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练太极拳如何松胯,基础知识详细讲解

在太极拳界,流传有“教拳不传胯,传胯师父差”之说,都充分说明,胯的练法对于练好太极拳有着致关重要的作用。而太极拳胯的练习侧重在松胯,脚把地面的反作用力通过膝盖送到了胯上,松胯便可在刹那间把力量送到腰部。不能松胯将会瞬问断劲,功亏一篑。会松胯可卸掉对方来力之一部分乃至一大部分,降低了自身的重心,使下盘稳固,为裆走下弧创造了条件,可加大腰部转动的幅度,使周身协调。其次,松胯是形成混元之力的必要条件。再者,松胯还有利于调整身法、步法得机得势,使下肢运行变得轻灵。

下面将“松胯”分为三个步骤来分解练习,抛砖引玉,与拳友们共同探讨“松胯”的技巧和方法。

第一步“收胯”

“收胯”练习,首先就要将自己的两胯根后收,不让胯前顶或外凸,这也是练习“收胯”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掌握其技巧。

常见的拳病表现为站桩时两胯前顶,身体上肢后仰,腰背紧绷,膝关节受力过大,前脚掌发飘;练拳时实腿一侧的胯外凸,造成两胯不平,身法不正。要解决两胯前顶和外凸,首先要在静态下找到解决的方法,找到胯不外顶的感觉和状态,然后再应用到拳架练习中。

首先采用无极桩的姿势,腰部放松,向下坐臀,用两手的拇指将胯根同时往后按压,促使两胯根向后内收,外形和感觉好象是两胯内合。掌握无极桩“收胯”的方法后,再练习虚实桩两脚左右平开步,分清虚实,两脚尖自然朝前,膝盖内扣。

第二步“松胯”

“收胯”可采用人为强制的办法,使胯不前顶外凸,而“松胯”则要用意识引导放松胯根,将胯根“内收里合”。

在练习拳架时,身体任何的一举一动都是先要松胯下沉,两胯无论是虚是实,一侧胯根一松,身体上肢就会随之发生偏沉,松左向左偏沉,松右向右偏沉,偏沉幅度大小可以人为控制,但最大不超过45度。松是因,偏沉是果,一松一沉,奥妙无穷。实腿一侧的胯只松沉而身体上肢不发生偏转,在重心移动时表现为“胯走下弧”,胯松之后身体上肢发生偏转和下沉,表现为“胯走后下弧”。练拳时身法低,“胯走下弧”用的多,身法高“胯走后下弧”用的多;前后的重心移动,“胯走下弧”用的多,左右的重心移动“胯走后下弧”用的多。不必过分在意胯走的是下弧还是后下弧,关键是胯根的一松一沉。

第三步“活胯”

灵活转动,活似车轮。太极拳的圆活和韵味是由两胯灵活交替旋转出来的,并非两手自发比划,也不是摇臀或拧腰。拳论所说的“抽扯之形、断续、凹凸”等病,均是腰胯转动不活所致。古拳论只说腰不说胯,胯是现代人为说明问题而发明的新词。古人要求腰要“活似车轮”或“车轴”,实则是指胯;“腰为主宰”,实则是“以腰胯为主宰”;所有的病症都要从腰腿求之,指的也是胯。理论上可将腰胯分开叙述,但转动时腰胯是一个整体,绝对不可分家。那种“腰转胯不转、腰先转胯后转”等等说法,绝对不可取。

太极拳是内家拳,有看得见的形体动作,亦有不易观察的内劲运行。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说。所以,练拳者在聆听了明师的指教讲解后,还得在明师的授意下,用手抚摸一下明师示范动作松胯时骨肉皮的变化,做到心中有数。

“太极问答”致力于为广大太极拳友,解答在太极拳习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相关问题可以在文章底部留言,小编会随机抽取问题,并在下期的文章中进行解答,练习太极拳不再迷茫!希望大家都可以找到自己心中想要的答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