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文豪兄弟苏轼苏辙对鄂州的爱

2000年,法国《世界报》评出1001年-2000年间的12位“千年英雄”,苏轼是唯一入选的中国人。就是这样一位千年一遇、人间绝版的大文豪,与鄂州磁湖有着千丝万缕、无法割舍的联系。

宋时,黄石磁湖属于当时鄂州的辖区,黄石市是1955年建国后从鄂州地域分离出来成立的。

苏轼初至黄州,薪俸骤减,入不敷出,衣食艰难。遂躬耕东坡,种粮种菜,特意给自己取了个“东坡”别号。是时,黄州太守徐君猷,为官清正,与益民众,政声颇佳。他在调离黄州赴湖南上任时,人们怀念太守,请苏东坡为太守经常倾听民众呼声的安国寺竹间亭取个名字。他不假思索,信笔题写“遗爱亭”三字,并作了一篇《遗爱亭记》,把一个深得百姓拥戴的地方官员为官一方的吏治作风跃然亭上。这份“遗爱”同样也留给了离开黄州、奉召返京的苏东坡。

苏轼被发配黄州,虽是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实际是个被监督管制的罪犯。但他即便戴罪在身,也没有放弃自己的社会责任。他听说鄂州一带民间,有溺婴的恶习,鄂州犹甚。苏东坡十分心痛,决计出面说话。他激愤地说:“使我不言,谁当言者?”于是提笔给黄州太守徐君猷和鄂州太守朱寿昌写了一封长达2000余字的信,列举了溺婴的诸多弊端,要求二位太守关注此事,采取措施,革除恶习。他还请人出面,组织“育儿会”,收养弃婴。

他虽家计艰难,却带头捐钱十千。又劝一些富户捐出钱米,以资助一些穷困人家不足以自养溺婴者。他还提请州太守,制订处罚弃婴和溺婴条例,很快遏制了弃婴和溺婴的不法行为,做了一件令黄州人民永远难忘之事。

公元1078年,苏轼因“乌台诗案”下狱。苏辙冒死相救,奏请朝廷赦免兄长,自己愿纳一切爵位为兄长赎罪。苏轼得救,被贬黄州,苏辙也受牵连被贬筠州。

苏辙赴筠州之前,思兄心切,于公元1080年中秋前夕,从河南商丘起程赶往千里之外的黄州。然而,当船驶入鄂州江面,突遇暴风雨,无法继续前行,于是就从与长江相连的胜阳港,拐进了湖光潋滟、景色宜人的磁湖。

得知这一消息,苏轼悲喜交加,恨不能喝止狂风,马上与弟弟相逢。但为了让苏辙安心,他立刻作诗一首,并派人送往磁湖。

收到兄长的来诗,苏辙站在磁湖岸边,眺望滚滚江水,思绪万千,于是回诗一首,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跃然纸上,感人肺腑。

两天后,风浪停止,长江恢复了往日的平静,磁湖更显迷人的风采。苏轼星夜起程来到磁湖,与多年不见的弟弟相见。兄弟俩劫后重逢,不禁紧紧相拥,喜极而泣。

之后,兄弟俩在磁湖泛舟游赏多日,饱览山光水色,畅叙离情。在“鲢鱼墩”上,在“睡美人”旁,在“逸趣园”里,他们赏月赋诗,对酒当歌,相互唱和。后人将二苏唱和诗词刻于石上,今天磁湖鲢鱼墩山麓的“苏公石”正是由此得来。

此次兄弟重逢后,苏轼对磁湖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情感,后又多次泛舟东下游览磁湖,并为磁湖作了《磁湖洲》、《念奴娇·中秋》、《磁湖安流亭》等诸多千古流传的诗词名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