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视档 | 我与宁中的美丽邂逅 九秩宁中
我与宁中的美丽邂逅
吕晓岚
那一年,我成了宁中的学生。
走进校门,草木繁茂,花开似锦,左边教学楼,右边活动区,迎面正中是校雕。智慧作门,叠书为阶,凝聚着读书种子、品质公民的办学追求。
第一课是军训,脚下是全国第一所县级少年军校的诞生地。立正稍息,规范、严酷,用汗水锤炼着我们的品质意志!
必修选修,自主开发,学校为我们提供尽可能多的课程。兴趣特长、个性课表,我们用走班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步履匆匆,神采飞扬,处处生机勃勃。我加入了柔石文学社,去书写人生的真谛,我们用青春的歌声,唱出梦想的和声!
那天,我推开了一扇门,没有教室的喧哗,却浓缩了宁中百年的历程。
1926年,一批共产党员和有志青年回乡办学,以开发民智为宗旨,汇聚了柔石、林淡秋、包定、林迪生、许杰等众多知名教师;建校即建党,成立了宁海第一个中共支部,成为全县革命活动中心。自此,为北伐送信件,领导亭旁起义,创办鉄笔宣传抗日,建立鲁迅部队迎接解放,102名学生奔赴抗美援朝前线,用青春和热血谱写了学校光荣的革命历史。
这是一幅自力更生的长长画卷,锄头、料桶、荒滩,师生挥汗如雨,200多亩,30多年,成片的作物、果树,让抬着料桶过大街成为学生最深刻的记忆。
一张表格,绘不尽2万多位学子的学业成就,它只是一组数据,统计了最近15年平均每年近400名重点上线人数,所以你不会对这里走出众多省级领导、科学家、企业家、艺术家感到惊讶。
我终于明白,这方曾孕育出天下读书种子方孝儒、资治通鉴注释胡三省、左联烈士柔石、国画大师潘天寿的沃土,有多么厚重,学校又为何成为百姓心目中的“最高学府”。
特别感谢“冷羽工作室”提供视频
□ 编辑:水东居士
□ 审核:白溪钓翁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