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场式检查评比必须坚决叫停

走过场式检查评比必须坚决叫停

谭浩俊 中国不良资产行业联盟研究员

刚刚好了几年的检查评比考核,又开始在很多地方重新泛滥,部门、部门内设机构都能搞一些检查评比考核项目,让基层和企业苦不堪言,若不赶快清理,又会成为新的“三乱”,影响企业发展、损害基层利益。

“这一早上要接待13个检查团,只好让乡里干部全部上阵。”临近年终,频繁的检查评比让东北某乡党委书记备感压力。检查评比是上级督促下级改进工作的重要手段,通过检查评比防差堵漏、激发干劲,很有必要。但记者在调查中也发现,存在流于形式、可有可无的检查评比,这不仅加重基层负担,影响正常工作,还催生了形式主义和虚假作风。(《人民日报》12月10日)

曾几何时,各种检查评比考核让基层和企业苦不堪言,继而引发高层关注,又曾几何时,出台了一系列控制检查评比考核的政策措施,终于让基层和企业松了一口气,曾几何时,一度被压下去的检查评比考核又死灰复燃,再次成为困扰基层和企业的难题。因为,不管这些检查评比考核是否重要、是否需要,既然有了,就会成为压在基层和企业身上的一副枷锁,就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应付。至于效果如何,只要能够应付得了检查评比考核,就是最大的效果、最好的效益、最高的效率。

事实也是,这些来自于各个政府职能部门自定的检查评比考核项目,由于强调的都是部门利益、部门权力、部门影响,因此,从设立的第一天起,就不是为了工作需要而展开,而是为了部门权力和利益所制定。自然,设计的检查评比指标、考核内容等,都不可能站在全局利益的高度考虑,不可能充分考虑到基层和企业的实际。更多情况下,把部门权力和利益无节制地放大,试图通过这样的方式,把本应由其他部门履行的职责也抢到本部门来。而具体的工作,则要求其他部门去完成。如某部门的一项考核工作,考核方案是由部门制定的,指标也是由该部门设计的,内容涵盖了几十个政府职能部门负责的工作,即便上升到政府层面,很多工作可能也未必能够落到实处。然而,这项考核工作却堂而皇之地由部门在实施。考核结果和过程,也就可想而知了。这样的检查评比考核,除了增加基层负担之外,怎么可能有效率和作用。

我们说,检查也好,评比也行,考核也罢,都必须站在全局利益,实事求是、科学合理地制定检查评比和考核办法,能够尽可能地融入到政府统一评比考核的范围中来,而不是各部门自行一套。而现实却是,部门都把检查评比与考核当作了权力和利益的工具。不仅如此,不同部门的内设机构,也都为了自身利益制定了不同的检查评比和考核办法,并以部门的名义出现。结果,就出现了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内部机构化现象。导致很多部门以及部门内设机构都不想做有责任、有风险的工作,而只想搞一些检查评比和考核。自然,象事中事后监管这样有责任有风险的工作,就会越来越薄弱。为什么很多行业都是前面莺歌燕舞、后面险象环生,前面各种评奖考核不断、后面各种案件问题不停,原因也就在此。

想一想,一个乡镇,一天就来了13个检查评比考核团,按照乡镇目前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怎么可能完成各项任务,又怎么可能不出现弄虚作假的现象。问题的关键在于,就算不弄虚作假,来检查评比考核的上级部门,又有几个是认真检查、认真评比、认真考核的呢?除听一听汇报、象征性地看一看台账,不就算任务完成了。所以,基层也很有经验了,把材料做做好,把内容填填完整,就能够顺利过关了。只是,完成这些任务所需要付出的代价也太高。

分析也认为,必要的检查评比考核也是需要的,但是,一定要实打实地做到做好,做出效果来,而不只是为了应付检查、应对评比、应从考核。而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一半以上的检查评比与考核是没有意义、没有价值、没有作用的,是劳民伤财,甚至所产生的负面作用比正面影响还要大。如弄虚作假、暗箱操作、利益勾兑等。笔者就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某部门的一个内设机构,换了一名负责人后,工作比原来的负责人做得好得多,基础工作也越来越扎实,却反而被上级业务部门连续点名批评。原因就在于,原来的机构负责人与上级业务部门的负责人是“哥们”,是利益共同体。换了以后,上面业务部门的负责人“不服气”了,就开始为原来的部门负责人“出气”了。检查评比考核,也就成绩不可能好。恰恰是,这个上级业务部门手中掌握着很多他们自设或单位统一设立的检查评比考核项目。如此,检查评比考核的公正性、公平性在哪呢?这样检查评比与考核,岂不是变成了少数人的私权力。

所以,面对各项检查评比考核再次泛滥,且很多都是只图形式、不重内容,只求数量、不讲质量的走过场式检查评比和考核,且出现许多弄虚作假、暗箱操作、利益勾兑等方面的问题,必须迅速进行展开调查,对那些名不符实、可有可无、没有执行到位的检查评比与考核坚决叫停,减轻基层和企业的负担。基层和企业的工作做得好不好,关键看效果与效益,看与之相关的风气是不是正了、环境是不是好了、服务是不是上水平了。其他的,都无所谓。如果把工作水平的高低建立在检查评比与考核上,只能说明自己的能力有限、水平不高,只是懒政的一种表现形式,也说明平时下基层、下企业的时间很少,对基层和企业的情况不了解。

谭浩俊【原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