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里一个连阻击日军联队8小时,在抗战中有可能吗?

亮剑》是抗战题材电视剧中的经典之作,其中对多次战斗的刻画大都有历史原型。不过因为艺术化创作的缘故,有些战例与原型战例相比,还是有些不同的。

在电视剧中的诸多战斗中,独立团进攻平安县城一战是剧情的高潮部分。

实际上,电视剧中将打县城过度升华了,因为在抗战中八路军攻击县城的战例并不少,而且也到不了攻击一个县城就能搅动整个晋西北战场的地步。当然了,在实际作战中八路军的团长们也不会像电视剧中李云龙那样去组织战斗。

至于具体作战过程中的一些战斗被人讨论的就更多了,比如独立团6连阻击日军增援联队的战例。

大家的争议点在于八路军一个连阻击日军联队,到底能不能扛住其8个小时。以往很多人就这个战例进行过分析,笔者最近在重看《亮剑》,也就这个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这里首先涉及一个实力数的对比,我们首先要知道八路军一个连和日军一个联队的基本兵力及武器配置的情况。

一般来说,八路军满编步兵连的总兵力是100余人,因为抗战极其残酷,因此在实际作战中只有数十人的连队是非常常见的。就武器装备而言,八路军步兵连不会装备重机枪,主力连的标准是3挺轻机枪,其余为步枪,还有一部分战士会使用冷兵器。

弹药方面,步枪通常有10多发子弹,轻机枪可能有500发左右,每名战士有2到4个手榴弹。参加特殊任务的话会有弹药加强,但步枪弹不会超过每人30发,轻机枪弹不会超过每挺1000发。

以《亮剑》电视剧中独立团围攻平安县城的时间段来说,日军的联队已经不是战争刚开始时那种满编3800余人的状态了。当时的日军师团改用了三步兵联队的编制,在华北地区这种编制的联队共计有兵力3100人左右。

其主要的武器有3门四一式75毫米山炮、4门九六式37毫米速射炮、6门九二式70毫米步兵炮、24挺九二式重机枪、72挺十一年式轻机枪。

在弹药方面,日军的供给虽然远比不上美苏等国,但是在中国战场基本上基本还是够用的。因为中国军队的火力贫弱,往往只有日军的几分之一,甚至是几十分之一,日军有足够的火力优势。再加上日军在训练上的优势,使得其往往能够抗击数倍以上的中国军队。

在实战中,日军一个步兵联队可在正规战中击败国军普通的步兵军,其一个步兵大队即可与中国军队的步兵师相抗衡。在日军的扫荡作战中,以步兵大队附属伪军为一路是常见的编成状态。

如果按照八路军一个连和日军标准的步兵联队实力而论,在正常情况下是难以阻住日军步兵联队猛攻八小时的。

《亮剑》中的情况又有些特殊。因为按照剧情,独立团这支部队的实力数已经很难用正常编制来衡量了,这是一支超编比较严重的部队。

就真实的抗战历史讲,八路军三个师虽然都是“超级师”,但是以步兵团而言,编制规模是控制非常严格的。在这方面,《亮剑》的剧情安排与真实的历史之间出入是很大的,因为到了抗战中期,即便通信再困难,独立团一级及其上级也不可能对下属部队的实力数毫无了解。

从真实历史看,八路军主力团有严格的编制表,兵力或者是从地方部队中升格而来,或者是由上级划拨的新兵,团队不用自己招兵买马;而军区、军分区下属的二线或地方部队自由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多余的部队和武器会用来扩编新的部队,不会放任一个团发展到7000余人之众的情况(事实上这种情况仅在全面抗战初期存在过)。

但如果我们就事论事讨论剧情的话,既然李云龙的独立团能扩张到7000人之众,那么担负阻击任务的6连,其实际规模就不能用普通的一个连来衡量了,其实力数至少也是加强连级的。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个连有重机枪。

