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日常养生法则专辑(三)

饮食起居,四时摄生。景阳子曰:冬则朝勿饥,夏则夜勿饱,早起不在鸡鸣前,晚起不过日出后,心内澄则真人守其位,气内定则邪秽去其身。玉虚子曰:无无藏妙有,有有现真空,湛然俱不定,常寂性融融。中黄真人曰:天门常开,地户须闭,息息绵绵,勿令暂废,吸至于根,呼至于蒂,子谓之神,勿谓之气,如鸡抱卵,似鱼在水,结就圣胎,自然蝉蜕。

道教认为,人如果知好生,而不知养生之道,知畏死而信不死之法,知饮食过度之蓄疾病而不能节肥甘于其口,知极情纵欲之致枯损而不知割怀于所欲者,虽言长生之可得,安能令其得乎!故有内修形神,延年愈疾,外攘邪恶,祸害不干之说。道教内丹认为人的年龄愈大,精气消耗愈多,真元愈少,衰老愈快,所以要强身健体,益寿延年,必须先筑基补漏,使之达到精满、气足、神旺“三全”之境,道教认为仙道可学,长生可致,阳之精气曰神,阴之精气曰灵,老而不死曰仙,得道而神妙莫测之人为神人,《抱朴子.论仙》曰“上士举形升虚,谓之天仙,中士游于名山,谓之地仙,下士先死后蜕,谓之尸解仙。”

四时摄养就是顺应四季阴阳消长、气候和生理变化而进行养生。比如署名丘处机撰的《摄生消息论》叙述春季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与而勿夺,赏而勿罚,此养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肝木味酸,木能胜土,土属脾主甘。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益甘以养脾气。高年之人,宿病发动,皆冬所畜之疾,不可便行疏利之药,恐伤脏腑,别生余疾。唯用消风、和气、凉隔、化痰之剂。或选食治方中,性稍凉,利饮食调停以治,自然畅通。其余三季也各有应注意的事项。除了四时外,有的道经还叙述逐月养生之法,称为月令、月览、月录等等。宋元以来,四时摄养形成道教养生学中一个学派。

养生禁忌以不伤为本,禁止做损害身体健康的事,包括心理和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如葛洪《抱朴子内篇.极言》说:是以养生之方,唾不及远,行不疾步,耳不极听,目不久视,坐不至久,卧不及疲,先寒而衣,先热而解。不欲极饥而食,食不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过多。凡食过则结积聚,饮过则成痰癖。不欲其劳甚逸,不欲起晚,不欲汗流,不欲多睡,不欲奔车走马,不欲极目远望,不欲多啖生冷,不欲饮酒当风,不欲数数沐浴,不欲旷志远愿,不欲规造异巧。冬不欲极温,夏不欲穷凉。不露卧星下,不眠中见肩。大寒大热,大风大雾,皆不欲冒之。五味入口,不欲偏多。故酸多伤脾,苦多伤肺,辛多伤肝,咸多则伤心,甘多则伤肾,此五行自然之理也。此外还有《养性延命录》中的《食诫篇》和《杂诫忌禳害祈善篇》等。基本原则是去欲,节制,避免外界自然对身体造成疾病和伤害,选择适宜的居室和环境等。

《养生秘汇》载:人有八漏,目之泪肝漏,鼻之涕肺漏,口之唾肾漏,外汗心漏,盗汗小肠漏,寝而涎脑漏,梦与鬼交神漏,淫欲者身漏,立淫则气软为瘫。《修龄要旨.起居调摄》载“切忌子后行房,阳方生而顿灭之,一度伤于百度,大怒交合成痈疽,疲劳入房,虚损少子,触犯阴阳禁忌,不惟父母受伤,生子也不仁不孝。”《万氏家传养生四要》载“今人好事,以御女为长生之术,如九一采战之法,谓之夺气归元,还精补脑,不知浑浊之气,渣滓之精,其机已发,如蹶张之弩,孰能御之耶,己之精自不能制,岂能采彼之精气耶,或谓我神不动,以采彼之气,不知从入之路何在也,因此而成淋者有之,或谓我精欲出,闭而不泄,谓之黄河逆流,谓之牵白牛,不知停蓄之处,为痈为肿者有之,非以养生,适以害生也。”《西山群会真纪》载“形如槁木,心若死灰,谨守顽空,失于昏寂。”又曰“不欲远唾以损气,不欲疾步以损精,不欲极视而昏精。”“多睡浊神,频醉散气,多汗损血,力困伤形,奔车走马气乱而神惊,望高登峻魄散而魂飞,养气之道安而不穷,老而不乏,其力静而不挠,挠而不乱其气,外有所补,内有所益,外固内真,两皆得趣,可以长久。”“善养生者养其形,善养形者养其气。”

