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游记【41】开封古城⑥ 繁pò塔 禹王台
繁塔位于开封古城东南古繁台,建于北宋开宝七年(974年),原名兴慈塔,因其建于北宋四大皇家寺院的天清寺内,终日与梵音木鱼为伴,又名天清寺塔;又因其兴建于繁台之上,俗称繁塔。
繁塔整个塔高36.68米,为四角形佛塔向八角形佛塔过渡的典型,是北宋早期六边形佛塔的代表作。
繁塔有两奇:
一是名字奇特。繁,不念fán,而念bò或pò。因古代无轻唇音,现代汉语里凡声母为f的字,唐宋时均读作b或p。作为专有名词,繁塔并没有随着语音演变的一般规律而发生变化,仍然忠实地保存了宋代的古音,称繁(pò)塔。
二是形状奇特。造型独一无二,三层塔顶之上,在巨大的平台中间凸起体量极小的屋顶,上置砖砌塔刹。
这样的屋顶使人怀疑繁塔原初的模样本非如此,也许上面应该还有几层,逐渐收分,像其它塔一样,变成尖尖的浮图,那才是我们心中理想的模样。
所以开封民间流传着一首民谣:“铁塔高,铁塔高,铁塔只到繁塔腰。”据塔铭及题记所载,原塔高共九级,高二百四十尺,约合今73米,高出铁塔二十多米,是北宋东京最高的一座塔。
为什么现在我们见到的繁塔又没有铁塔高呢?原来这是因为明初“铲王气”,繁塔遭到了人为的破坏。
繁塔建于繁台上,石栏围护,古色古香。
十二、 禹王台
从繁塔向东大约300米处,有一座环境幽雅、风景宜人的园林—— 禹王台,是开封著名的游览胜地之一 。
禹王台,又名古吹台,位于开封市东南的禹王台公园内。
为什么叫古吹台呢?
春秋时期,晋国有一位双目失明的音乐家名叫师旷,他的音乐造诣很深,是晋平公驾下的一名乐师,他经常在这座高台上弹奏乐器,人们为了纪念师旷,就把他经常弹奏曲子的地方叫“吹台”,年深日久,吹台已成为远古之事,人们就把这座台子叫作“古吹台”。
到了明代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由于黄河泛滥成灾,人们饱经水患,谈水色变,为了纪念历史上治水有功的大禹,改古吹台为禹王台。
禹王台环境清幽,园内风景,让人想到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禹王台南台阶下面入口处,是一座四柱三门式的门楼式木牌坊,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盲人音乐家师旷而修建的。
将军勒马出郊关,前驱百骑走材官。
植墓都庐夹道滨,马蹄沓沓扬飞尘。
省长同乘度城闉,吏民环睹塞衢观。
远上吹台践行人,洒扫桧柏陈花薰。
将军先侯立与门,登高万里来风云。
芒砀云去不可闻,大野极目雁鹜群。
桑柘欲雨阴霭纷,同游农圃览耕耘。
短槐高柳绿皆新,长沼园亭泽似春。
碑前拓影留后因,鹦鹉解语花复芬。
松下行厨洗玉盘,花边班剑酌衢尊。
酒酣挥毫感殷勤,归时山河日未曛。
3、师旷祠
祠内有一个神态自若、跪坐抚琴的塑像,就是曾经在古吹台上弹奏乐器的晋国盲人音乐家师旷。
师旷的音乐造诣极高、技艺全面,能够弹奏各种乐器。
《广博物志》卷三说:“师旷鼓琴,通于神明,而玉羊白鹤,翱翔坠投”。
《史记·乐书》称赞师旷为晋平公鼓琴,“一奏之,有玄鹤二八集于廊门;再奏之,延颈而鸣,舒翼而舞。”
演奏黄帝大合鬼神之乐,“一奏之,有白云从西北起;再奏之,大风至而雨随之,飞廊瓦,左右皆奔走”。
《淮南子.原道篇》中记载“师旷之聪,合八方之调”,说他有辨别八方风乐调的才能。
他还是一个出色的作曲家,据说古曲极品《阳春白雪》东曲就是师旷所作而留传下来的。
这些关于师旷演奏音乐,上通神明,能感动天地的记载,当然是夸张的说法,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师旷的确是一位技艺超群的音乐大师。
