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窃药奔月到仙女下凡,再到普通女性,嫦娥的形象原来一直在演变
作者|匿名
字数:2522字,阅读时间:约6分钟
每逢中秋,月亮女神嫦娥总会成为人们的谈资,那么嫦娥的故事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流传,在流传的过程中又经历了哪些变化呢?本文就来简单介绍一下嫦娥在我国历史时空中的演变历程。
月亮女神的传说最早见于上古时代的《山海经》,此时的记载里还未见嫦娥这个名称,但是“生日”、“生月”、“浴月”等词语的出现说明类似月亮女神等神话故事已经出现在了上古时代,而由于上古时期的人对于自然天体的认知能力有限,所以人们通常将太阳日出夜落、月亮夜出日落的自然现象理解为是有神灵在运作。为此,最早且最简单的“日母”与“月母”的神话故事说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
既然上古时代就有了月亮女神的传说,那么最早关于嫦娥奔月的记载是又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呢?目前可以查证的史料是周文王所留的《周易·归藏·归妹》:“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嫦娥窃以奔月。”
虽然此书的记载仅仅是寥寥数语,却首先对月女使用了“嫦娥”这个称谓,并将“偷食仙药-成仙奔月”的故事轮廓展现在了世人的面前,为后世对此故事进行“完整化”提供了无限的遐想,比如说战国时代屈原《天问》和汉初的《淮南子》。
因为在《周易》里嫦娥奔月仅是偷食仙药,却不知缘何偷食,所以在《天问》中屈原填补了此前的空白:后羿成了荒淫无道的君王,他射伤了河伯并霸占河伯的女眷,嫦娥伤心不已,于是离开了后羿,可见此时嫦娥奔月其实是不得已而为之。
而《淮南子》中又是另一幅景象:西王母给了后羿不死药,后羿把药交给嫦娥保管。由于后羿的徒弟逢蒙趁其外出打猎,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情急下吞下药,便立刻成仙,飞上了天。此时嫦娥心里还挂念着后羿,所以她只是飞到了可以每晚见到后羿的月亮上。这样的一番叙述,可以看出嫦娥直到最后一刻,都是希望永远可以与后羿长相厮守的。
这两段故事可以看出奔月的嫦娥作为女性,作为后羿的妻子,主观上并不想主动离开后羿,但是最终却无奈地选择了奔月。也正是由于早期嫦娥的故事里内容不同,结果却相同的矛盾性,才导致后世文人对嫦娥这一传说做了不同叙述的书写,从而使不同文学作品中的嫦娥以不同的形象出现在了世人眼前。
比如在南朝时,针对嫦娥的容貌,当时的文人就将其塑造成了一个绝世美女,刘宋的颜延之《为织女赠牵牛》应该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其中描写嫦娥是“婺女俪经星,洹娥栖飞月”。而谢庄在《月赋》中更是写道“引玄兔与帝台,集素娥于后庭”,说明此时的嫦娥已经“位列仙班”。
从此,嫦娥也成了“仙女下凡”的代名词,以至于陈后主即使在亡国前逃到井里都不忘记抱着“人间嫦娥”张丽华。
到了隋唐时期,民间开始流行拜月。所以从这一时期开始,月亮女神嫦娥就成为了当时人们中秋时节主要祭拜的月神,此时文人将嫦娥完全融入到了诗意的境界里,李白、杜甫、吕言等都为嫦娥创造了空寂、悲默的形象。比如说李白在《把酒问月》中写道“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李商隐也有诗云“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当时的人读到这些诗句里的时候,嫦娥已经不再是偷药者,而是一位会引起人们哀愁的怜爱神女。所以受此影响,之后的岁月里,嫦娥盗药之事被另一个受罚的人与事件所代替——吴刚伐桂。
当然到了文化最灿烂的宋代,可能是宋代文人并不觉得嫦娥吃了不死药可以长生不老是好事,因为长生延长了她的孤独,所以嫦娥与后羿的形象也成了爱情神话故事的代表,这一点在袁去华、赵长卿、姜特立等人的诗句中都有体现。比如说姜特立在《卜算子·用坡仙韵》写道:“枕畔忽闻香,夜半还思省。争奈桓娥不嫁人,寂寞孤衾冷。”
特别是到了南宋晚期的李曾伯,其代表作《水调歌头·敢问辽天月》中有一句“老娥盍相刮目,无一语相酬”,其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将嫦娥写成了“老娥”,这首词在打破人们对嫦娥是美丽月亮女神印象的同时,也看出了作者对嫦娥为了爱情献出了宝贵的青春的钦佩。
而到了鬼神小说盛行的明代,《西游记》、《开辟演义》、《有夏志传》等几部鬼神小说中,均有关于“月宫女神”嫦娥的内容。
《西游记》中说嫦娥因为过于美丽,引得天蓬元帅“凡心”大发,随后他便对嫦娥非礼,最终被贬下凡成为猪八戒。虽然嫦娥在《西游记》中仅仅出场一回,但还是给世人留下了美貌仙女的形象。
《开辟演义》也提到后羿与嫦娥,书中两人本为凡人,一起吃了不死药飞入月宫,随后后羿变成了蟾蜍,她的妻子就成了嫦娥。与以往不同的是,此书中嫦娥已经没有了过错,错的是让妻子一起偷吃不死药的后羿。
《有夏志传》中后羿成了夏朝太康时期有穷国的国君。太康得知他妻子嫦娥的美貌,便以增加其国封地而诱饵迫使后羿就范,后羿也居然为了太康赏赐的封地而想将嫦娥送给太康。得到消息的嫦娥偷了后羿的不死药,吃了之后便奔月而去,并从此成为了月宫女神。此书中嫦娥的形象比《开辟演义》更为高尚,完全成了一个敢于反抗男权的女性代表。
以上三部书,都对嫦娥奔月都做了不同的解读,但都将嫦娥的形象做了大幅度的提升。
最终到了清代,鬼神小说更流行于民间,蒲松龄《聊斋志异》、吕熊著《女仙外史》中对嫦娥的描写中了更贴近于人间的女性。
《聊斋志异》中的嫦娥下凡之后,在人间嫁人生子。并以忠贞、勇敢的形象保护了家人,并为家人放弃了重返天庭的机会。此书中的嫦娥既有仙女的美貌和对人的眷顾,又有人与人之间丰富的情感,更有“侠义”的精神。几乎成了现实中男人所追求、所仰慕的女性典范。
另一部小说《女仙外史》中嫦娥居然化身成了明代白莲教教主唐赛儿。(《明史》中记载唐赛儿在永乐年间的山东起义,失败之后却不知下落何处)。此书作者吕熊犹如今天的日本漫画家一样有着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将唐赛儿描写成月帝之女受众神所托,降临人间,与为祸人间的朱棣斗争。书中嫦娥不再是奔月的月亮女神,而是一位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能征惯战的女领袖。
清末开始,嫦娥的形象早已不再是原始神话中那个呆在冰冷月宫中的嫦娥仙子,而是汇集了普通人性的各种优点的普通女性,但嫦娥奔月这个神话却已根深蒂固于华夏大地的各个角落。
嫦娥在历史时空中的演变,也不断受到各个阶层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但始终不变的是人们对于嫦娥的崇拜——不管是神仙还是普通人,只要有中秋,就会有月宫中的嫦娥。
参考资料:《山海经》《周易·归藏·归妹》《天问》《淮南子》《西游记》《开辟演义》《有夏志传》《聊斋志异》《女仙外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