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清辉:百姓小记8/粽子老太
刘清辉,现任邵东县法院副院长。系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邵东县法院文联主席,县作家协会副主席。长期坚持业余创作,擅长散文写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有作品集《大山深处的孤独守望》。
作者授权绿汀文艺首发此文!欢迎分享!如转载,请注明出处链接。
五一小长假,和妻驱车去邵东团山镇买"太一"面,车至乡下一处叫龙彼的地段,喜逢赶集,妻令我将车小心挤过熙熙攘攘的集市,闪着依然苗条的小蛮腰,采购去了。
车在集市前方人群稀少处停靠,我亦下车采购一柄用于户外活动的开山毛镰。“师傅,去团山吧!”一位瘦小老太前来搭讪。“是啊!是啊!”我如实回答。“我也去,搭我好吗?”“要得,要得,不过,得等我老婆过来才走。”“好,好,那谢谢你,我在车边等等。”
一会,妻收获满满,高高兴兴地来了。见老太搭便车,一向贤惠的善良的妻,笑眯眯、小心翼翼地帮助老人安置好携带的提篮和塑编袋,一起驱车赶往团山。
“老人家,高寿?”妻礼节性地问。“六十二,54年的。”“赶场吧,没买东西?”“卖粽子呢,卖完了就往回赶,两个孙子要照顾。”“媳妇、崽、老伴呢。”“媳妇和崽都在邵东街上做生意,老头子得病瘫痪,照顾他两年,去年熬不住,去了。”老太和妻聊以至此,悲凉不舍的之情溢于言表。“粽子啊!多少钱一个,自己做的?”我赶忙岔开话题。老太重新打开话匣,不紧不慢地和我们夫妻的聊开了,介绍说:亲戚朋友都夸自己平常包的粽子清爽可口,谷雨到端午时节,总希望包一些粽子给她们解馋。粽子包得多了,就越包越顺手,越包越好吃。有人建议,何不多包些卖,想想也对,包一筛粽子趁赶场去卖,结果半个小时左右就抢光了。做粽子生意七、八年了,谷雨到端午三个月左右,到周围团山、双江、龙彼、流光岭等地的定时集市去赶场,每年都可以销两万粽子,除去四万张粽叶一千块、煤炭一千块、自己的稻谷糯米绿豆等等料,一年这个时段的粽子,可以赚八、九千块干净钱。老太骄傲地说:豆沙粽、枣子粽、香芋粽、肉粽、香菇粽、莲子棕、八宝粽都会整。主要是做三角粽、四角粽。三角绿豆粽料少,现在可以卖一块钱一个,四角粽稍贵一点……
妻子求教包粽子的技术,老太也乐于施教。她介绍可以依照下列工序进行:将料米浸泡10个小时后,锅蒸1个半小时,绿豆煮软捞出备用;将粽叶刷洗干净,在水里泡1个小时,再煮半小时;将粽子叶子对折成尖圆,倒入少许糯米压实后倒入绿豆、小米,压实后按出一个小坑,放入少许豆沙馅;将糯米铺在上面;用自己喜欢的线绕好扎紧。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其它馅。老太太还说:“人老了,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包好吃的粽子给大家尝,还可以有点收入,减轻子女的负担,尽量少去麻烦别人和国家。”
国家,国家这个神圣的字眼,会出人意料地从老太太的口中,跃入我的心坎。啊!粽子飘香的季节,屈原的诗魂安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因你而发祥的粽文化,潜移默化地传承到邵东最草根的老百姓、老太太这里,竟具有如此的魅力。“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糅合屈原之诗,借诗人之名,品味小家碧玉的粽和粽文化,其源远流长的优秀文化,芳香扑鼻、沁人肺腑。出于敬佩,在交换联系方式之后,我们拐了个约2000米的弯道,虔诚地送老太回家。
绿汀文艺微信平台,赞同并拥护腾讯微信团队保护原创制度。只接受授权本平台首发所投原创稿件的作者作品。感恩刘清辉先生理解支持,授权绿汀文艺首发此文!
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轻松关注绿汀文艺,精彩继续哦
投稿 1439099867@qq.com
责编 何俊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