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积福报行大善,子孙必显贵、常出贤能之人
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后代子孙有出息,有能力受人尊重,甚至有财富做高官,都希望,而这是一个结果。果必须有因,就是种子,种子是什么呢?种子就是因,是什么呢?就是父母乐善好施,仗义疏财。那什么是乐善好施,仗义疏财,是什么样一种状态,是什么样一种样子呢?我们常常听到这个字眼儿这个词,但是实际什么样子呢?我们很多家长、做父母的还很模糊,拿不准。那么在这里给大家做个解释。
乐善就是乐于做善事,乐于做善事。换句话说就是乐于无偿的帮助别人,成全别人,给别人以好处、方便,这叫做乐善。好施呢,就是他喜欢布施,他用钱财,用物质,常常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喜欢布施。当然这些人常常是有一些经济基础的人,有财富的人不论多少总是很宽裕。他用他宽裕出来的钱来帮助别人。当然也有一些人钱不宽裕,但是也是好施,乐善好施。好施就是用自己的财富、物质来接济人,当然被接济者、被帮助者,也是需要这个财富。
还有仗义疏财。仗义就是这个人很义气,一起很讲义气啊。疏财,疏财就是什么呢?就是身边人,好朋友也好,亲属也好,或者真正有困难也好,求助着他了,他怎么样呢?慷慨解囊,帮助别人解除困境。比方说某人做企业,在经营当中出现了困难,比方说资金周转不灵,银行贷款又不给贷怎么办?跟身边的好朋友说,而这位好朋友。却是仗义疏财之人,两个人交往也很好。于是这个人就拿出手里的不用的钱来帮助他,甚至他自己手里没有,他帮他去借去。也大有人在。
我身边儿就有这样一位令我们尊敬的,敬佩的这个朋友,给大家讲个例子。我身边有个朋友,因为种种原因陷入了困境,或者陷入了困境,这个非常艰难。他资金周转不利,别人欠他将近七八千万。我这个朋友希望我能帮他,帮他那些事情解除困境,另外帮他借钱。大家知道,我现在不是做生意的,我没有什么财富。没有余富的钱帮他怎么办?我很上火,很着急,他求到我了,于是我就找了另外一个朋友,就是这位仗义疏财之人。而他的经营情况也不是很好。也是外边欠着好几千万。而这位朋友呢,听到我的求救,他也很同情,他因为与我相熟的缘故,知道我是一个做公益的人,知道我是专职弘扬传统文化,救很多孩子和家庭的人,也无偿帮助别人,他相信我,所以说他就到他朋友那里拆借了二百万。
在我这个朋友最艰难时候,过年的时候,年关的时候借给他,当时他把钱借给他之后,当然他也是向别人借的。我听到之后,我感动的都流下了眼泪,我说我这个朋友有救了,也就是难关过去了。我知道另一个朋友帮助他之后,我很高兴很感恩。我不知道我面子这么大,而我这个朋友他能够相信我,冲我面子给他拆借了二百万,借他连借条都不打,知道我很讲信誉。后来我这个朋友有些经济缓和了,还他了。你看这个事情,当着我在朋友之间常常讲这件事情,就是现代人,有还有这样跟朋友相处的,仗义疏财之人,很难得。我遇见过这样的人,所以说我可以说这段,这句话的意义,我遇见过,我知道这种人的仗义疏财的样貌、气魄、胆识、仗义。那么仗义疏财,也就是愿意无偿的帮助别人,仗义而愿意施于、帮助别人财物这样的人。
这样人在古代是非常多,现在显然太少了,如凤毛麟角。小钱行,小财行,大财没人愿意给你担这个责任,不要说拿钱担保,这个都没,绝对不会有这样的行为。也可能有人愿意帮助好朋友,就是没有学传统文化的人也有很多有仗义的人。一是他是有,第二,他是本身这个性情就很仗义,也帮着别人。而这样的父母做父母的,我们知道他们的儿女会怎么样呢?他们儿女才会,子孙必显贵、常出贤能之人。就是我们这句话的这个结果就会出现。
那么要不要举个例子呢?好,给大家举个例子,一个真实的。我先说古人,因为古人有传统文化教育,有很多这样仗义疏财,乐善好施之人。因为他明白道理,他知道做这个好事就是种的好种子。明白道理,相信这个道理,所以说他愿意做,而知道不求回报,帮助别人,舍己为人。
我们在学习《了凡四训》当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就是在积善之方当中有一个故事,常熟徐凤竹。徐凤竹父亲就是一个非常富有的大富翁。在当地是乐善好施,常常帮助周围的人。有一年遇着旱灾。(古人靠的都是农业,农业的社会,农业的经济。因为每年可能年年光景不一样,常常会有那个旱灾的时候或者水灾的时候。这个时候那么很多贫穷老百姓吃不上饭,或者没有租子交。因为一般老百姓都是租这些有钱人的地。)这个时候呢,这个徐芳竹的父亲看到这个此情此景,非常同情的乡亲们。首先发出倡议,不收这些租佃户的租子。而且他还拿出他自己的粮食接济这些受困的百姓。而他发出倡议什么意思呢?希望所有的有地的人,富户们都要像他一样做这种事情,不收佃户的租子,免了,因为年景不好,而且还帮助别人。应该说这一行为,这一善举呀,符合天心,因为老百姓非常苦,年景不好,没有什么收成,交不起。做这个事情,而且常常用钱财接济周围的人,就这做这样的好事,乐善好施。
有一回有一个高人来告诉他,他说你的孩子因为你行善积德,你的孩子要要中举了,那么这个徐凤竹的父亲后来听到了,知道了那个自己的儿子考上了举人,他当然非常高兴,于是他就更加努力乐施好善、无偿的奉献,帮助周围的百姓,尤其支持教育,兴办私塾。也就是说,他的父亲善于用财,有钱财善于用,就会使自己财富越来越广,越来越大,越来越厚。最好的就是因为他的心,行善积德福及了子孙,他的儿子后来官至两浙巡抚,就是省长,地位非常高。
父亲积善,儿子得高官厚禄。这就是很典型的一个福及子孙的例子,在中国古代这个例子太多了,我们翻开古籍,不论是二十四史,二十五史也好,还是古代的很多典籍也好,都能找到这些例子。而我们去《了凡四训》当中,了凡先生列举了很多例子来证明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道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是《周易》里所讲,我们以前也说过《周易》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都是自然规律,我们应该毫不怀疑的信。
那么这个故事证明了这个道理,父母积善,儿孙会享福报。父母积福报行大善,能让子孙得到福报,什么原理呢?简单的给大家介绍一下,因为一个行善积德的人,他积累了很多福报,积累了很多的功德。那么他的心在谁身上,注意谁,这个福报就会传给谁。他最注意谁,注意自己的儿孙。所以说这个福报就会让他子孙得到。
他心常想着自己的儿孙能够显赫,能够发达啊,能够长久,家道长久啊。所以说这个福报他儿孙就会得到。这是简单的道理。那么当然还有因为父母的行善积德,乐施好善、仗义疏财等等。做好事影响了他的孩子,他孩子从小就看着父母,就做这么多善事,他就学,学也学会了 ,学他心也善,他行也善,他心善行善他当然会得福报啊。那为什么做善会得福报呢?这是自然法则。就像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一样那么简单。你说太阳为什么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为什么没有,为什么,这是自然规律,自然法则没有为什么?就好比我们拿一个瓜的种子种到地下一定长瓜,他绝对不会长茄子。而我们在地上种一个豆的种子,一定会长豆,绝对不会长西红柿,这是自然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