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初宇:真朋友丨就是能把你心里那口气理顺,陪你成长的人

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是礼拜天的半夜,自己在家里喝了点酒,稍稍有点醉了,所以有点感性。

培根说:“最难忍受的孤独莫过于缺少忠诚的友谊。”跟亲情相比,从友情中找到乐趣相对会容易许多。我们可以根据共同的兴趣或理想追求来选择朋友。朋友极少会试图伸手改变我们的自我,只会不厌其烦地帮我们加强自我。家庭关系中有很多令人烦心却不得不接受的事,比如共同面对的家庭琐事:教育小孩、收入支出、日常打扫等,但是和朋友们在一起,我们只需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有趣的事情上,彼此分享一些零零散散的“世面”就够了。

过去3年我的周末都有前任陪伴,那时候内心饱满幸福快乐甚少觉得孤独。最近半年和前任各自越过山丘,各自拥抱新生活后我发现,现在的我一般在心情最好的时候,往往是跟朋友们在一起。我觉得跟朋友在一起的快乐,甚至会超过跟自己亲密爱人的共处。连退休在家的老人都不乏感知这一点,朋友比家人更能带给我们快乐。所以当我想要去恋爱的时候,往往会把思念转寄给我的朋友们。

友谊通常都关乎共同的兴趣爱好与共同的活动,所以自然能感受到乐趣。跟其他所有的活动一样,友谊也有很多表现形式,从破坏性、丰满性到共同精进都有可能。如果友谊只是增强你的自我不安全感,它可能还是能给你带来快乐,但或许只是短暂的快乐,不具有乐趣的作用,也很难帮助成长。

比如,你和朋友坐在一起,两个人面面相觑,看到的都是对方的走神,只能各自刷剧,刷短视频,这些短视频或综艺娱乐会给你带来多巴胺,但是一旦停止看剧、刷视频,你的多巴胺就会减少,这时你的身体就会体验到“戒瘾”的感觉,最终离开朋友回到家里,你还是会回归孤独。

再如,你和朋友聚在一起嬉笑打闹,在小酒馆、KTV、餐厅、咖啡厅、茶馆、麻将馆的娱乐气氛下,用打牌、打靶、下棋、酗酒消磨时间,或相互吵闹拌嘴、各自嘲弄。每个人都对其他人的故事和观念付出注意力,以类似的方式互相肯定和发展对方的自我认同和存在的价值。

这种互动方式真的让人有种“获得了大把时间”愉悦感,但无法真正丰腴我们消极、孤独而漫无组织的心灵,别谈刺激成长。我和我闺蜜,几乎每个周末都做小酒馆的守夜人,一周2次泡在胡桃里,酒馆里的游戏和音乐模式大多已经固定,多的模式也容易预测。所以前任也曾凉飕飕地说“酒馆成了你周末唯一的消遣了吗?”

但其实我和闺蜜依赖的,并不是氛围,我们也从不在这样的场合展开社交,因为这种社交方式对于我们来说只是临时模拟的友谊,别人只愿意了解你表面的品性,并不能提供真正的友谊。我和闺蜜也可以是在任何地方,足够我们分享日常、分享思想和计划,校对对方的认知,正向引导对方发现更好的自己,为对方找到自尊和自重,就足以。

很多人其实偶尔跟朋友嚼嚼舌根,都会觉得有趣。很多在家里缺乏关注,较少得到感情支持的人,很容易耐不住孤独,对团体的依赖程度就会增强,就会寻求同侪认同,变得极端依赖每天肤浅的接触,这些活动可以为他暂时摒除烦乱、制造短暂的快乐,但他依然收获不到真正意义上的朋友,就会持续向下的螺旋,越来越孤独。

真的友谊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很少有机会一次性完整表达自己。工作上要遵守岗位角色的要求,做一个胜任的职员、专业的医生、严肃法官,唯命是从的服务人员。在家里要扮演和蔼知性的母亲或孝顺的孩子,工作日乘交通工具通勤时,还得戴上另一副内心毫无波澜的面具。只有跟朋友在一起时,大多数的人才觉得可以轻松一下,做真正的自己。因为我们选择的朋友都是拥有相同兴趣或者终极目标的人,可以一块儿看书、练字、唱歌、说笑、打保龄球。面对这样的朋友,我们可以清楚感受和拥抱到自由的感觉,读懂真正的自己。

友谊上,我们需要先接纳对方在表达上带来的挑战,才能真正享受到它的乐趣。如果一个人交了一大堆只会认同他肯定他的朋友,也从不去了解他的理想与欲望,从不鼓励他尝试接触新的事物,体验新的生活方式,那他们就会错过友谊能带来的成长的机会。真正的朋友会愿意偶尔陪我们满世界疯狂一下,但他们会费尽心思把我们的任性到底的性子收一收;他们不会让你面对难堪的境遇,他们能与我们分享实现自我目标的方法和经验,也愿意分担你生活中的风险。

但这一切,都不容易获得,也不是出于偶然,它跟工作和婚姻或者家庭一样,都需要我们真诚用心地去沉淀和培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