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门海战  趙國清  编辑

                             趙國清  编辑整理

  一简介 二战争以后  三崖门战役大事年表  四当代崖门

崖门海战图

一 简介

  崖门海战,是宋朝末年宋朝军队与元军的一次战役,这场战争标志着南宋的灭亡,中国方面对参与这场战争的人数有30万及50万两种说法,但据日本方面的记载,宋元双方投入军队50余万(其中宋方面20万,但20万人中包括了文臣及其眷属、宫廷人员、普通百姓,实际战斗力只有数万),最后以宋军全军覆灭而告终。此次战役即标志着宋朝的灭亡。

  崖门

  崖门因东有崖山,西有汤瓶山,延伸入海,就像一扇半开掩的门,故名崖门。

  崖门海战

  崖门海战是宋朝末年宋朝与元朝的一次战役,这场战争直接关系到南宋流亡朝廷的兴亡,最终宋军全军失败告终。此次战役之后,宋朝也随之覆灭。

  元军在襄樊之战大破宋军以后,直逼南宋首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德祐二年(1276年)宋朝朝廷求和不成,于是5岁的小皇帝宋恭帝投降。宋度宗的杨淑妃在国舅杨亮节的护卫下,带着自己的儿子即宋朝二王(益王赵昰、广王赵昺)出逃,在金华与大臣陆秀夫、张世杰、陈宜中、文天祥等会合。接着进封赵昰为天下兵马都元帅,赵昺为副元帅。元军统帅伯颜继续对二王穷追不舍,于是二王只好逃到福州。不久,刚满7岁的赵昰登基做皇帝,是为宋端宗,改元“景炎”,尊生母、宋度宗的杨淑妃为杨太后,加封弟弟赵昺为卫王,张世杰为大将,陆秀夫为签书枢密院事,陈宜中为丞相,文天祥为少保、信国公,并组织抗元工作。

  赵昰做皇帝以后,元朝加紧灭宋步伐。宋端宗景炎二年(1277年),福州沦陷,宋端宗的南宋流亡小朝廷直奔泉州。张世杰要求借船,却遭到泉州市舶司、阿拉伯裔商人蒲寿庚拒绝,随即早有异心的蒲寿庚投降元朝。张世杰抢夺船只出海﹐南宋流亡朝廷只好去广东。宋端宗准备逃到雷州,不料遇到台风,帝舟倾覆,端宗差点溺死并因此得病。左丞相陈宜中建议带宋端宗到占城(今越南南部),并自己前往占城,但后来二王数次召其回来都不返;最后逃到暹罗(今泰国),最后死在那里。

  端宗死后,由弟弟7岁的卫王赵昺登基,年号祥兴。赵昺登基以后,左丞相陆秀夫和太傅(太子的老师)张世杰护卫著赵昺逃到崖山,在当地成立据点,准备继续抗元。

  不久﹐在现时广东和江西二省抗元的文天祥得不到流亡朝廷的支援,被张弘范部将王惟义在海丰县的五坡岭生擒,在陆地的抗元势力覆灭。

  祥兴二年(1279年),元将张弘范大举进攻赵昺朝廷。后来在不久以前攻占广州的西夏后裔李恒也带领援军也加入战事。宋军兵力号称20多万,实际其中十数万为文官、宫女、太监和其他非战斗人员,各类船只两千余艘;元军张弘范和李恒有兵力十余万(一说为三十万),战船数百艘。这时宋军中有建议认为应该先占领海湾出口,保护向西方的撤退路线。张世杰为防止士兵逃亡,否决建议,并下令尽焚陆地上的宫殿、房屋、据点;又将下令千多艘宋军船只以“连环船”的办法用大绳索一字形连贯在海湾内,并且安排赵昺的“龙舟”放在军队中间。元军以小船载茅草和膏脂,乘风纵火冲向宋船。但宋船皆涂泥,并在每条船上横放一根长木,以抵御元军的火攻。元朝水师火攻不成,以水师封锁海湾,又以陆军断绝宋军汲水及砍柴的道路。宋军吃干粮十余日,饮海水之士兵呕泄。张世杰率苏刘义和方兴日大战元军,张弘范擒张世杰甥韩某,以其向张世杰三次招降不果。

