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曙明作品《黑白电视》(纸刊备选)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作家驿站”关注我们!
         《作家驿站》欢迎您

       本平台为:
《乌苏里江.绿色风》《知青文学专号》杂志选稿基地   

黑 白 电 视
文/杨曙明
网络信息时代,让人手一部的智能手机成了标配。那芸芸众生中的低头一族,时时刻刻都在紧盯着自己的手机,或浏览新闻关注股市,或网购订制点击外买,或欣赏视频下载游戏……,不同的人群有着不同的需求。君不见,那等公交的,乘地铁的,上电梯的,那餐厅里围着餐桌坐等开席的,那走在斑马线上匆忙过路的,更有那骑电动车左冲右突穿行在马路上的快递小哥,无不专心致志,瞄着面前的屏幕,仿佛一刻也不能离开。
回到家里,客厅里4K高清大屏数字彩电,直播、回放、追剧、点歌,新闻和信息的获得是如此的信手拈来,随心所欲。每每至此,总让人感叹如今真是赶上了好年岁!
时光前置四十年,肚皮尚未完全填饱的庄稼人,还在围着有线广播或台式收音机,聆听刘兰芳评书《杨家将》,单田芳的《说岳全传》。偶尔来了县里的电影队,大伙儿便奔走相告,喜出望外!同一部影片,跟着跑着十几里地,连续追上六七个夜晚,仍兴致盎然……
终于有一天,村子来了一个巡回放电视的人,带着一台十二吋黑白电视机,于晚饭后来生产队的打谷场上开机播放。随着电视机“吱吱吱”的声响,小小的屏幕闪出银色的光亮,几经调试便出现了新闻直播或电视连续剧。一块小小的屏幕上居然浓缩着那么多鲜活的人物,活蹦乱跳的,大伙儿觉得挺新鲜的,像个小电影。几十个人就这么围着、挤着、看着,直到屏幕上出现“再见”二字。
一九八八年,当城里的彩色电视机基本普及的时候,作为村子里“先富起来”的那一部分人,我们家终于也下决心买了一台17吋熊猫黑白电视机。特地请了懂行的朋友,赶到七十里外的县城“五化交”公司,花了650元买了这样的一台电视机。由于村子里没有通上电,要看电视,还得另配一只电瓶(蓄电池)和外接天线等配套物品。等到开机播放,总共花去一千元,那是我当时整整两年的工资!从此,我们可以坐在家里欣赏孩子们喜欢的《大风车》、《瓜瓜园》,以及大人们热衷的电视连续剧了。
没有卫星传输,更无宽带和网络。电视信号通过电视台的发射塔传送,而每个有电视机的人家需要用一根八九米高的毛竹竿,在房顶或屋山头架设一根高高的可以转动的天线。
限于接收信号的方向不同,在选台收看时,需要到屋外调节天线的方向。常常是屋里的人盯着屏幕画面,大声地指挥着屋外的人转动天线:“再转一转”,“不行不行,再回一点”,“好……好”!外边的人赶紧拿木块、砖头将天线杆子塞紧。若是遇上风雨天气,一阵大风,让屋外天线晃动偏转,信号全无,不得已再去转动竹竿,找准方向。如此三番,乐此不疲,倒也不曾有谁会抱怨。而那高高的电视天线杆,就是那年头富足的标志,走近村口,一目了然。
记得那时候我们家能收看的电视节目就那么几套,中央一套,江苏台,淮阴台。因为与盐城接壤,许多时候盐城电视节目也可以正常播放。至于包括中央二套在内的其他台,能看到的多是“嘶嘶啦啦”的噪音和“雪花纷飞”的画面了。
白天的电视节目本来就少,每周二下午还休台。等到晚上六点半,屏幕出现静止的黑白相间的格子条比对信号,音乐声循环往复,据说是留给用户调节电视帧屏和画面清晰度的。真正播放节目,要等到晚上七点钟的《新闻联播》
那时看电视,无论新闻还是广告,我们一个也不舍得放过。“海鸥牌洗衣粉”,“南方黑芝麻糊”等经典广告的画面,至今仍深深地印刻在我们的记忆里。直到电视播音员说:“谢谢观看!”大伙儿才意犹未尽地离去。
每次电瓶用完,都要送镇上去充电。可是镇上也常有停电的时候,所以家里每天晚上都是掐着点儿开电视,唯恐电量不济,影响连续剧的收看。
夏日的傍晚,主人家早早地将电视机搬到庭院里,早有左邻右舍的三老四少吃完晚饭,三三两两地或叼着卷烟,或带着蒲扇,或驮着宝宝,来到电视机前守候。冬日里的晚上,天黑的更早,邻居们早早地挤进小屋,就着煤油灯,嗑着瓜子聊着天,交谈着庄子上的趣闻轶事,传递着各种小道消息,借以消磨时间,静静地等待着《射雕英雄传》,等待着《京华春梦》,《新白娘子传奇》……
播放开始,大伙儿全神贯注,屏息凝神盯着屏幕,随电视剧情的推进,人们一会儿开怀大笑,一会儿咬牙切齿骂骂咧咧。可正当众乡邻看得如痴如醉,笑得前仰后合之际——电瓶没电了!“呼啦啦”一哄而散,众人冲也似的赶紧转移到下一个有电视机且有电的人家接着看。若是遇到收看的节目内容不同,免不了你争我吵,争执不下,唯恐漏了故事情节。那转场时的场面,急迫而嘈杂,紧张而仓猝,局外人真不知发生了怎样的意外!
孩子们图的是个热闹,哪管电视里播放的内容,钻进钻外玩的起劲。累了,躺在桌子底下就地睡着了,直到散场也浑然不觉……
  改革开放四十年,科学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无论城市还是乡村,人们的生活水平都有了质的飞跃,黑白电视已经退出了舞台。在历经了彩色显像管、直平、超平、等离子以后,如今的电视机又以“画质和外观”为主轴,呈多元发展。今天的4K将成过去,而明天的8K又将起步,且有望搭上5G技术的“高速列车”实现飞跃增长。然而这些日新月异,让人眼花缭乱的新技术,并没有覆盖我对黑白电视机的点滴记忆。那顶风冒雪转动天线杆子的经历,那邻里乡亲融融窃窃的场面,那温馨小屋里的甜蜜味道,我一刻也不曾忘记。

