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而又全的副食店
星期文库 渐行渐远的店铺之一 |
杂而又全的副食店 |
贵 翔 |
在天津,副食店有大小之分,小的副食店被称为杂货铺,只卖油盐酱醋,面酱、白糖,花椒、大料等调料;大的副食店则被称为菜市儿,如法国菜市儿、英国菜市儿,新中国成立后分别更名为长春道副食商店和大沽路副食商店。当然,在天津还有官银号、鱼市、贵阳路、光复道、福方里等几家大型的副食商店。全国特等劳动模范张士珍就是光复道副食商店的售货员,相声名家苏文茂先生有段相声《学习张士珍》。
大型副食商店经营的商品,除了副食调料,还有烟酒、家禽、水产(含海参、鱿鱼、玉兰片等水发货)、蔬菜、猪、牛、羊肉,以及面筋、香干、粉皮儿等粮食菜。
在计划经济年代,副食店经营的商品有限量供应的,也有不限量的。在限量供应的商品中又分为凭副食本供应的和凭票证供应的。凭本供应的是按居住地划分的,必须在特定的副食店购买,有点儿像如今的孩子入学划片。这类商品有鸡蛋、鱼虾、鸡鸭等;而像食用油、烟酒(限量的品牌)、白糖、麻酱等,则只要有票证在哪个副食店都可购买。至于酱油、面酱、醋、盐、散酒等可以随意购买,也不限量。
那个时候,一个大杂院,甚至整条胡同的人家都吃一样的饭菜,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因为,这一片的居民都在一个副食店买菜,今天来了一车菠菜、茄子,那每家都会吃熬菠菜、烧茄子;如果是供应带鱼,那每户都是熬带鱼。
说到吃鱼,别看天津位于渤海之滨,九河下梢,计划经济时代却很少吃上海货。如果说某天副食店来了黄花鱼或者大王鱼,虽然凭本供应,也要天不亮就去排队。如果不愿排队,就只能吃咸带鱼了。
那时也有一种海货倒是能常吃,那就是麻蛤。带着黄泥的麻蛤卸在副食店的门口跟小山一样,买麻蛤不论斤,拿个大铁锨,一毛钱一铁锨。居民多是拿一个破洗脸盆,两毛钱一大盆,端回去在公用的自来水池冲洗干净,放到大锅里煮个开儿,麻蛤就都张开嘴儿,将里面的蛤肉取出,放上麻酱、香醋、大蒜等调料一拌,是佐酒下饭的佳肴。当然,也有人家把蛤肉剁碎了与肉馅和在一起,加上韭菜、鸡蛋,那就是上好的三鲜馅饺子。在物质短缺年代,那绝对是顿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