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蒙穷游之《准格尔旗》

(准格尔旗鸟瞰)

*

“藏头诗”

《准格尔旗

张湘晋

准曾左

格局三省沿

尔来观园囿

旗貌看明鲜

注:诗解可参阅图片后面“资料来源”。

*

(准格尔旗体育馆)

*

(准格尔召)
*

(准格尔旗蒙族新人)

*

(以上图片采自网络  谨此致谢佚名作者)

*

薛家湾(准格尔旗政府所在地)长途汽车总站

*

(汽车站前晋陕蒙三省区风味小吃令人垂涎欲滴)

*

(驴友王海鹰先生查看自蒙返晋的长途公交车次)

《准格尔旗》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准格尔(蒙古语意为“左翼、左手”)旗,旧称鄂尔多斯左翼前旗,地处内蒙古西南部、鄂尔多斯市东部。旗境东、北两面被黄河环绕,与山西省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隔河相望;南临古长城与陕西省搭界;西与达拉特旗东胜区伊金霍洛旗接壤;素有“鸡鸣三省”之称。2014年被评为全国百强县第10名,是鄂尔多斯市经济强旗。全旗总面积7692平方公里,辖9乡镇1苏木,共159个嘎查村,23个社区,居住着蒙古、汉、回、满、藏等14个民族。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准格尔旗常住人口为359184人。

2015年11月,列为第二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2017年10月,被住建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县城。

2017年,准格尔旗入选为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

2017年12月,当选中国工业百强县。

2018年10月,入选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

2018年11月,入选2018全国“幸福百县榜”、中国工业百强县(市)。

2018年11月,被科技部确定为首批创新型县(市)。

2018年12月,入选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100强。

2019年10月8日,被评为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入选2019年度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入选2019中国西部百强县市名单。

2020年12月,社科院发布《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100强》,排名第26。

2020年,准格尔旗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51.9亿元。

中文名:准格尔旗

外文名:Jungar Banner

别名:鄂尔多斯左翼前旗、伊克昭盟色楞旗

行政区划代码:150622

行政区类别:

所属地区: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

地理位置: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部

面积:7692 km²

下辖地区:沙圪堵镇、薛家湾镇、大路镇等

政府驻地:薛家湾镇

电话区号:0477

邮政区码:017000

气候条件:温带大陆性气候

著名景点:准格尔召(宝堂寺)、点素敖包、鄂尔多斯左翼前旗王爷府

火车站:准格尔站

车牌代码:蒙K

地区生产总值:751.9 亿元(2020年)

方言:晋语鄂尔多斯方言、蒙古语鄂尔多斯土语

人口:359184人(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

历史沿革

编早在远古时期,准格尔旗就有古人类活动的足迹。考古学家在准格尔旗纳林川畔和黄河沿岸发现了不少旧石器早期的石器遗存。证明在旧石器时期,准格尔旗地区已有了古人类活动。他们在这里生活繁衍,过着以狩猎为主、采集为辅的群体生活。

新石器时期(距今七千年前至四千年前),仰韶文化人群先后从陕西、河南等迁入鄂尔多斯地区垦荒种田,把这里辟为农业区。这一时期的人类遗存遍布鄂尔多斯高原,准格尔旗就有坟玛、窑子粱、官地、阳湾、贺家沙背、张家圪旦等遗址。到了龙山文化晚期阶段(距今四千多年前),岱海老虎山文化后裔在鄂尔多斯落户,同时晋南、关中地区同期文化人群及后来的青海、甘肃地区齐家文化人群东进也来到鄂尔多斯地区。当时鄂尔多斯高原的生态环境正由森林草原向草原环境演变,气候逐渐变冷,促使农业经济向半农业经济发展。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遗址准格尔旗有永兴店、二里半、大口。直到距今三千五百年左右,准格尔旗同鄂尔多斯其它地区一样,逐步转变为以畜牧业为主的社会经济状态。

当中原地区进入铜器时代之际(即夏商时期),鄂尔多斯高原也几乎同时有了铜器。铜器的使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自然环境的变化又使游牧经济从农业经济中分离出来。从此,鄂尔多斯就成了游牧人的故乡。当时,高原林草丰茂,森林分布在高原的北部、东部和南部,覆盖度在50%以上。

