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山下,是一部悠长的昆明历史
你知道昆明五华山的名字从何而来吗?
一说是因为昆明北边的长虫山绵延而下,九起九伏,至圆通山而开玉屏,徐吐五华秀气,故称「五华山」。
另一说元朝赛典赤为保国安民,在高阜之上创建五华大殿,寺内塑释迦等五尊佛像,故寺又称「五华」,山因寺名,称「五华山」。
真实得名原因我们难以考证,但五华山确实风水极佳,自古以来就是昆明文化中心和政府单位驻地。
行走五华山的街道之间,无处不是昆明发展历史的见证。今天,小象就带你重新走一遍充满惊喜的华山东路和华山南路,重新回味那些悠长精彩的故事。
忠义节孝
来到华山东路,路口有个通往蜿蜒小巷的陡坡,这里就是大名鼎鼎的「节孝巷」。
几百年前因寡妇与乞丐的节孝真情,感动了乾隆帝,御笔旌表(jīng biǎo),从此扬名。
也正是在这条平凡而崎岖的小巷内,一个近代史上不凡而伟大的故事浮出水面。
1926年11月7日的夜晚,李鑫、吴澄、周霄、杨静珊四个年轻的共产党人秘密来到此处,召开了云南第一次党员会议,决定建立中国共产党云南特别支部。
当时中国革命的形势正处于高涨期,但地处边陲的云南波澜难兴。
虽然只有四人,但这一壮举已足以改变云南现代历史,为黑暗燃起一盏明灯。
近百年过去,这座位于节孝巷39号的建筑现已作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南地下党旧址」免费开放。
同时展板与实物展示,向市民介绍了一段艰苦伟大的岁月,周一至周五9:00-16:00均可参观。
这幢建筑是「三坊一照壁」土木结构,白墙灰瓦,略显破旧。基本保持原始风貌,馆内有一座中国共产党云南特别委员会书记王德三雕像。
虽然只有一楼的小部分区域可以参观,但身临其境,已能充分感受到当时的不易。
陡坡小巷
回到主路,是一条长长的下坡路,据说陡峭程度在昆明的道路中名列前茅,沿街商铺也倾斜而造,成衣店、棉花店、修理店看起来十分复古。
在这样的大坡上,你很容易错过藏在角落中的景点。
路边这栋洋楼餐厅,其实是云南省著名的民主人士宋嘉晋的故居「东苑别墅」。
他出身黄埔军校,在北伐军中任要职,先后担任过保山县、蒙化县、石屏县和晋宁县的县长。
在东苑别墅居住的几年里,接待过各种名人政要,解放后收归国有,被用作川剧团的宿舍,后面又作为普通的民居使用,现外租经营餐馆「一栋洋楼」。
而位于对街餐厅后厨的小楼,则是「黄河巷杨氏公馆」。
该馆建于1932年,系原滇军将领杨如轩所建宅院,占地1155平方米,为法式别墅风格的砖木结构两层楼建筑。
其主人杨如轩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曾任云南宪兵司令、云南防空司令部司令等职,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云南省政协委员、云南文史馆馆员。
可惜此处不对外开放,只能远远欣赏浪漫的法式建筑。
走进不远处一个小区的停车场,居然惊现两座高塔,这便是「大德寺双塔」。
大德寺双塔建于明成化十三年,形制仿西安小雁塔,两塔高21米,东西相距27米,均为密檐实心方塔。
许多年前,大德寺双塔与东西寺双塔遥遥相望,塔下原有大、小绿水河,曾与松子楼被誉为昆明十景之一。
可惜现在楼空塔衰,旁边的大雄宝殿更是沦落为晒衣服的场地,让人唏嘘不已。
传统商铺
在华山东路尽头右转,便到了华山南路,此路曾有西华街、书院街、东华街诸多旧称,1936年前后才改称华山南路。
路口的「景星园罐罐米线」是昆明人吃了很多年的老店,虽然在各路网红营销下,引来了褒贬不一的评价,但真实的口味如何,只有本地人说了才算。
午饭时间到,店里便马上热闹了起来,听口音大部分都是本地食客,再仔细一观察就能发现,几乎每桌都有一个小巧的土罐。
据说罐罐米线的灵感来源于江西瓦罐汤
这就是本店最负盛名的罐罐美食,除了煮米线、面条,还可以煮猪脑、洋芋等小吃。
由于土罐保温性能好,吃到最后一口都是滚烫鲜香的,再配上一杯滇式甜品,哪能不爱呢。
店里淘气的小猫咪在桌腿上磨着爪子,一副主人翁的派头。
小猫和被它抓坏的桌腿
继续前行,就是「传统商铺建筑群」,建筑群位于华山南路63号至101号,共24间临街商铺,建于民国年间,建筑风格主要为中式土木结构。
建筑群包含有胡志明旧居、宝翰轩装裱店、吉庆祥糕点店等重要文物。
其中「宝翰轩装裱店」是赫赫有名的滇裱老字号,十几年如一日传承滇裱金字招牌,路过时可以留意哦。
最后,我们来到了五华山顶。
山顶上的区政府大楼,是昆明人人皆知的地标性建筑,大楼远看像宝塔、侧面看像帆、背面又像普通大厦,设计构思巧妙有趣。下方还设有小花园,供市民免费游玩。
这些昆明人走了千百遍的街道上,居然有这么多「小细节」。
宁静的老街道,是昆明沧桑往事的故事书,它们为一代代居住在这里的人们讲述着城市的变迁。
五华山下的故事,今天并没说完,更多藏在深巷中的老物和遗迹,在等待着你的发掘。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昆明街道,也可以给小象留言哦,说不定下周就去你推荐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