抗战中,国军有美援、苏援,还有自己兵工厂制造的重机枪(抗战期间自造重机枪约20000挺),因此其营级就有一个重机枪连,少则装备4挺重机枪,多则装备6挺重机枪。

而国府几乎不给八路军发武器,八路军扩编后重机枪往往是团级直接掌握,而剧情中独立团6连用上了重机枪,而且连长自己也会操作重机枪。

在实际抗战中,步兵连的重机枪往往是加强的。而考虑到《亮剑》中独立团的规模设定本就是刻意夸大的,因此就剧情设定来说,这里的重机枪可视为是该连自己建制之内的。而在电视剧中,除了6连之外,阻击阵地另一侧还有县大队、区小队等地方武装配合作战,实际的兵力相当于一个简编营。

而就日军联队来说,其满编兵力为3100余人。但是在华北战场,其联队级兵力却不可能一次出动这么多。

华北战场,日军处于日日夜夜的消耗中,几乎没有满编的作战单位;而且日军大都有一定的防卫任务,执行扫荡或救援任务通常只出动联队编制内的机动部队,或最大程度抽调守备部队与机动部队合编。

所以挂着联队番号的日军通常最大出兵人数是2000余人,挂着步兵大队番号的日军出兵人数一般在500到600人左右。

如此而论的话,《亮剑》中那场阻击战其实就变成了八路军一个简编营和日军架子联队之间的对决,而不是表面上看的一个连对决满编联队。

从剧情来看,八路军阻击阵地由6连主阵地与地方武装辅助阵地组成,两个阵地互为犄角,实际可迟滞日军的进攻速度。

而从日军的情况来看,首先进入战区的是乘坐汽车的快速部队。当时日军的机械化程度低,不可能整个增援联队都乘坐汽车,因此最初与八路军阻击部队交战的仅是日军一部。而在这种紧急增援任务中,日军的重武器还往往带不上。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八路军6连及地方武装以几乎全部牺牲的代价,阻住日军的增援联队八个小时,还是有可能的。

那么抛开《亮剑》中的特殊剧情背景,八路军正常的一个连能不能阻击日军一个联队八小时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战场常识:进攻方有3倍的兵力优势就会进攻。日军有武器及训练上的加成,即便是1比1的兵力对比也会进攻。

因此,实际上日军遭遇八路军一个连阻击的话,通常以中队为单位轮番进攻,以步兵大队级兵力为进攻上限。如果真是联队级兵力进攻的话,客观地说,当时八路军的一个连通常是挡不住日军的。

1938年4月,八路军129师主力与日军在长乐村激战,其中772团第10连坚守在戴家垴阵地,抗击日军野战部队1000余人,4个小时后全连牺牲,阵地失守。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阻击作战,八路军和日军都是野战主力部队,日军为了救援长乐村的辎重,拼尽了全力;八路军为了不让日军得逞,第10连也是全力阻击,结果就是拦住了对方4个小时。

一个八路军的主力连,在野战条件下阻击日军加强大队级的兵力,基本上就是这个结果了。

另外一个比较有名的战例是1938年春,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在大宁遇险,日军1000余人急追卫立煌的司令部,而卫立煌身边无可用的警卫部队,故而向附近的八路军115师部队求援。

115师686团团长杨勇命团特务连阻击日军,卫立煌得知只有一个连阻击日军时连连叹息,这个连完了。没想到的是特务连不仅成功阻击,还缴获了一些战利品。卫立煌为答谢救命之恩,特意送给了八路军急需的10万发子弹。

这次阻击之所以得手有几项加成。

首先686团是红军老底子组成的,而该团的特务连又是老红军中的老红军,主力中的主力,此时已基本换装缴获的日式武器,与进攻的日军没有武器差距;其次特务连的阻击阵地是在一处悬崖,日军纵有兵力优势却难以冲击,而特务连兵精枪好,日军也只能是望洋兴叹了。

这样天时地利人和之下,创造了八路军一个连阻击10倍以上日军的成功战例,而且自身的损失还非常小。

但我们要明白,绝大多数八路军的连队不可能都是老红军,而且也不可能都是日式武器,阻击阵地也不可能正好就有悬崖。

因此以标准实力而论的话,八路军一个连是难以阻击日军联队八小时的,甚至阻击日军的步兵大队八小时都是很困难的。这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而是双方武器、训练差距过大的真实写照。

所以我们说,抗战是十分艰难的,是无数先烈们用生命和鲜血才使我们坚持到了最后。这种艰难和牺牲是电视剧中很难拍出来的,希望今天的我们要永远铭记那段历史和为国家与民族献身的英雄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