 

投稿说明
        1、本平台欢迎微信公众平台原创文字,体裁包括:诗歌、散文、杂文、短篇小说。
    2、投稿必须以“文章+体裁+作者简介+照片”的方式投稿,投稿邮箱:  1146596930@qq.com
        3、投稿必须关注“作家驿站”微信公众号zjyz5225,并加主编微信ygx5225以付稿酬。
    4、稿费支付方式为:赞赏总金额的50%;赞赏费低于10元(包括10元),阅读量低于100,无稿酬。有播音朗诵的,作者40%,播音者20%,平台40%。配音自愿,需要请投稿时注明。
    5、稿酬支付日为文章登出7日后,请及时与主编联系;超过稿酬支付日,视为主动放 弃。
    6、请勿一稿多投,文责自负。
    7、本平台刊发文字,可往湖北《洪湖文学》杂志、黑龙江《乌苏里江.绿色风》《知青文学专号》杂志推荐。

编委名单
         主编: 叶桂秀 (湖北作家,已出版专辑《爱成桃花》1部。)
         副主编:  百姓瞭望(贵州作家,已出版专辑《低吟浅唱》一部。)
         编委:邛州冷客 (四川作家,邛崃市作协副主席。)
                    蒲显建   一剑屠龙  李国七(马来西亚)  真真
                    乔力一   谭小芳(香港) 段载芳  哲夫    牛高山 
                    (9位驻站作家) 
 金牌主播名单
        雪峰(团长) 岁岁平安   陆小青  李簪
          素兰  一弓   芝兰于室   秋子  叶道山
注:文内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及时提醒,我们马上删除。

         
(0)

相关推荐

  • 收音机、录音机、电视机的回忆【下】

    〓 第 1352 期  〓 文|陈利清  编辑|王成海 008 但是,如同南太平洋危地马拉的帕卡亚活火山,积蓄在我心底一个喷发的梦萦,就是想早日给家里增添一台电视机,那个时候的电视仅仅有三.四个频道, ...

  • 回忆:电视机趣事

    电视机 文/黄建民 "昏睡百年 ,国人渐已醒.睁开眼吧,小心看吧 ,哪个愿臣虏自认.因为畏缩与忍让,人家骄气日盛--"每当听到这首歌曲,我就会想起刚开始流行电视机时候的很多趣事. ...

  • 收音机、录音机、电视机的回忆【中】

    〓 第 1350 期 〓 文|陈利清   编辑|王成海 04 那时的电视机节目也少而且可怜,白天都是学外语,夜晚最多也是演个成语故事什么的,台也少的可怜,最多2个台,扭来扭去,都是嚓嚓的噪音和满屏的雪 ...

  • 柴扉旧事(19)非黑即白的岁月 | 张国领专栏

    柴扉旧事(19) 非黑即白的岁月 张国领 一天晚上和老父亲聊天,听他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在老家神后镇的河清煤矿上承包工程,因为工程干得好,年底矿上总结时曾奖励他一台黑白电视机.矿上规定,如果不要电 ...

  • 【灵璧美文】说说俺家电视机的发展史

    说说我家电视机的发展史! 文/浍沟草根     前些天和妻逛公园的时候看到这个大风车,一时童心大发,"大风车吱呀吱溜地转这里的风景呀真好看"小曲走起,妻问:你小时候也看大风车吗?额 ...

  • 黑白电视:陪伴了整个80后的童年,90后遗憾没有经历过

    黑白电视记忆 "别动,别动,有了有了."随着一声声嚓嚓嚓的声音,黑白电视里的雪花点点渐渐有了人像,屋子里一群伙伴在瞪着眼珠子,激动,新奇,有趣.听父亲说,这是上世纪80年代,几乎每 ...

  • 看《你好,李焕英》想起了全村人看一个电视的那些事儿

    看电影<你好,李焕英>,有一个情节,贾小玲穿越回到了1981年,帮妈妈买电视,全厂人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的热闹情景. 这使我想起了我小时候,全村人围在一起看电视的那些事儿. 在我上初中之前, ...

  • 黑白电视机的记忆

    王风英 上世纪70年代末,电视机绝对算得上是奢侈品.我至今仍清楚地记得第一次看电视的场景.那是在父亲单位的办公楼门口,一台黑白电视机吸引了从四面八方赶过来的人,小小的电视机前黑压压的一片,那场面绝不亚 ...

  • 向30年前我的学生致歉:老师错了,黑白电视机也是可以放录像的

    [平湖一柱 第1573期 往事如烟] [核心提示]世界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知识在更新.三天不学习,知识就会后.我多年前学的知识已然过时了.落后了.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在这个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一 ...

  • ​缤纷荧屏忆当年

    缤纷荧屏忆当年 吴立梅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说起电视,不禁令人神往.那玩意能远隔千山万水将音像呈现在你面前,真是神奇得很.但搞不明白其中的原理,也揣摩不出电视机究竟是什么模样.听北京串联回来的人说起电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