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崩岗?学地理必须知道

当常见的地理知识已经考无所考,当核心素养的考察成为主流。以新情境搭载旧思维—新瓶装旧酒,便成了主流。2021年的山东济南三模,就出现了崩岗这一新名词的考察。

概念

崩岗是指山坡上的土体或岩体风化壳在流水与重力的综合作用下,受到冲刷而崩坍的一种现象。本质上是一种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江西、湖南等省。

“崩”是指崩塌侵蚀方式,“岗”则指所形成的地貌形态,因此崩岗一词具有动词和名词两个方面的含义。

成因

物源:疏松深厚的岩石风化壳是崩岗形成的物质基础和内在原因。尤其是花岗岩,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生物和化学风化作用强烈,往往形成深厚的风化壳,厚度多在十米以上。

气候: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暴雨较多,容易形成较大的地表径流,为崩岗的发育和发展提供外部营力。

地形:多发生在丘陵地区,地形起伏较大,坡度较陡。尤其是坡面冲沟两侧,在地表径流的冲刷下,沟底侵蚀和侧蚀不断加剧,岩石和土体失去平衡后,便容易不断崩塌形成崩岗。

植被:植被可以保护表土不受雨水直接冲刷, 同时也可以减缓地表径流的流速, 起到固定土体的作用。植被覆盖率低的地区,容易发生崩岗。

危害

破坏土地资源, 威胁国土安全。崩岗侵蚀首先表现为严重破坏地形地貌,造成地表沟壑纵横,山体支离破碎。

毁坏基本农田, 危及粮食安全。一部分崩岗直接侵蚀坡面上的耕地,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同时崩岗产生的大量泥沙可能会淹没农田。

恶化生态环境, 威胁生态安全。崩岗侵蚀往往使得土壤失去养分和水分,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植被无法自然修复。

威胁水利设施,影响航运安全。崩岗所流失的水土会淤塞水库、抬高河床、妨碍水利和航运建设。

治理

“上拦、下堵、中削(绿)”的方法,“上拦”是指在崩岗顶部开沟拦截坡面地表径流,“下堵”是指在崩岗沟口或下游修建谷坊或拦沙坝拦堵径流和泥沙,“中削”是指对崩岗内部崩壁进行改造,修建梯级平台以降低坡度;“中绿”是指在裸露坡面修建平台以种植植物。

我们来看一些典型案例和示意图。

治理前

治理后

示意图

本文由讲地理的乔老师综合编写与整理

转载须注明来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