家王跃文以史料为基础,成功塑造了一代名相陈廷敬清廉、仁厚、强干、铁腕的为官形象,给人深刻启迪。

少年得志,贵人相助

陈廷敬由少年得志,到一代名相,其一生虽命运多舛,三起三落,历经坎坷,但终归仕途坦荡,光明磊落,全身而退。他20岁参加山西会考,不料背上了官司,还险些送了性命;21岁进京赶考,虽然中了状元,却又无辜被人追杀,险遭劫难;陈廷敬担任朝中大臣后,禅精竭力,为朝廷分忧解难,却因圣意难为,被迫削职为民。虽然历经磨难,但在灾祸临头之时,却总有贵人暗中相助。

至少有两位贵人在关键时刻为他力挽狂澜。一个是主考官卫向书对其有知遇之恩、救命之恩,一个是大臣张英对其有呵护之功、举荐之功。在他20岁参加会考时险些送了性命,是卫向书几经周旋才使其脱离险境;在他21岁高中榜首之时,又是卫向书爱惜人才保全了他。陈廷敬本应高中状元,“早早地中了状元,未必就是好事。官是靠熬出来的,没到那把年纪,纵有天大的本事也是枉然。人若得意早了,众目睽睽之下,没毛病也会叫人盯出毛病来。”主考官卫向书觉得他过于年轻,没经过历练就身居高位,怕他因此摔跟头。自古雄才多磨难。少年得志,得意忘形,最终难成大器者比比皆是。陈廷敬虽然失去了中状元的机会,但却学到了千金难买的一个字:“等”,为今后在官场稳扎稳打奠定了基础。在其遭受排挤落难之时,老臣张英每每暗中相助,尤其在陈廷敬被贬回家之后,是张英奏请皇上召其回京,官复原职,并得到提携重用。陈廷敬少年早成,并成为一代名相,除了天资聪明、勤奋好学、品学兼优外,高人指点、贵人相助也是关键因素。

自身过硬,刚正清廉

“陈廷敬的主要功绩之一是整顿吏治,他刚正清廉,处理案件铁面无私,同时很注重策略。”作者王跃文曾对记者说,“总体而言,就是自身过硬,对待问题也敢于碰硬。”

打铁先要自身硬。陈廷敬自身过硬,主要缘于四个方面:一是真才实学。认识问题有真知灼见,解决问题不墨守陈规,虽然屡次涉险、多次犯上,但仍能保全自己。二是出以公心。公生明、廉生威,说话理直气壮,办事堂堂正正,不仅让人抓不住把柄,也让人心悦诚服。正如陈廷敬所说,“只要有公心,看人看事,眼睛是不会走神的!怕就怕私心!”三是豁达大度。不与人争高下,但与事辨真伪。既疾恶如仇,又宽厚待人;既铁面无私,又张驰有度;既清正廉洁,又容人容事。豁达与睿智,使陈廷敬身在高处能胜寒,面临险境能脱身。四是百姓情怀。陈廷敬治国理政心中始终装着百姓,一面是贪官自肥,一面是百姓活命,在张廷敬看来,利害相权,百姓活命更为重要。正如书中所言:“国朝的好官,既要效忠朝廷,又要爱护百姓。如果只顾向朝廷邀功,不管百姓疾苦,也算不上好官。” 悠悠万事百姓为重,敢于为百姓着想,善于为朝廷负责,是陈廷敬立于不败之地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宽大老成,几近完人

俗话说,高处不胜寒,伴君如伴虎。纵观陈廷敬的一生,如履薄冰一辈子,逐渐悟透了做人做官的秘诀,终于建功立业、名垂青史。他总结的官场五字诀,可谓为官“五字经”:等(要沉得住气),忍(要能经受起磨练),稳(要谨慎且低调),狠(要坚决彻底),忍(要会急流勇退)。

他的人格、品行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清官多酷,他是清官却宅心仁厚;好官多庸,他是好官,却精明强干;能官多专,他是能官,却从善如流;德官多儒,他是德官,却不乏铁腕。这与当今好干部“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要求有相似之处。对当今吏治不乏启迪意义。《大清相国》强调了干部“四德”:为人之德,宅心仁厚;职业道德,精明强干;社会公德,从善如流;从政之德,儒雅铁腕。为官先修德,做官先做人。没有一流的人品做底子,当官一定会摔跤子。古往今来,无不要求做好官必先做好人,即:立业先立德,做官先做人。陈廷敬为官48年,几乎找不出任何过错。“宽大老成,几近完人”,既是康熙对陈廷敬的中肯评价,也是其为官做人的真实写照。

以史为鉴,励精图治

任何过去史都是当代史。所谓历史小说,无不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也是当今时代的背影。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从1616年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明末李自成攻占北京,明朝灭亡,到1911年爆发辛亥革命,清朝土崩瓦解,大清王朝结束了260多年的统治历史。其间,康乾盛世,至今仍为国人乐道。1662年,康熙帝8岁即位,陈廷敬从21岁中进士任帝王师起,开始了他的从政生涯,历任工、吏、户、刑四部尚书,官至文渊阁大学士,直到72岁终老还乡,全身而退。

明者自明,清者自清。明朝终因不“明”而被推翻,清朝终因不“清”而最终灭亡。陈廷敬作为大清相国为康熙王朝避风遮雨、巩固统治地位立下了汗马功劳。康熙在位期间,平三藩、收台湾、三征准噶尔叛乱、抵抗沙俄侵略,巩固了中国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强大的国家。康熙帝能成为一代有建树的帝王,与其有陈廷敬这样的能臣扶助不无关联。譬如,康熙初年,金融秩序混乱,康熙任命陈廷敬“督理钱法”,也就是整顿金融秩序、理顺货币关系。再比如,康熙中叶,国家逐渐富裕起来,社会上的奢靡之风开始盛行,陈廷敬提出整顿礼仪制度,得到皇帝赞许。康熙王朝正是在陈廷敬等能臣的帮衬下,才顺利度过了执政的危险期,也才有了后来雍正乾隆时期的盛世景象。

(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