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柱民俗专栏 | 八月初三,宁海人为什么要请灶司菩萨?
农历八月初三日是民俗神灶神生日。灶神有多种称法,在宁海,书面语称灶神、东厨司命;口语称灶王爷、灶君菩萨、灶司菩萨、灶山菩萨。
宁海把灶上烟柜通向烟囱这一带范围叫灶山头,在横的烟柜通向直的烟囱的转折处,直竖突出一个长方小屋,就是灶神住地,名叫灶山屋。灶神多数用纸制,一年一换;也有木雕的,一年一洗。前者是贴在灶山屋里,后者是摆放在灶山屋里。灶神原是民俗神,人们称他为菩萨,并不是已成为佛教神,是尊敬灶神的尊称。因为灶神是与每家之人日夕相处、关护一家之神。
三说可以任取一说,三说也可并存,因三位都是炎黄子孙的老祖宗。因此,在过去家家户户要供奉灶神,称灶神为“大当家”,宁海叫“大当家人”。
旧式房屋建筑,厨房面积很大,大户人家至少辟两间,宁海叫它灶间。灶间一般连着正房,直通内房。主妇从内房到灶间,可以不经旁道。灶是内当家主持家务的地方,灶间是内当家司事的场所。兄弟分家亦叫“分灶”。房屋虽小,灶不可缺,只得一间房子也须有灶,叫前房后灶。
宁海把灶叫作灶头,一般都是三个灶门,叫三眼灶,大的是四眼灶。有了新鲜食物,宁海叫“新样食”,多指新登场的五谷,新上市的海鲜,灶上烧煮出来,第一碗就要供奉灶神,叫“上灶山”,让灶山菩萨先尝味,表示亲密和尊敬。一般家庭主妇在“上灶山”时,还要说上一句:涨升滋润,有吃有剩。无论是炎帝、黄帝、祝融,农历八月初三是灶神的俗定生日,是灶神节。八月初三请灶山,成为千家万户的习俗。
宁海传统习俗
NingHaiTraditionalCustom
宁海民俗说法是灶山菩萨爱吃印花麦馃。八月初三日上午,家家做印花麦馃,说是麦馃,事实上粳米也可以。把麦粉或粳米粉拌上糖,调上水,揉成小团团,放进麦馃杖圆兜里,圆兜里刻有“寿”字,周围配上花纹,一敲,出来的就是一只印花麦馃。这种用木制模型敲出麦馃的方法,叫“敲麦馃”。八月初三日中午,家庭主妇在灶上点起香烛,揭开镬盖,把热气腾腾的印花麦馃撮满一大盆,放在灶神面前的囱柜上为灶神庆寿,叫“八月初三请灶山”,也叫“八月初三印花麦馃上灶山”。
民俗中认为,灶神是大当家,自己人,但不可以在神像前即灶边胡说八道,家里人也不可在灶间吵骂,灶山菩萨是有善必赏,有错必罚的。这一禁忌,对促进家庭和睦很有益处。 “家和万事兴”,口头上说说容易,一碰上难忍时,民俗中的禁忌很起作用。小孩手多,上供食品要去撮;嘴多,不好的话要乱说。童言无忌,大人会向灶神说上一句:小孩勿识法,拉尿浇菩萨。说是化解了。大人则万万不可,尤其是筷子不能乱敲,菜刀不能空斩。筷子是灶神的棍子,菜刀是灶神的佩刀。
宁海有个触犯灶神、受到玉皇大帝严厉惩罚的传说:
古时有个姓罗名隐的人,本来生就一副皇帝骨头,可以做皇帝,因他母亲为人乖张,常在灶上切菜时,在砧板上切一刀菜就空斩一刀,嘴里咒骂与她不和的人;在吃饭时,心中一有气,就把筷子在桌上敲一下骂一声,灶神被她搞得很不舒服,便趁着在十二月廿三上天奏本的时候,把罗隐妈的乖张事全奏与玉帝听。玉帝听了也心中有气,认为让有这样乖张之母的儿子做了人间皇帝,天下百姓要受苦了,便命雷公去雷击罗隐,不伤身,只把帝王骨换为讨饭骨就行。猛烈的雷击声追逐着罗隐,罗隐无处逃遁,只好躲进房里,把嘴咬住马桶唇(便桶边沿)不放。结果,罗隐的骨头换了,留下一张帝王的“圣旨口”。从此,罗隐在母亲亡故后便四处流浪,也来过宁海各地,留下了不少应验话,宁海人叫做“罗隐题的”。
□ 作者:叶柱
□ 图片来源网络
□ 编辑:天明小子
□ 审核:白溪钓翁
“传播乡土文化,弘扬宁海精神”,感谢您对“乡土宁海”公众号的支持。“宁波东胜”赞助的“乡土宁海”是公益事业。
xiangtuning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