商周时期,准格尔旗多为北方游牧部落所占据,并同中原地区时有冲突。

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今鄂尔多斯东部的准格尔旗部分地区属魏国上郡辖区。并沿东部黄河10至20公里为界,筑起一道长城以防外侵。魏国被秦国战败后,被迫割让15县求和,其中就包括鄂尔多斯东部(今准格尔旗地区),一并纳入了秦国的版图。秦国为了防止北方少数民族侵扰,便从陇西北地上郡的北部直至今准格尔旗的十二连城乡修筑长城,并随长城种植一条榆树林带,时称“榆溪塞”。长城以东为秦国上郡辖区,以西为林胡楼烦等民族的游牧区。

战国中期,匈奴族崛起,与鄂尔多斯境内林胡、楼烦等部落联盟,形成了一个强大的联盟集团,并乘秦国兼并六国的战争之机,攻入长城之内,占领了整个鄂尔多斯高原及陕西、山西北部部分地区。赵国与匈奴为邻,经常受到匈奴的威胁。赵武灵王时,经过“胡服骑射”的改革,国力大增,于公元前306年攻破林胡、楼烦部落,进入鄂尔多斯高原,并在今托克托县云中郡,在高原的西北部置九原郡,辖管鄂尔多斯的东北部和西北部,实行军事屯田,发展农业生产,充实边防。公元前234年,秦军大败赵兵,鄂尔多斯高原又属秦所有。接着匈奴人又打过黄河,占领了鄂尔多斯高原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鄂尔多斯地区设立郡县,准格尔旗东部、北部分别属云中郡、九原郡;西南部辖美稷县平定县。在今准格尔旗纳日松镇勿图沟发现的古城,经考证,就是秦王朝所置的上郡属县广衍县城。秦末“诸侯叛秦,中国扰乱,诸秦所徙,戍边者复去”。鄂尔多斯高原又为匈奴冒顿单于复占,划编为右贤王驻牧区。

汉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汉武帝发动了漠南之战,派大将卫青击走了驻牧在鄂尔多斯高原上匈奴属部绥颊王和白羊王部,占领了鄂尔多斯高原,在这里设置郡县,准格尔旗大部属云中郡。

隋朝时期,准格尔旗先属榆林郡,后归胜州管辖。据史料记载,开皇三年(583年)置榆林关,七年置松林县,属云州辖。二十年割云州榆林(准格尔旗十二连城古城),富昌(今准格尔旗天顺圪梁古城),金河(今托克托县哈拉板申古城)三县置胜州。大业五年(609年)炀帝改胜州为榆林郡,仍领榆林、富昌、金河三县,户2230,治所榆林县,辖境包括今准格尔旗和呼市的托克托县和林格尔县的部分地区。大业三年,炀帝北巡,在胜州榆林县(准格尔旗十二连城古城)设宴招待突厥诸部及契丹、等各部酋长3500人,胜州因之名扬天下。

贞观三年,唐王朝置胜州(隋时的榆林郡)。天宝元年改为榆林郡,乾元元年复称胜州。领榆林(今准格尔旗十二连城古城)、河滨(今准格尔旗天顺圪粱古城)二县。户1187,人口20952,州治榆林县。

在五代十国时期,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个名叫藏才族(也译作藏察勒族)的小藩部,乘战乱之机,进入今鄂尔多斯高原东部的准格尔旗境内。辽伐西夏时,藏才族首领王承美率部附辽,辽授其左手牛卫将军衔,并助其在今准格尔旗纳日松镇二长渠村筑城建砦。宋开宝二年(969年),王承美归宋,宋赐其城名为丰州。当时,北宋王朝称丰州(准格尔旗纳日松镇二长渠村古城)、府州(今陕西府谷县)、麟州(今陕西神木县杨家城)为“河外三州”。三州分布为品字形,相互照应,固守北宋的北方门户。所以北宋王朝对丰州城很重视,封王承美为丰州牙内指挥使,后又提升为防御使,子孙世代承袭。1126年,金灭北宋,西夏人趁机占领丰州城,中间一度又被金人抢占,但后又复归西夏。

成吉思汗统一了漠北蒙古各部后,逐步南下,灭了金和西夏,准格尔旗为元王朝所占据。宋元时期,在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有一片以油松杜松为主要树种的森林区,东北接晋西北地区,向西南到陕西榆林地区。但因气候变化的影响和人为的砍伐及战争破坏,森林逐年弱化,今准格尔旗著名的“油松王”,就是北宋英宗治平年间天然落种而生。

明洪武四年(1371年),明军攻下东胜州(今托克托县古城),置卫,同年元知院都连帖木儿等率众归附,明于东胜卫附近及鄂尔多斯高原东北部置失宝赤、五花城、斡鲁忽奴、燕只、瓮吉刺五千户所,安置蒙古归附人众,隶东胜卫辖。二十五年,又分东胜卫为东胜左、右、中、前、后五卫,次年,罢东胜中、前、后三卫。东胜右卫治所即今准格尔旗十二连城古城。永乐元年(1403年),东胜左、右卫徙至内陆。正统三年(1438年)曾再度复置,但不久又废。

