咄咄怪事:旗袍想要叫褀袍,汉服却不想叫华服,真让人看不懂!
只想说,大家都好闲啊!
❤❤❤
中国人干事特别讲究个“名正言顺”,可能这个事儿还没开始干or干出点啥,功夫全拿来争“名”了!
人见人嫌的“旗袍”
“旗袍”更很多人一见心烦的地方,可能很大程度上源于它的名字和它流行程度之间的差值——穿上了,走出去,代表中国代表华人,但是名字偏偏是一个“旗”字。
“旗”甚至不算一个民族属性的字,它包含的甚至还有过去的历史、覆灭的制度等等。在很多人眼里,叫“旗袍”这个名字就像嘴上被抹了一把仇人的骨灰一样,恨得牙痒痒却又无能为力。
不过“旗袍”的英译名状况就好一点的,尽管缺乏唯一的英译名,但相对主流用法:Cheongsam来自于香港地区的称呼“长衫”(所以香港地区就没有这个名字上的烦恼,明明东西都一样);Qipao来自于“旗袍”的拼音;Chinese dress具有更直接的描述性却缺乏排他性。
▲
正在广东省博物馆展出的香港长衫展,其实就是旗袍展
▲
Chinese dress包括的意思比旗袍更广泛,相当于中式服装
至少有一点,英文名们都不像汉字表达那样令很多人感到厌恶。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老外们并不需要对部分国人的情绪感同身受。
“褀袍”的更名之争
为了解决名字带来的心理上的不适,一场更名“褀袍”的奋斗打响了!
▲
宝岛地区的新闻
尽管很多关于“褀袍”称谓的文章里都提到了这么一件往事:
早在1974 年元旦台北市“中国祺袍研究会”举行成立大会之时,王宇清教授主持并发表题为《祺袍的历史与正名》的主旨演讲,主张改“旗袍”为“祺袍”。提议当场获得大会通过,并成决议案,确立“祺袍”为当代旗袍的官方称谓,且著为会章条文,呈报主管官署核备,遂成定案,明载官籍。这便是“祺袍”一词的由来。自此之后,(宝岛)学术界渐成共识,并在民间产生推动作用,形成一股正名之风。
但是实际上“褀袍”这个名字民国时期就有了,只是没能在口耳相传中胜过“旗袍”。更重要的是,“旗”字尽管令人不悦,好歹言之有物,但是“褀袍”的“祺”却是被生造出来的,它本身不仅是个生僻字,而且也不是这个意思。
目前湾湾的现状的,尽管有使用“褀袍”的,但是主流或正规的说法里依然使用“旗袍”。甚至于被认为是一个不规范用字的现象。
▲
台北市常用国字正误用简明对照表
就连国立(宝岛)博物馆策划旗袍展,所用名称也是“旗丽时代”。
以“中华”的名义
除了在Qi这个同音字里打转,早在1926年就有人提出另一个名字“中华袍”:
旗袍者,八旗婦女所穿之袍也。翎以折,頂已砸,孔雀補變為坐墊,紅纓帽只有馬伕,旗袍何得盛行一時,孫傳芳先生之禁,禁得不差。然而旗袍脫,褲子出,單衩褲,使不得,到不如,改袍名,存袍式,"中華袍",如令勅。
——1926年《民國日報》
这个主张其实和很多要改“旗袍”名字的主张一样,去“旗”留“袍”。
看过本号《“满汉”与“旗民”:清代的民族与服饰之别》等文的人知道,汉人女子的传统衣着并非袍式而是“两截穿衣”,简单说来就是衣+裙/裤。所以“去旗留袍”的本质就是承认这种并不汉人传统式样的服饰已经流行的事实,但是改个顺耳的名字。
▲
香港长衫展中的袄裤和早期旗袍
即便如上面王宇清、叶立诚等人更名“褀袍”的主张,其实也是不改动款式根本,只是想改个名字。
听起来很滑稽,尤其一些对现代旗袍设计有所不满的人听来:你们服装界的人不好好改改你们的设计和审美,改名字有意义么?
但是以“中华”的名义去命名服饰这件事对某些人来说是很诱人的,“中华”本身就是一个更为博大的文化认同体,谁能叫“中华X”或“华X”那就是不得了的荣耀,于是“华服”的概念横空出世了!
被捍卫的“汉服”之名
就在最近,“华服”这个概念又被翻出来了,结果遭到了许多“汉服”爱好者的抵制,一些貌似平和的也忙不迭表示划清界限,生怕被汉服圈所排斥。
用知乎答主的话来说,“华服”这两个字,就像一封“招安”书,在叩问一些人愿不愿意放弃民族主义?
令我感到诧异的是,那么多忙着与“华服”划清界限的汉服圈元老竟然忘了早在“汉服”概念被提出的时候,也捎带占有了“华服”这个概念。
在汉服对外的宣传里一直保有“别称华服”这一条,甚至当年还抢注了百度华服吧。当时许多学者也认为,避免被带歪到极端路线上,叫“华服”更为妥当。
▲
2006年新闻
▲
2006年百度百科“汉服”词条
真不知是大家对教义失忆得太快,还是人云亦云的毛病始终不改?
尽管“汉服”是不是可以叫“华服”有争议,但是不能让“旗袍”叫“华服”倒是共识,也是很有趣了。
还是做点正经事吧!
有些汉服商家很坚持自己的叫“汉服”,也有的坚持自己的叫“传统服饰”,理由在于我们之间的“实”不一样了,“名”当然也要不同。就像旗袍商家里,也会分出“平裁旗袍”或叫“民国旗袍”商家,也是基于彼此的“实”不同了。
但是本文的情况不同,无论是“旗袍”还是“褀袍”,“汉服”还是“华服”,都是基于“实”不改的基础上争“名”。
不知道别人对于这种事怎么看?我个人觉得还不如干点正经事呢!毕竟,这种“争名”更多的是一种博弈,与名物考证又是两码事,它本来就没有正确的唯一的即时的答案,有的恐怕只是未知的无休止的拉锯式的争执。
❤❤❤
相关知识点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