明代养生家郑宣,写过一本很有名的《昨非庵日纂》,内中有一篇《坐忘铭》云:“常默元气不伤,少思慧烛闪光;不怒百神和畅,不恼心地清凉。不求无谄无媚,不执可圆可方,不贪便是富贵,不苟何惧公堂。”告诉人们,如果想要保养元气,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常默”,因为古人有“多言伤气”的告诫。如要保持聪慧,“少思”的办法也有它一定的道理,否则思虑过度,反而使人昏昏。如果想百神和畅,不怒是最重要的,因为怒则血脉逆而上行,扰乱人体正常的生理机制。如果心地清凉,就得彻底断绝烦恼。后四句的见解也非常精辟深刻,催人醒悟。“求”是人在欲望驱使下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行为。有所求就难免出现低三下四的媚相,求财的队伍中很少精诚坦荡、为社会和他人谋利益者;而权欲过盛的求官者,必然变尊重领导为讨好上司,靠跑和送求得升迁,甚至会做出媚上欺下、弄虚作假等丧失人格的事来。这样的心理怎么能够身体健康?“执”是固执,执迷不悟之意。听不得他人的意见,自然是影响健康的。“贪”是求的发展结果,求的欲望太强了必然要贪。不贪才能对个人的生活环境与条件感到满足,心情愉悦利于健康长寿。不贪才能不乱“伸手”,免去了“被捉”的忧虑。“苟”指见不得人的事,愧对良心的事。“不苟”才无愧于心,才不会受到良心的谴责。一篇《坐忘铭》,既对心灵健康有利,也是身体健康的法宝。养心为主,节食为辅。即“清心寡欲”,心不病则神不病,神不病则人不病。老子有“无为而无不为”、“平和无欲”及“惜精爱气”的主张,孟子有“养心莫善于寡欲”的感慨,朱熹则从另一角度诠释了“清心寡欲”的妙处:“饱食当肉,不淫当斋,缓步当车,天灾是福,大饥不大食,大渴不大饮。多精神为富,少嗜欲为贵,服药十朝,不如独宿一宵,节食以去病,寡欲以延年。”告诫人们养生以养心为主,心清则无灾,此乃人生大福也。

健康养生之人生“十损”。十损乃道家养生禁忌,指对人之身体有损害的十种行为。《太上老君清静经图注》:“久行损筋,久立损骨,久坐损血,久睡损脉,久听损精,久看损神,久言损气,久饱损心,久思损脾,久淫损命。此为十损也。”又五伤损,古代养生家以久视伤心损血,久坐伤肝损肉,久卧伤肺损气,久行伤脾损精,久立伤肾损骨,谓之五伤损。十损是养生应注意的十件事,也就是说干什么都不能贪恋不起,要有一个适宜的“度”,超过这个“度”,就会影响身体健康。《养生须知》:老子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为。”养生之道多端,以此“损字诀”为最要。养生大家程伊川有言:“口中言少,心头事少,肚里食少。有此三少,神仙可到。酒宜勿饮,忿宜速惩,欲宜力制;依此三宜,疾病自稀。”亦即'损’之意也。古人常谓:“养生之道,不外清心寡欲四字。”此亦'损’之意也。曾国藩常谓:“养身之道,以君逸臣劳四字为要。省思虑,除烦恼,二者所以清心,君逸之谓也。行步常勤,筋骨常动,臣劳之谓也。”道家养生以“心性清净”为务。凡此种种,莫不均为'损’之意也。损而至于无为之极,则养生之道尽矣。此为古仙养生一字诀。”