宣德年间(1426—1435年),蒙古诸部势力日渐向南扩展,威胁明朝北部的安全,明朝也开始在北方陆续设置边镇,构筑边墙,其中延绥边墙就筑在鄂尔多斯高原的南部。这道边墙东起今准格尔旗龙口镇大占村紫城岩,西抵宁夏盐池东北,从此成了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原伊克昭盟)与陕西省的分界。

明成化十五年元太祖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的第十五世孙达延汗孛儿只斤·巴图孟克再一次统一蒙古草原,设立六个万户;封其三子孛儿只斤·巴尔斯博罗特(蒙古土默特部首领阿拉担汗为其次子)执掌新秦中草原为鄂尔多斯万户(新秦中草原:今黄河几字湾内蒙古鄂尔多斯)。

清天聪九年(公元1635年)鄂尔多斯万户孛儿只斤·巴尔斯博罗特的第五世孙孛儿只斤·额磷臣率部内附归清,清廷册孛儿只斤·额磷臣为鄂尔多斯济浓。

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清廷将鄂尔多斯蒙古部分为鄂尔多斯左翼前、中、后和鄂尔多斯右翼前、中、后6个札萨克旗,置伊克昭盟。敕封额磷臣为伊克昭盟鄂尔多斯左翼中旗(原郡王旗,后与鄂尔多斯右翼前末旗合并为今伊金霍洛旗)札萨克,晋多罗郡王爵。敕封鄂尔多斯左翼中旗札萨克多罗郡王额磷臣从子孛儿只斤·色楞为伊克昭盟鄂尔多斯左翼前旗(今准格尔旗)札萨克,晋固山贝子爵。故鄂尔多斯左翼前旗又称伊克昭盟色楞旗。至此,准格尔旗初建旗政,由扎萨克总理旗务。

顺治年间,清朝皇帝为加强对鄂尔多斯部落的控驭,将长城以北50里宽,东西约2000里长的地带划为禁地,俗称“黑界地”。明确规定汉族农民不得逾越长城进入鄂尔多斯牧地,鄂尔多斯牧民也不能进入这块禁地,更不能越过长城进入汉族地区,使准格尔旗的南界进一步得到强化。

康熙36年(1697年),清廷准许陕西北部汉民越过长城在“黑界地”里耕种,每年向盟旗王府交租银。到雍正八年(1730年)又准许汉民在长城以北50里以内越界农耕,于是准格尔旗的农田逐步增大,牧地开始缩小。

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爱新觉罗溥仪退位后,袁世凯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宣布“清廷对待蒙古实行的种种政策继续生效”,所以伊盟的盟旗制度仍继续执行,七旗行政区划没有明显变动。民国元年(1912年),民国北京政府成立,仍袭清制。抗日战争时期,马占山接受国民政府“警卫伊盟,兼守河防”的命令,率部开进了准格尔旗布军抗战,一直坚持到日本投降后,才率军撤走。

1948年4月,准格尔旗解放,成立准格尔旗临时政务委员会,政府驻地设于沙圪堵。1950年4月,准格尔旗末代扎萨克奇福海回沙圪堵交印,旗政最终统一于人民政府。1955年9月旗人民政府改称旗人民委员会。1968年4月,又改称革命委员会。1981年1月复改称人民政府迄今。1999年8月旗人民政府驻地从沙圪堵迁址薛家湾。

行政区划

准格尔旗总面积769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6.69万人,辖6个镇(沙圪堵镇薛家湾镇大路镇龙口镇纳日松镇准格尔召镇)、2个乡(十二连城乡、暖水乡)、1个苏木(布尔陶亥苏木)、4个街道(友谊街道蓝天街道迎泽街道兴隆街道),共159个自然村(嘎查),20个社区(居委)。旗委、旗人民府政府驻地薛家湾镇距鄂尔多斯市市委、市人民政府驻地康巴什区128公里,旗境北、东、南三面被黄河环绕,过境长度197公里。准格尔旗地域辽阔,资源富集。

位置境域

准格尔旗位于鄂尔多斯市东部,库布齐沙漠东南端。北与包头市、东与呼和浩特市隔黄河相望,东南、南部与山西省的偏关县与河曲县以黄河为界,西南与陕西省的府谷县隔长城接壤,西部与伊金霍洛旗、东胜区、达拉特旗搭界。准格尔旗位于东经110°05′—110°27′、北纬39°16′—40°20′,总面积7692平方公里。

