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故事·妈妈听不见

原创王蓄之 天下无疾 前天
三岁时,父母离婚了。此后,小明同学由妈妈一手带大。妈妈的生活,着实不易。一面挣钱养家,一面照看幼女。对妈妈的这份艰辛,小明同学都看在眼里。但说起妈妈,十六岁的小明眼睛里,总会流露出一份不满、不屑和不羁的神情。
其实,小明并非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心里总希望,给妈妈省点钱,让妈妈省点心,帮妈妈做点事。不过,每次付出,从妈妈那里得到的回应,往往是,你不需要做这些。把自己的功课学好,考出好成绩,比这些重要的多。倒不是说,妈妈唯成绩论,对小明的兴趣培养,妈妈也大都是支持的。
比如三年级时,小明同学开始对漫画感兴趣,妈妈于是给报了素描班。结果,没去几次,小明对漫画的兴趣就没有了。之后对音乐感兴趣,妈妈又给报了钢琴课。结果一样,几次课后,也没了下文。再后来对英语感兴趣,妈妈干脆办转学,去了外国语学校。结果更糟,这次连学都不去上了。
妈妈有点怒了,花了那么多钱,最后一件事都坚持不下来,你怎么能这样?你以后可怎么办?小明同学,自己心里的委屈,却无处宣泄。我想学的是漫画,为什么要让我学一年的素描呢?我想学唱歌,为什么要去上钢琴课呢?我在学校里,本来就没几个朋友;为什么还要再从新开始,去一个全新的学校呢?我想要的A,为什么一定要给我B呢?
妈妈的理由,看上去也很充分。没有素描的基础,怎么可能画的好?连钢琴都玩不转,还学什么音乐?学英语,难道不是外国语学校的环境不是更好吗?然后,所有的理由,都抵不过孩子的一句话:这个,不是我想要的。妈妈似乎没有从这句话中,得到太多启发,依然在继续着自己的想法。或许是因为,国内的教育模式,孩子不太适应?要不直接送你出国吧。
就这样,上初三的小明同学,被送到北美小姨家,做了小留学生。直到两个月后,妈妈接到小姨慌张的电话:小明在卫生间里割腕自杀。幸好及时发现,被抢救过来了。这次,妈妈彻底被震惊到了,停下对孩子的诸多要求。不过,不再强硬的结果,似乎同样不让人满意。离开了外界的压力,读高中的小明同学,像只泄了气的皮球,瘫软在地。生活,好像只剩下了游戏。
--无疾按:我的声音,好像被封在一个瓶子里,谁也听不到,即使亲如妈妈。一年,两年,十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