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孩子长大了会更有出息?
什么样的孩子长大了会更有出息?
文丨睿妈
每位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那到底该怎么养孩子能够有出息,成了很多家有儿女的家长们一直在研究的课题。
想要养好一个孩子,以下4点一定要做到!
1、越能吃苦的孩子越有出息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今天的父母,完美地诠释了这句话。
有很多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却是舍不得让孩子吃一点儿苦受一点儿罪。自己起早贪黑披星戴月,孩子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自己吃糠喝粥,孩子却锦衣玉食。总之,中国的父母都在尽最大的努力给孩子最好的生活。
然而,父母们都忘了,任何一个人的一生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甚至有时候,苦难大过于幸福。有些苦,迟早要吃。父母不给孩子,别人会给,老天也会给。而他们给的,会比父母给的苦千百倍。孩子现在逃过的所有的苦,将来都可能会十倍百倍地讨回来。
所以,与其让孩子在别人那里吃大苦,不如在父母这里吃点儿小苦,帮助他们在将来最大可能地免于苦难和恐惧。
董卿,当之无愧的央视一姐。而她能有现在的成就,离不开小时候吃过的苦。
小时候,每天早上天还没亮,董卿就会被父亲从床上提起,拉到学校的操场上跑一千米,无论刮风下雨,从未间断;
上中学时,每当放假,董卿的父亲都会要求她出去打工,营业员、宾馆清洁工、广播员……什么工作她都做过;
为了培养董卿的文学素养,父亲每天会要求她抄成语、背古诗,熟读国内外的著名经典……
睿妈相信,正是小时候吃的这些苦,造就了董卿自律、顽强、拼搏的品质,任世事浮华沧桑,她自从容。
请家长们记住,少时吃苦不是苦,是财富。一个能吃苦有担当的人,未来一定不会差。
2、越见过世面的孩子越有出息
当年我还在报社的时候,带过两个实习生,小杨和小杜。因为我们负责文娱版面,所以会经常参加一些发布会或者重大的活动。
在带她们两个的过程中,我发现,两个孩子虽然工作都很认真,但还是有着上下之分。小杜私底下比较欢脱,然而一到了正式场合就不敢说话,每次群访的时候,她都默不作声,只是听着别的记者采访。
有一次我带着她参加一个活动的启动仪式,结束后主办方为媒体准备晚餐。在座的同仁都在谈笑风生,唯独小杜一人只是低着头吃饭,偶尔附和着笑两声,很是格格不入。
而小杨,却截然不同。小杨很谦逊,但不卑微,不管采访对象是谁,都不紧张,落落大方。在一些前辈面前,也不卑不亢,底气十足。因此,外出采访时,我很喜欢带着她。
这两个孩子的差别在哪儿呢?在于见的世面。两个孩子虽然都来自小城市,家境也差不多,但接受的教育却不一样。听小杨说,她父母一有机会就会带着她出去旅行,看话剧,看画展,甚至还带着她去过山区。小杜就不一样了,家境虽然不差,却从小到大没去过什么地方,只是宅在家里学习看电视。
作家李月亮说,见识决定了一个人的眼界,而眼界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一生。见过世面的孩子,对这世界熟稔于胸,所以行走期间自有一份从容、笃定,有充足的安全感;而没见过世面的孩子,就会狭促,会怯懦,会不知所措。
正是如此。孩子的见识不同,给人留下的印象就不同,做事情的结果也不同,对未来的把握更不同,这会直接导致他们的人生大有不同。
但是,家长要记住,见世面,不等于在物质上富养孩子,不一定是有充足的金钱,才可以让孩子见世面。只要你愿意,大自然、图书馆、市场、街头巷尾,都可以成为孩子见世面的场景。
最重要的是,能让孩子在这陌生的世界里,面对那层出不穷的新鲜事物和不期而至的意外,能持有最初的单纯与敬畏,能宠辱不惊,应对有节。
3、越自信的孩子越有出息
爱默生有言: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要想孩子走向成功,就必须培养他的自信。可是不少恨铁不成钢的父母,总是有意或无意地奚落嘲讽孩子,或者动不动就和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
殊不知,这些嘲讽和别人家的孩子,不仅不会激发孩子的上进心,还把他们的自信都打击没了:爸爸妈妈都觉得我不行。
因为心理学有个词叫“消极暗示”,当我们总是贬低孩子,将孩子身上的小毛病放大、标签化。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不自觉地往这些标签上靠拢,最后陷入自卑怪圈。
而如果他没能培养出自信,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克服困难,迟早会被现实打击的体无完肤。所以,拿放大镜在孩子身上找优点,让孩子自信才是为人父母最应该做的事。
每一个孩子,都有着巨大的潜力,而父母就是他们的第一任引路人。如果没有我们的肯定与鼓励,孩子就很难意识到自己的能力所在,也就不能施展自己的力量。家长必读特邀讲师金小古老师说,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因此,家长不要总是否定孩子,而是及时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
我们要像呵护小树苗一样,呵护孩子的自信心,也不要吝啬鼓励与赞美,相信在我们的鼓励下,孩子会发现自己的优势,不畏惧挫折与挑战,充满自信地走向成功。
4、越独立的孩子越有出息
杨绛的父亲杨荫杭说过一句话:“教育孩子独立,胜过当第一。”一个人只有真正独立了,才会有能力去获取自己想要的幸福;反之,只能活成废柴。
作家罗家豆豆讲过这么一个故事,一个60多岁的老太太,儿子快40岁,独生子,大专毕业就没认真上班过,进厂嫌晚班累、当保安嫌工资低、跑出租嫌来钱慢,几年下来手上空空如也,赚的还不够自己花,只能吃住靠父母。父母还将一辈子的积畜全拿出来给儿子买一套两居室,帮他张罗对象,将媳妇娶进门。
原以为这下该安心过日子,谁知即便结婚生子他仍不长进,经常玩游戏废寝忘食。老太太就每天做好一日三餐,将饭菜送到房间电脑桌前。
可见,孩子独不独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正是因为很多父母不懂得放手和推出,不愿主动剪断“脐带”,才让孩子四肢退化,活成了一个巨婴,难以在社会上立足和实现自身的价值。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思虑的不应是当下孩子在自己的怀抱中是否舒适安逸,而是未来孩子离开父母的怀抱,是否能独立奔跑。
父母和孩子不会互相搀扶到永远,孩子迟早会走出家门,离开我们的羽翼,没有人可以陪伴和照顾他们一辈子。因此,我们必须适时地教给孩子一些独立生活的能力,不然他们永远长不大,永远都是一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巨婴。
来自: 战枫60zc4f9cn7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