气候

准格尔旗远离海洋,大陆性气候突出,属典型的半干旱地区。受季风影响,冬季多西北风,漫长而寒冷,夏季受偏南暖湿气流影响,短暂、炎热、雨水集中,春季风多、少雨,多干旱,秋季凉爽。由于地处中温带又在鄂尔多斯高原东测斜坡上,拔海高度相对偏低,故气温偏暖,四季分明,无霜期较长,日照充足,相对湿度为52%。

自然资源

水资源

黄河年过水量248亿立方米,国家批准黄河用水指标2亿立方米,现有80%尚未利用;年降水总量30亿立方米;年径流总量4.3亿立方米;地下水探明储量28.5亿立方米,年开采量0.55亿立方米;库坝总库容1.8亿立方米,年供水量5000万立方米;现已建成日供水能力10万立方米,水源工程1处。黄河水、水库水、地下水能满足工业发展需求。

煤炭资源

煤炭探明储量544亿吨,远景储量1000亿吨,且地质构造简单、埋藏浅、煤层厚、低瓦斯、易开采,发热量均在6000大卡/千克以上,为优质的动力煤和化工煤;石灰石总储量50亿吨,品位高,氧化钙含量达52.92%;铝矾土总储量1亿吨,矿层稳定,品位呈现铝高硅低的特征;此外,高岭土、硫铁矿、白云岩、石英砂的储量也大,特别是煤层气的储量可观。

人口民族

2013年年末准格尔旗户籍总人口31.47万人,常住人口36.9万人,户籍出生人口4966人,死亡人口1163人,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2.1‰。

2019年末全旗常住人口为37.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6.16万人,乡村人口11.54万人,城镇化率69.39%。全年出生人口为0.31万人,出生率为8.23‰;死亡人口为0.18万人,死亡率为4.78‰;自然增长率为3.45‰。年末户籍总人口为33.2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7万人。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准格尔旗常住人口为359184人。

居住着汉、蒙古、回、满、朝鲜、达斡尔、俄罗斯、白、黎、锡伯、维吾尔、壮、鄂温克、鄂伦春等民族。

语言

蒙古语

准格尔旗的官方语言是汉语普通话和蒙古语鄂尔多斯土语,使用于正式场合。

鄂尔多斯地区有15%左右的蒙古族,大部分会使用蒙古语,牧区比例较大,鄂尔多斯蒙古语方言为内蒙古方言的鄂尔多斯土语。与其他蒙语方言比较特点是有φ元音,有阳性元音;在语音上,表现在复合元音、前化元音与聘化辅音、重音等方面;在语法上,表现在名词格的范畴与动饲某些形态变化方面;在词汇上,表现在方言词的构成,某些词汇意义的变化等方面。

汉语

准格尔旗的汉族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语言为晋语,属于晋语的鄂尔多斯方言。

鄂尔多斯汉语方言属于晋语方言,归内蒙古晋语大包片,与晋北晋语、陕北晋语、冀西晋语有着很深的渊源。

鄂尔多斯汉语方言,大体分为三个小片,整体来说大同小异。准格尔旗达拉特旗杭锦旗这三旗的沿河地区(黄河几字弯南岸沿岸地区)讲的是“滩套话”;上述三旗的梁外地区以及鄂托克旗北部和东胜区大部、伊金霍洛旗大部讲的是“梁外话”;鄂托克旗南部、鄂托克前旗乌审旗及邻近的其他旗区小部分地区,讲的是“西旗话”。鄂尔多斯方言中有丰富的动态助词,常常借助“个”、“兰”是其最大的特点。这不仅使鄂尔多斯方言可以准确的表达说话者所指的时间段,也使日常交流用语更加活泼和亲切,这与鄂尔多斯这个蒙汉文化交织地区的人民纯朴大方的性格相映成辉。

交通运输

境内有大准电气化铁路、准东铁路和在建的呼准铁路以及拟建的准河铁路,年货运能力接近1亿吨,是出省到京、秦皇岛、到黄骅港的重要通道;109国道横贯东西,在建的呼和浩特至鄂尔多斯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与建成的呼包、包东高速公路连为一体,全部行程不足3小时。

*

(0)

相关推荐

  • 鄂尔多斯旅行记

    本文作者:杨拴平 河套印象 2018年6月23日一大早,我们一行三十多人便登上了集运公司的大巴车,从察右中旗的科布尔镇出发了.由于司机不熟悉路,在进入北京至西藏的G6高速前,经过辉腾锡勒黄花沟景区的岔 ...