师旷虽然地位卑微,但从不诌媚迎上,是一个刚直不阿的诤臣。
师旷正是以精深的音乐造诣和刚正不阿的性格赢得了后人的崇敬,人们将他演奏过音乐的地方称为吹台,以纪念这位伟大的音乐家。
御书楼后面是禹王台的主殿——禹王庙。
其实,师旷是盲人,他因为觉得眼睛看到的东西使他无法专心地做一件事,所以用艾草熏瞎了自己的眼睛,使自己的心清净下来,自幼酷爱音乐,执着地去做一件喜欢的事,终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琴艺逐渐超过了师父。
朱柱上有数十幅楹联,表达了后人对大禹治水功绩的崇敬。
5、水德祠
元至正四年(1344),黄河白茅堤、金堤两处决口。
丞相脱脱以贾鲁为总治河防使。贾鲁循行河道,制定了疏、浚、塞并举的治黄方针。在堵赛决口时,因口大水急,无法合龙。贾鲁采用沉船法,将27条大船依次连在一起,固定在口门上,再往船上装满石头,然后把船一起凿沉。装满石头的大船堵住了决口,合龙一次成功,创造了治黄史上的奇迹。
贾鲁以治水之功,拜集贤殿大学士。直到今天,由贾鲁开凿的从密县注入商水县、全长246公里的河道仍被人们称为“贾鲁河”。
碑文为:
京国探遗迹,苔碑率隐埋。
何期得古最,果足畅今来。
胜日停銮跸,凌晨陟吹台。
传踪思颉旷,作赋羡邹枚。
风叶梧青落,霜花菊白堆。
寻廊揽郊郭,俯楯极崔巍。
杜子真豪矣,梁王安在哉?
无须命长笛,为恐豫去开。
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乾隆皇帝南巡时驻汴数日,登吹台探访古迹,写下了这首五言排律。
碑文描述的是乾隆清晨登古吹台,看到了“风叶梧青落,霜花菊白堆”的景象,听到师旷曾在此吹奏,枚乘曾在此作赋,杜甫等诗人曾在此相会的故事。可是,当年建园的梁王还在吗?一代帝王登上千年古台,顿生探古之幽情!
(从左至右为杜甫、李白和高适)
唐天宝三年(公元774年),在京名噪一时的李白因赋“可怜飞燕倚新妆”之句而得罪了杨贵纪,被解除了翰林职位。他东下洛阳,结交了杜甫。两位大诗人神交已久,相见恨晚,便相偕沿着黄河漫游,饱览锦绣山川。初夏时,他们来到开封,在开封又遇到了怀才不遇、浪迹天涯的诗人高适。
文坛三杰,风云际会,同登吹台,饮酒赋诗,吊古讽今,成为文坛千古佳话。
昔与高李辈,论交入酒炉。
两公壮藻思,得成色敷腴。
气酣登吹台,怀古视平芜。
芒砀去一去,雁鹜空相呼。
禹王台最后一个古迹,碧霞元君祠,建于明成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
碧霞元君,又名泰山老母。据说她是在泰山上修炼成仙的道门女神,被天神封为天仙玉女碧霞护世弦济真人。
10、梁园
当年,禹王台也是欣赏从明清至今被誉为著名的汴梁八景中的“ 梁园雪霁 ” 和 “ 吹台秋雨 ” 所在地。
西汉初年,汉文帝封其次子刘武于大梁,为梁孝王,封疆初都于大梁,后迁睢阳(今商丘)。梁孝王喜好同墨客吟诗吹弹游乐,为此又增筑吹台,并在吹台兴建殿字亭楼,种植名贵花木,修建成一座豪华的园林,称为梁园,又称兔园。
宋代诗人梅尧曾有诗记其事:
“在昔梁惠王,筑台聚歌吹。”
走出古吹台,还在想三贤祠,心沉醉在那遥远的唐诗风韵里,氤氲在浪漫而美好的诗意中。
其实,行走百丈红尘,每个人的旅途总有一些过往会随风飘逝,总有一些美好值得郑重铭记。
有人执孤剑,有人携古琴,有人持玉箫,有人披蓑衣,古人与今人有何不同?今人与古人有何区别?有的带着单反,有的携手爱侣,只是你我的服饰不同罢了。
心,只要是相通的,从不嫌你是古人还是孩童。
(百一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