  二月六日癸未,张弘范预备猛攻,元军中有建议先用火炮,弘范认为火炮打乱宋军的一字阵型,令其容易撤退。明日,张弘范将其军分成四份,宋军的东、南、北三面皆驻一军;弘范自领一军与宋军相去里余,并以奏乐为以总攻讯号。首先北军乘潮进攻宋军北边失败,李恒等顺潮而退。元军假装奏乐乐,宋军听后以为元军正在宴会,稍微松懈了。正午时段,张弘范的水师于是正面进攻,接著用布遮蔽预先建成并埋下伏兵的船楼,以鸣金为进攻讯号。各伏兵负盾俯伏,在矢雨下驶近宋船。两边船舰接近,元军鸣金撤布交战,一时间连破七艘宋船。宋师大败,元军一路打到宋军中央。这时张世杰早见大势已去,抽调精兵,并已经预先和苏刘义带领余部十余只船舰斩断大索突围而去。赵昺的船在军队中间,四十三岁的陆秀夫见无法突围,便背着八岁的赵昺跳海自杀。随行十多万军民亦相继跳海自杀。《宋史》记载七日后,十余万具尸体浮海。张世杰希望奉杨太后的名义再找宋朝赵氏后人为主,再图后举;但杨太后在听闻宋帝昺的死讯在后亦赴海自杀,张世杰将其葬在海边。不久张世杰在大风雨下溺死于平章山下(约今广东省阳江市西南的海陵岛)。

  崖山之战是宋对蒙古侵略最后一次有组织的抵抗。此战之后,中国在历史上第一次完全沦陷于外族。崖山之战也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的转折点。中国独立发展的进程被打断,曾经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科技、科举与世族相结合的官僚制度、开始受限的皇权、先进的政治制度等等都中断了,文明落后的蒙古人统治的元朝开始实行封闭、保守、轻工商业和更加集权的制度,并正式以程朱理学为科举的主要内容和政府的官方思想;而之后推翻蒙元建立的明朝又走向保守封闭的道路。不少外国的史学家将宋朝灭亡视为古典意义中国的结束,所谓崖山之后,已无中国。

 

二 战争以后

  崖门海战之后1天,即二月七日早晨,海上浮尸10万。陆秀夫的尸体被百姓找到,安葬起来;而小皇帝赵昺的尸体则为元军寻得,只见一眉清目秀的小儿身穿龙袍,头戴皇冠,身上还挂着一个玉玺,元兵将玉玺交给张弘范,张弘范确认这小儿是赵昺,派人寻回,然而赵昺的尸体已经下落不明。据说被百姓埋葬在了广东深圳赤湾村里,至今仍存。

  崖门海战宣告了元朝最终消灭宋朝,占领了全中国。

 

三 崖门战役大事年表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十一月,宋端宗景炎元年,公历1276年12月:阿拉伯裔的商人蒲寿庚投靠元朝。

  至元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丙子,宋端宗景炎二年,1278年1月16日:宋端宗的龙舟倾覆,端宗差点淹死。陈宜中前往占城。

  十五年四月十三日戊辰,宋端宗景炎三年,1278年5月8日:不到10岁的宋端宗死去。

  十五年四月十五日庚午,宋端宗景炎三年,1278年5月10日:赵昺立。

  十五年五月一日癸未朔,赵昺祥兴元年,1278年5月23日:赵昺改元祥兴。

  宋幼主祥兴元年,1278年12月29日:李恒带领的元军攻入广州。

  十六年正月十四日壬戌,赵昺祥兴元年,1279年2月26日:张弘范大举进攻赵昺流亡朝廷。

  正月二十二日庚午,赵昺祥兴二年,1279年3月6日:李恒援军从广州抵达,加入战事。

  二月一日戊寅朔,赵昺祥兴二年,1279年3月14日:陈宝降元军。

  二月二日己卯,赵昺祥兴二年,1279年3月15日:宋军都统张达夜袭元军失败。

  二月六日癸未,赵昺祥兴二年,3月19日:元军以奏乐为号南北进攻,翟国秀及团练使刘俊降元军。张世杰和苏刘义带领余部斩断大索突围。陆秀夫背着8岁的赵昺跳海而死。

  十九年,1282年初至1283年初:元军进攻占城,陈宜中逃亡暹罗,后来死于暹罗。

 

