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林濤 李氏砭法
题记:本文为2015年李道政老师在香港授课期间,香港商报—文化东方周刊记者的专访记录。上海的李道政先生是一位砭法大師。近日記者有機會多次見識他的神奇醫術:現場演示點穴治療乳腺增生,一位女士增生的小結節漸漸縮小消融;一位小夥子的飛蚊癥消失了,一位老太太的舒張壓下降20恢復到正常值,而他的工具就是一雙手和手上那把沉甸甸的虎符銅砭。今年67歲(2015年)的李道政先生出生醫藥世家,40多年篤志於中醫,潛心鑽研不怠,是中國中醫科學院高級推拿師,高級刮痧拔罐師。他的治療方法融合了中國氣功推拿點穴、傳統刮痧、拍打療法,又結合了生物全息診治、脊柱中心錯位疾病的理論。李先生這套絕技的核心是古中醫的「砭」法。「砭」法,是古中醫的六種治病方法之一:砭、針、灸、藥、按蹺、導引。砭法包括刮痧、揪痧、吮痧和刺絡法。在漢代以前,中醫治病砭法為首位,後來由於種種原因漸漸沒落以至於陷入失傳的窘境,醫學界曾把「砭」誤認為是「灸」的一種,更有相當多民眾把它等同於美容院中無關痛癢的刮痧、拔罐,以為它不能登大雅之堂,忘記了「砭」是能治大病的大法。幾十年來,李道政先生憑藉手上功夫行走於江湖,成為中醫界砭法第一人。很多醫學上難以解決的疑難雜癥,腫瘤、血栓性脈管炎(脫疽)、糖尿病等,都被他治愈。李道政先生回憶起2009年他受邀出診馬來西亞,為一位華僑許先生治病的經歷。這位許先生患帕金森氏癥多年,嚴重到關節僵直、語言不清、吞咽困難,生活不能自理的地步,還有尿頻、腰椎側彎,心臟二次安裝起搏器,一身病痛,備受折磨。中醫認為帕金森癥屬震顫,皆為「風之象也」。《內經》里說:諸風掉眩,皆屬肝木。李道政由此分析,此病雖然極為難治,但中醫是有辦法的--據中醫古義,作木火兼痰而治。「我先手法正脊,對脊柱相應節段整骨復位,然後用刮痧術刮拭整個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又分別刮任脈、肺經、脾經、膽經、大腸經以及肝經的相關穴位。」經過五次治療,許先生頭、頸、肩背僵硬的肌肉松弛了,吞咽和語言功能改善,走路穩了,便秘夜尿的癥狀也大大改善。「他高興得每天堅持在他的別墅周圍步行鍛煉,逢人便誇中國刮痧術的神奇。」他的病人除了國人,還有來自美、法、英、德、澳以及科特迪瓦、南非等十多個國家的政要、企業家、文化人。李道政多次到美國向同行介紹中國古老的醫學智慧,今年2月底,李老受邀在美國聖地亞哥多處進行學術演講,而每年6月份,聖地亞哥州立大學醫學相關專業的學生到李老的上海學習交流,也成為一種慣例。傳統中醫認為,氣在人體環流不休,統轄氣升降出入的樞紐稱為「氣機」,「氣機」升降出入失調,人就會生病。刮痧以調氣為首,調動人體的氣血運動,疏通經脈。刮痧就是引邪出表的一種方法,使疾患由里走表,再通過自身溶痧,調動自癒力。至於「痧」,是砭具在皮膚表面刮拭後,出現的不同癥狀,多為紫紅色、細沙粒般的點。根據不同人的不同身體狀況,有的痧色鮮紅、紫紅甚至暗黑,形狀有點狀、片狀或瘀塊、皰塊,有經驗的醫師能根據痧像辯證,判斷已病及未病。李老推崇的清代醫家奇人郭志邃,撰寫中國第一部論述痧癥的專著《痧脹玉衡》一書,接續了古老砭法的寶貴一脈,書中記載200個病例。郭志邃說,痧有三個層面:肌膚之痧,血肉之痧和臟腑之痧。「肌膚之痧刮之,血肉之痧放之,臟腑之痧藥之。」而李先生多年的體會是,肌膚血肉和臟腑,全部都可以刮。關鍵在於氣到哪個層面。氣到臟腑,臟腑之痧也能出來。比如癌癥骨轉移的病人,病到骨頭里去了,刮痧也能把它刮掉。一老年黑色素瘤患者,兼有肺癌、腎海綿體血管瘤,黑色素瘤又不巧長在鼻翼處,在人體危險三角區內,治療風險很大,手術無從下手。李道政為她反覆多次試刮,瘤體逐漸剝落消失。李老透露,刮拭的部位是督脈、足太陽膀胱經、胃經、陰蹺脈並刮骨排毒,並沒有在面部的病變部位多做糾纏。他說,「我是舍證取脈」,根據病位所在經絡循經治療,李老深厚的中醫基礎,每種病都能引經據典找出病根,針對性強。刮痧手法徐而和。刮痧板是用來治病的工具,材質不用過於拘泥,過去的人們隨手拿去手邊的苧麻、棉紗線團、銅錢、銀元、瓷調羹就能開刮,或是蚌殼、檀香沉香木板、牛角、玉板,現代人又把刮痧板材料拓展到不鏽鋼、銅、塑膠等。李道政使用的經驗,黃銅最佳,刮痧易出痧,銅還是一種優良的導體。他手中的銅砭,黃銅鑄就,沉甸甸、金燦燦,是他根據使用心得多次修改設計而成。一頭大一頭小圓潤流暢,每一個部位都有不同的作用,用起來得心應手,李老稱之為「虎符銅砭」。不過,砭法治病有大學問,也是個不折不扣的力氣活,一個病人治療下來,常常要一兩個小時甚至三四個小時,他日常工作的場景就是,坐在一張小板凳上,手持銅砭,全神貫注,刮、刮、刮,身邊不過置一杯清茶潤喉。刮痧技法很關鍵,入門容易,精深難。「谷氣至也徐而和」,刮時不要太快、太重,四十五度角接觸皮膚,整個刮拭的過程中力道一致,不飄忽,徐徐緩慢又微用力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