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职能驱动型”组织到“流程驱动型”组织的变革
“街道吹哨,部门报到”作为城市基层治理的成功模式,正在全国迅速推广。从组织管理角度来看,“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同华为的“让听到跑火的人做决策”是一样的,均是职能驱动型组织变革为流程驱动型组织的成功实践。
传统的“职能驱动型”组织按照组织任务和职能划分部门,设立专门机构、 分工细密,虽然有着专业化管理的优势,但是,部门导向的工作意识带来横向沟通和协调的困难,而且对外部的变化难以做出迅速反应, 适应性较差,很难迅速满足群众与企业的服务需求。这种在工业化时代“职能分工制”理论基础上形成的“职能驱动型”组织,已很难适应信息化时代以服务为主导的管理需要。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在传统的“职能驱动型”组织管理模式下,基层治理领域存在一些具有共性、普遍性的问题。比如,横向上部门合力不足,主动协作意识不强,“五指分散不成拳”;纵向上基层力量不强,治理重心偏高,“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
“流程驱动型组织” 是一个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流程为核心,跨越部门壁垒,追求高效运作的组织管理模式,是一种柔性化组织,能适应信息社会的多变、高效和快节奏。流程型组织能消除职能部门之间的隔阂,促成信息流和业务流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顺畅流动,是一种在分工的基础上强调无缝隙协同的整体性组织。
“流程驱动型”组织以组织的各种流程为基础规划部门职责、设置部门,决定人员的分工,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组织的各项机制。其最大的优点在于根据外部变化调整业务流程中的关键环节,配置相应人员和资源,通过加强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迅速的满足群众和企业的需求,提高群众和企业的满意度。
例如:“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就是从群众需求端发起的流程驱动组织管理模式,工作的发起者是基层一线部门,基层一线部门根据基层群众的需求,基于解决问题的需要整合各方面的专业资源,形成各专业部门的合力,迅捷高效地解决了群众提出的问题。一批长期困扰老百姓的私搭违建、乱停车、环境脏乱等身边事得到解决,一批菜市场、便利店、“口袋”公园等便民利民设施相继建成,“街道吹哨,部门报到”试点地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大增强。
如何才能实现职能驱动型组织到流程驱动型组织的变革?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变革是一把手工程
实现职能驱动型组织到流程驱动型组织的变革,最大的挑战在于原有组织利益的切割与划分。在传统的“职能驱动型”组织管理模式下,资源调度和分配的权力在专业职能部门手里,专业职能部门是工作的发起者,基层一线部门是工作的执行者。变革为流程驱动型组织,资源调度和分配的权力需要下沉到基层一线部门。权力的调整就像“拿掉手中的奶酪一样”会遇到极大的挑战。所以,一把手的决心与强力推动是变革成功的关键。
需要对基层一线部门授权与赋能
1、给基层一线部门授权,让资源下沉,做强、做实基层,使其有权管事,有人干事,有钱做事。
赋予基层一线部门对上级职能部门的绩效考核权,绩效考核是指挥棒,基层一线部门有了考核权,才能发挥对职能部门的流程牵引作用。
2、对基层一线部门赋能,加大对基层一线人员的关怀与激励力度。要多了解基层人员的工作和生活难题,认真开展谈心谈话,并积极主动地帮助基层人员解决难题,切实保护好基层人员干事创业的热情。加强对基层人员的培训教育,提供平台和机会让基层人员参与更多的学习活动,不断全面提升基层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将好的工作方式、方法及时固化为流程
改革是一个逐步完善与改进的过程,我们要善于总结改革中的实施成果,对于一些好的方法和工作方式要及时固化为流程,依靠好的流程来规范日常工作。长此以往,不仅可以改善我们的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也避免我们在工作中出现失误。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组织变革难以一步到位,需逐步进行,因为组织变革往往涉及权力和利益的再分配,必然会面临重重阻力。在变革过程中,需要对内外部环境的清晰判断,也要有内部权力存在的妥协平衡。在组织变革时,应量力而行,顺势而为。变革必然会付出代价,但是只要以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为出发点,秉承一颗公平公正的心,变革一定可以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