四 当代崖门

  现今崖门战役的范围未可考究,约位于广东江门市新会区南约5公里,在南海与银洲湖的相接的地方。即指以古井镇官冲村一个无名小丘为中心,北起银洲湖,南至崖门口,方圆数十里的水陆区域。当地的国母坟是杨太后的陵墓。国母坟西南的碗山相传是宋朝士兵当年曾在这里做饭。离崖山祠约4公里,屹立于崖门对开海面的崖门奇石附近则相传是张世杰用来作缆趸以大索一字形连贯千多艘宋军船只、陆秀夫背赵昺跳海和张弘范灭宋后在石上大书“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十二字之处。《元史·张弘范列传》记载“磨崖山之阳,勒石纪功而还”。后来有人在十二字前加了“宋”字,成为“宋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做成后来不少人认为张弘范是汉奸和宋朝叛将的原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原凿字奇石被航道部门炸毁。1964年,由田汉题字于新石碑上。

  以此为题材的文艺作品

  清末著名谴责小说家吴趼人的《痛史》(1902—1906连载于《新小说》杂志,共二十七回,未完),故事以“刘秉忠降敌制朝仪,贾似道隐瞒军情而欺君”开始,结束于“忽必烈太子蒙冤,仙霞岭义兵挞伐对抗”。其中描写贾似道的厚颜无耻非常地成功。全书对外族占据中国洋溢极为悲愤的感情,大有借反元而反清的言外之意。

  日本作家田中芳树的历史小说《海啸》(1997,中译本由台湾尖端出版社2003年出版),主要叙述临安陷落到崖山海战这段时期中,宋朝文臣武将的奋斗。作者刻意不以文天祥为中心,而尽量顾及张世杰、陆秀夫、陈宜中等各色各样人物的心理与活动。

  附:中国当今相关的文学作品

  《落日余晖》 作者:朝闻道

  原文发表于第54期的《我爱摇滚乐》,名为“书评:海啸”。

  公元一二七九年,人类古代史上规模最为宏大、战局最为惨烈的一场海战不可避免的在新会崖门海域爆发。交战的双方一方是由草原兴起的强大蒙古帝国,它正以摧枯拉朽之势踏遍亚欧大陆,集中全力准备给敌人最后致命的一击。另一方是国力衰落的南宋帝国,积弱不振的它已经苦苦抵抗了近半个世纪。这是两个民族之间异常残酷的一场绝世之战,对垒双方共投入兵力50余万,动用战船2千600多艘。蒙古帝国已经吞并了大陆上若干个咤叱风云的国家,意图借这场战争彻底消灭这片广袤土地上最后的强劲敌人。而南宋帝国在蒙古铁骑的大举入侵之下,一批忠贞的大臣拥立幼帝从杭州退到福建,再退至崖山建立起海山朝廷,捍卫着保卫江山的最后一丝希望。

  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以“宋末三杰”为代表的壮士们,慷慨赴国难,踏上了历史留给他们的最后舞台。一群宋王朝仅存的精英,就这样置身于这天涯海角的一隅,保卫着风雨中飘摇不定的流亡政权。

  然而勇气终究不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英雄的壮志亦不能阻挡波涛般的蒙古铁骑。宋军在初次交锋得胜后,其被动的战术使自己陷入了敌军的围困。数日后,在滔天的巨浪中,缺乏补给的宋军在蒙古军团强劲的攻势下兵败如山倒,全军覆没,结束了这场持续二十多天的海战。

  落日的余晖是何其悲壮!“昨朝南船满崖海,今朝只有北船在”,被囚禁在元军船中的文天祥,目睹了崖山海战中最惨烈的一幕——无力回天的丞相陆秀夫背负着年幼的皇帝,背负着他为之坚持的沉重理想投海而亡。其余宋朝军民也纷纷投海殉国,七日后,海上浮尸十余万,山河为之变色。

  很遗憾,在我能找到的相关文字资料中,最为详细、具体的是《海啸》这部出自日本作家之手的历史小说,而不是国人自己的作品。作者站在中立、客观的角度讲述了历史:在七百年前的崖门海面上,曾经发生过怎样动人心魄的故事?书中艺术化的语言描述蕴涵了大量丰富而真实的史料,铺开了一副宏伟的画卷。

