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鼻血、皮肤病、癌症……这些民间偏方不可思议,但就是有效,不服不行!
小编导读
上周小编为大家推送了一篇文章《不应失传的中医绝招:失去的是宝贝,受苦的是百姓!》(点标题去回顾好文),文中提到,有很多简单易行的民间偏方验方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渐渐失传,引发了粉丝们的留言大讨论,纷纷表示有些民间偏方验方虽然看似不可思议,但其效如神,不应该被大家忘却。所以今天,小编搜集了来自湖北的几个民间偏方,很多人亲测有效,可以收藏哦——
瘊子,又称千日疮,为生于肌肤之良性赘疣,出《外科启玄》卷七。系因风邪搏于肌肤而生;或因肝虚血燥,筋气不荣所致。其好发部位以手背、指背、头面以及颈项、背部为多见。初起小如粟粒,渐至大若黄豆,突出皮表,色灰白或污黄,表面呈现蓬松枯槁,状如花蕊。所发之数多少不一,少者独一,多则甚至数十,或散在或群聚,并无一定规律。一般无自觉症状,若受挤压则局部有疼痛感,或碰撞、摩擦时易出血。
现代医学称之为寻常疣(或跖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 HPV)所引起,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其中外伤感染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本病发生与机体免疫状态有关,免疫缺陷状态者,如肾移植、恶性淋巴瘤、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及红斑狼疮等病人疣的发病率增高。
此虽系小病,但苦无良法,治疗多用外治法,但往往效果不佳。湖北有个偏方,效果很好:用木梗火柴头沾紫药水,不断在瘊子上摩擦,直至把瘊子磨平,之后即不会再复发。这是我一个同学父亲的偏方,方圆几十里有瘊子的患者都找他看。
民间因藕有很好的消瘀作用而有“新采嫩藕胜太医”之说。我的中医内科学老师介绍:湖北洪湖出产的的藕最佳,含淀粉多,吃起来香滑爽口,而目前市场上卖的藕味同嚼蜡,不堪为药用。学中医的人都知道,藕节是一味著名的止血良药,其味甘、涩,性平,含丰富的鞣质、天门冬素,专治各种出血,如吐血、咳血、尿血、便血、子宫出血等。民间常用藕节六七个,捣碎加适量红糖煎服,用于止血,疗效甚佳。
湖北治鼻出血的这个偏方用的却不是藕节,而是藕矛尖。藕矛尖是湖北方言,指的是黄色藕尖,即以后要长出芽叶之处,具有生发之性,其止血效果比藕节更强。
(此方小编亲测有效,小编和家人都用过此方治好了总流鼻血的毛病)
这是中医内科学老师介绍的一个偏方。一个晚期鼻咽癌患者由于家贫,无力承担医药费,而荆州作为平原地区则刚好芦苇比较多,于是老师就让其每天去挖鲜芦根回来熬水当茶喝,患者居然平安度过了好几年。
《本草便读》云:“芦根甘寒,入胃清热。热则胃气逆而不顺,呕吐、反胃等症作矣。至于解毒,亦甘寒人胃之功。但芦根主降,茎与笋有上升之意,故肺痈、肺痿皆用之。芦根寒能清热,甘可养阴,故胃阴不足而有火邪上逆为患者最宜,胃寒便溏呕吐者禁用。”中医认为,毒是癌症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鲜芦根用治鼻咽癌是否与其解毒之功有关,值得探讨。
龟板一整个用火焙至微黄,然后研成粉末,干服或者开水冲服,一次服完,两三天后即可见效。
龟板止泻,临床少用,但湖北民间却盛行。查本草文献对此亦有阐述,如《本草通玄》曰:“龟甲咸平,肾经药也,禀北方纯阴之气,大有补水以制火之功,故能强筋骨,益心智,止咳嗽,截久疟,去瘀血,止新血。大凡滋阴降火之药,多是寒凉损胃,惟龟甲益大肠,止泄泻,使人进食。”《本经逢原》亦云:“龟禀北方之气而生,乃阴中至阴之物。专行任脉,上通心气,下通肾经,故能补阴治血治劳。大凡滋阴降火之药,多寒凉损胃。惟龟板炙灰则益大肠,止泄泻,故漏下赤白亦能疗之。”其中“龟板炙灰则益大肠,止泄泻”与湖北民间用法一致。
夏季很容易发生皮肤过敏的情况,可以摘鲜丝瓜叶揉碎,取其汁液外擦过敏皮肤处即可。查丝瓜叶主治为:痈疽,疗肿,疮癣,蛇咬,烫伤,咽喉肿痛,创伤出血,暑热烦渴。《本草纲目》云丝瓜叶治“癣疮,频挼掺之,疗痈疽,丁肿,卵颓”;《广州植物志》则载丝瓜叶“捣烂,治痈疽和小儿夏月皮肤病,有消炎退肿之效”。
好 · 书 · 推 · 荐
《一个青年中医之路》
本书作者是一位聪明而勤快的年轻中医,客家人,好读书、爱临床、善思考、勤写作。
全书共分《师承与经方》《临证与博采》《读书与思考》三个部分。《师承与经方》部分是作者拜访名师良医的记录,文字轻松活泼,很有现场感;《临证与博采》部分内容较多,有验案、有心得、有民间疗法、有养生习俗,也有自己的思考;《读书与思考》部分写得精彩,特别是对脉学的思考尤为到位。对青年中医的成长有借鉴作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