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伸筋拔骨

八十,关于伸筋拔骨

一,身动手不动训练:把自己的两只小臂全部贴在家里的“推拉门”上,双手双脚固定不动,推动“推拉门”,推拉门越紧越好越有力。练习腿法也是如此,将脚底保持贴住重物,用身体力量蹬开重物。
二,练习胯的纵向运动:下坐与后翻练习,并逐步过渡到胯动带动后背动的练习,再结合第一步中的动作上推重物。这个练习非常重要,久之自己身体会产生强大力量。再练习横向劲力,将左手小臂贴在重沙袋(或其它悬挂重物)上,手脚不动,将之横向推开。
三,步伐训练方法:练习提胯走。就是两胯一高一低,用提胯带动腿行走。在抻筋基础上,久之能步法如飞。
四,古人云: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中医认为:筋长则寿长。
究其根源,筋长则关节窍开,无阻滞,血管动脉等弹性增加,促进了血流的运行,生命体征自然增加。
筋骨之力,是注重养生追求重要的方向。筋要牵着骨头与骨头之间像榫头一般正好对准,以便于力的传导。“撑筋拔骨”正是暗合了拳术和中医的筋骨理论,而筋骨理论正是指导拳术练习的重要环节。
拳术的根基是“打开骨关节”,使链接关节的大筋(弹性物质,用以固定关节)能够拉伸弹射,打出如同弹弓般的崩弹劲力,即快又透且轻松无比,并且可实现连续不断的发劲!
对自己身体结构的不明确,限制了许多拳术爱好者。关节是人体赖以运动的关键所在,骨与骨之间,并非简单的连接,是由具有弹力的肌腱连接的,这种物质的特性如同“皮筋”具备一定的拉伸性。当身体的所有关节都能够拉伸自如,身体就体现出如同“弹簧”一般的“颤动”。
身备五弓,如剑拔弩张,又可五弓合一,气势如虹!练拳至一定的境界,会出现骨头跟肌肉分离的情况,我们称之为“驳骨感”。这种状况可以在腿臂,也可以在背。
常年地练拳,颤劲出来以后,身体骨架运动表现得灵动无比,往往一个抖身,全身的肌肉都在颤动,就是“骨肉分离”带来的效果!身体练得像弹簧,你压它就弹,整体划一,这就是“颤劲”!一颗石子微不足道,砸不了人,但是将石子放在弹弓上,那将是利器,寻找那张弓,才是最重要的!
五,拳术中“开肩开胯开骶椎”很重要,尤其两胯与骶椎,它们是“三角”互动关系,是练出内劲、整劲的法门。
(1)首先从胯与骶椎开始,胯与骶椎在练拳中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使胯和骶椎开伸,借助周围大筋(肌腱、韧带)能够快速崩弹,并且产生回弹效果。
盘拳之初,以拔胯骶、开胯骶为主,胯骶是人体中节的中节。胯跟脊柱合称为龙虎之劲,动物之奔跑捕物,而物不能逃,皆在于此!开胯骶是从根本上改变了筋的生理构造,一方面打开骨缝,另一方面增强大筋的强度和韧性,从而使大筋具备更胜以往的弹性,能更好的产生动力和传导劲力。
六,打开肩部关节,达到肩部“抻筋拔骨'的目的,更好地便于劲力的传导,最终达到出手快如闪电,连绵不绝。同时开肩可以很好地改善驼背,颈椎病等问题。肩借助肩关节大筋(肌腱、韧带),使肩关节有关节囊内拉开缝隙,使连接关节的“大筋”崩紧,从而产生崩弹的效果,同时因为关节囊内“真空”状态,会发出“嘭嘭”的声响,在拳术中处于至关重要的位置。
肩、胯、骶椎,是三个相互作用的大关节,离开了它们的相互作用,身体的螺旋劲、拧转、裹肩裹胯、上下折叠。也就无从谈起了。
肩扣了,就能够带动背,胯曲了(尾闾前翻)可以拉起脊椎,两者合起,就形成了一张大弓。所以,胯肩与骶椎除了形成拧劲以外,更主要的,也是背弓劲力的来源。
撑筋拔骨是从根本上改变了筋的生理构造,一方面打开骨缝,另一方面增强大筋的强度和韧性,从而使大筋具备更胜以往的弹性,能更好的产生动力和传导劲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