  历史是残酷的,宋朝最后的天子并非暴虐的无道昏君,他只是一名小童,自幼跟随南宋残军过着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涯。而他身边这群大臣也是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心中惟有报国的决心。历史却将最后的重担放在了这群君臣的肩上,亡国的责任实在不该怪罪于他们。

  波澜壮阔的战斗场面今已经湮没在岁月的长河中,七百多年的沧海桑田今已使崖山与陆地相连,震古铄今的决战只留下茫茫伶仃洋的拍岸惊涛供后人凭吊。在不少今人的眼中,宋朝军民长期的抵抗与战败后的投海行为成为了“不识时务”之举。但我想先人们不畏强敌、与国家生死与共的英勇气概是不会因王朝的覆灭而黯淡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当个人的安危与国家命运紧密相关时,从天子到百姓,不愿屈服的这些男人和女人,坚守着支撑自己多年的信念,用热血写就的正气之歌,被永为传唱。

(0)

相关推荐

  • 史上这个玩笑开大了,宋军竟判断失误,过早投海殉国?崖门在哭泣

    沐浴着春天和煦的海风,小编来到了广东新会崖门古战场. 水面风平浪静,渔歌唱晚,一派宁静祥和的景象,然而,700年前一场惊心动魄的海战,将这里变成了人间地狱! 1279年,宋军和元军就在这里,上演了堪称 ...

  • 广东宋迹7   崖门海战遗址      编著 赵国清

    (七)崖门海战遗址 编著 赵国清 在新会南面,西江与潭江汇合出口处,东面崖山与西面汤瓶山对峙,两山伸延入海,形同门户,故称崖门.崖门内为银洲湖,外为伶仃洋,港宽口窄,形势险要. 公元1278年宋祥兴元 ...

  • 宋代狀元履歷:018蘇易簡  編撰 趙國清

    編撰 廣東佛山 趙國清 ◆018蘇易簡 太平興國五年(980)庚辰科狀元 蘇易簡(958-997),字太簡,梓州銅山(今四川中江)人.生於後周世宗顯德五年(958),卒于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宋太 ...

  • 光輝燦爛的宋朝文明  趙國清

    光輝燦爛的宋朝文明 廣東佛山  趙國清    一代宗師陳寅恪曾非常中肯地指出:"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年之演變,造極于趙宋之世."    宋人筆記<蓼花洲閑錄>中,有這 ...

  • 崖山海战:两宋300年基业的最尴尬结局

    公元1279年3月,号称有200000人的南宋水军在崖山海域遭至惨败.从而结束了为期三年的艰辛抗争,也成全了蒙元皇帝忽必烈的重大阶段性胜利.时至今日,依旧有太多人为两宋时代的终结而哀婉叹息.每当提及这 ...

  • 崖门,南宋灭亡之地

    公元1279年,在广东新会崖门,苟延残喘的南宋军队与横扫欧亚的蒙古军队进行了一场震古铄今的大海战--宋元崖门海战,交战的双方共投入20多万人,1600多艘战船,1000多艘民船,历时23天,海战结束后 ...

  • 从炎黄尧舜到崖山海战,历史典故让您读懂半个中国

    读史使人明智,此文收录了100个历史典故,从黄帝时期至南宋.存下来,慢慢讲给孩子听. 1.大约四千七百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chi)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 ...

  • 王朝末路系列:南宋 |崖山海战,大宋三百年最后的夜晚

    南宋的至暗时刻 崖山海岸暮色暗沉,浓雾笼罩四野,阴冷潮湿的海风裹挟着远处箭矢的嘶鸣和刀兵的撞击,呼啸着涌向海面上一字排开的上千艘南宋战船.居中的高大主舰内,身披明黄龙袍的稚气少年--南宋末帝赵昺(bi ...

  • 崖山海战:皇帝自尽,文武百官相继投海,其中的细节让人争论至今

    曾经有一个最为悲壮的战争,所有军民为了不做亡国奴,效忠本国,全部跳海殉国.这就是标志着华夏灭亡的"崖山海战"."崖山海战"的两方分别是南宋军队和元朝军队. 12 ...

  • 罗伯特·杨门的中國玉器珍藏

    2019年春季,香港苏富比举行了第二次罗伯特.杨门(Robert P. Youngman )中国古玉珍品的拍卖,其拍品曾出版于2008年<Robert P. Youngman, The You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