  • 鄂尔多斯30多座煤矿获得临时用地批复 产能进一步释放

    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内蒙古宏燃能源有限公司煤矿露天开采项目二期临时用地的批复 准格尔旗人民政府: <准格尔旗人民政府关于内蒙古宏燃能源有限公司煤矿露天开采项目二期临时使用集体土地的请示&g ...

  • 鄂尔多斯的由来——多美的名字!

    原创 牛汝辰 鄂尔多斯地处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南北朝时,属朔州.夏州.灵州.盐州.东夏州.辽.西夏.金时,为振武军.河清军.全肃州.东胜州.云内州.麟州.夏州.宥州.盐州.元世祖至元八年(1271年), ...

  •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

    鄂尔多斯,蒙古语意为"众多的宫殿",是内蒙古自治区下辖地级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地处鄂尔多斯高原腹地,介于北纬37°35′24″-40°51′40″,东经106°42′40″ ...

  • 中国一个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区,有五个全国百强县,比河南还厉害

    在我国的那些省市中,一般来说,东南沿海比较富裕,从山东到江苏,到浙江,再到广东,那都是中国的经济命脉.越往内陆则越落后,特别是那些少数民族聚集区,往往经济都不太发达. 然而,内蒙古是个例外.内蒙古真的 ...

  • 原来荒漠化自古就有

    明天是第27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各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如今荒漠化已成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中国是受荒漠化严重危害的国家之一. ...

  • 察右中旗人在东胜(一)

    本文作者:曹有钱 乌兰察布市有个察哈尔右翼中旗,如果简称它"中旗",很容易和巴彦淖尔市的乌拉特中旗混淆,因此必须简称它"察右中旗"才是准确的. 在鄂尔多斯市东胜 ...

  • 内蒙古鄂尔多斯准格尔旗准格尔召白塔

    内蒙古鄂尔多斯准格尔旗准格尔召白塔

  • 陕蒙穷游之《眺瞰西山》

    (神木城区过窟野河大桥就是二郎山) * "藏头诗" <眺瞰西山> 张湘晋 眺望生好奇 瞰观行岭脊 西天日辉映 山景若屏篱 * "卧省沧桑(上下图)" ...

  • 陕蒙穷游之《兴县又来》

    ('烽火台'前笑沧桑--图中人物 发小驴友 王海鹰先生) * "藏头诗" <兴县又来> 张湘晋 兴起抬脚走 县城景罕稀 又见霞云艳 来客摄珍奇 * "狭路相逢 ...

  • 陕蒙穷游之《云蒸霞蔚》

    ("鹰""熊""缠斗") * "藏头诗" <云蒸霞蔚> 张湘晋 云化难再见 蒸腾貌异玄 霞韵拼早晚 蔚然焕新 ...

  • 陕蒙穷游之《二郎胜境》

    (陕西神木"二郎山") * "藏头诗" <二郎胜境> 张湘晋 二峰驼笔架 郎君治水来 胜迹谁堪偶 境屏一障抬 * <神木二郎山> 资料来 ...

  • 陕蒙穷游之《陕西神木》

    (陕西神木城区一瞥) * "藏头诗" <陕西神木> 张湘晋 陕北临蒙晋 西天孕黄沙 神仙眷顾尔 木石可撑家 * "二郎山"与神木城区隔"窟 ...

  • 陕蒙穷游之《鄂尔多斯》

    鄂尔多斯长途汽车客运总站(右下角拎包前行者为发小驴友王海鹰先生) * "藏头诗" <鄂尔多斯> 张湘晋 鄂博问行程 尔坦访内蒙 多民族集聚 斯域现潜能 注: 末句&qu ...

  • 陕蒙穷游之《入镜人物》

    孩子.老人与狗(摄于黄河娘娘滩西面山上古寨堡村落) * "藏头诗" <入镜人物> 张湘晋 入出皆是缘 镜里自来鲜 人生一瞥过 物我两无牵 * 回乡休假的大学生小伙儿担当 ...

  • 陕蒙穷游之《成吉思汗》三首

    (成吉思汗塑像) * "藏头诗" <成吉思汗> 张湘晋 成果转头空   吉天信长生 思领亚欧域   汗枭重弯弓 骄人的功业转瞬又灰飞烟灭:"长生天" ...

  • 陕蒙穷游之《伊金霍洛》

    (位于内蒙古伊金霍洛旗的"成吉思汗陵"主体) * "藏头诗" <伊金霍洛> 张湘晋 伊始变三观 金帐甲胄塚 霍霍刀磨草 洛旗五彩融 注:这首藏头诗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