健康养生之十劝人生。“十劝”是道教要求修行之人遵持的十种告戒。即:一不得犯国法;二见教门人,须当先作礼;三断酒色财气,是非人我;四除忧愁思虑,攀缘爱念;五遇宠若惊,不得诈作好人,受人供养;六戒无明业火,常行忍辱,以恩复仇,与万物无私;七慎言语,节饮食、薄滋味,弃荣华,绝憎爱;八不得学奇异怪事,常行本分;九居庵不过三间,道伴不过三人;十不得起胜心。(见元玄全子《真仙直指语录》卷上)人生十二善本为道教戒律,即修道的十二大戒:不杀、不害、不嫉、不妒、不淫、不盗、不贪、不欲、不憎、不嗔、言无华绮、口无恶声(见宋金允中编《上清灵宝大法》卷一)。

健康养生之十二少与十二多之说。十二少乃道家养生术语,与十二多相对而言。即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备急千金要方》卷八十一《养性.道林养性第二》:“善摄生者……行此十二少者,养性之都契也。”道教养生有十二多之说,为养生之士所忌。十二多指多思、多念、多欲、多事、多语、多笑、多愁、多乐、多喜、多怒、多好、多恶。《备急干金要方》卷八十一《道林养性第二》:“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志昏;多事,则形劳;多语,则气乏;多笑,则脏伤;多愁,则心摄;多乐,则意溢;多喜,则妄错昏乱;多怒,则百脉不定;多好,则专迷不理;多恶,则憔悴无欢。此十二多不除,则荣卫失度,血气妄行,丧生之本也。惟无多无少者,几于道矣。”

静坐注意事项之行功十要:面要常擦,目要常揩,耳要常弹,齿要常叩,背要常暖,胸要常护,腹要常摩,足要常搓,津要常咽,腰要常揉。行功十忌:忌早起科头,忌阴室纳凉,忌湿地久坐,忌冷着汗衣,忌热着晒衣,忌汗出扇风,忌灯烛照睡,忌子时房事,忌凉水着肌,忌热火灼肤。行功十八伤:久视伤精,久听伤神,久卧伤气,久坐伤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暴怒伤肝,思虑伤脾,极忧伤心,过悲伤肺,至饱伤胃,多恐伤肾,多笑伤腰,多言伤液,多睡伤津,多汗伤阳,多泪伤血,多交伤髓。

当你轮回再来...良师,已经涅槃;益友,全部不在;良缘,无处寻找!遍觅三千大千世界,无人度你、引你、护你、伴你。爱你的人与你爱的人,早已杳无踪影,茫茫天地间,只留下孤独无助的你,早知百年之后的哀叹,何不当下潜心修行?此生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生?

真正修行人的公众号

大道|至简|拳道|双修

(0)

相关推荐

  • 谈道家思想对内家拳相融刍议

    -- - 以松溪派创始人张松溪为例 □ 王勇( 西南政法大学体育部 重庆 401120 ) 摘要: 内 家拳是我国 著名 的 武当 传统拳术, 道家是我国 古代思想流派的 重要组成部分, 其两 者都是 ...

  • 日常养生补气三兄弟:就选人参、黄芪和党参

    人体内的"气"出现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因为禀受于父母的先天之气不足:第二类是因为后天疲劳.脏器受损等因素累计,导致精微之气不足.不管是哪一种情况,都应在日常的养生中注意补 ...

  • 日常养生补气三兄弟,就选人参、黄芪和党参......

    人体内的"气"出现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因为禀受于父母的先天之气不足:第二类是因为后天疲劳.脏器受损等因素累计,导致精微之气不足.不管是哪一种情况,都应在日常的养生中注意补 ...

  • 道家养生名方“三精丸”,值得收藏送长辈|桑葚|明目|苍术|道家|三精

    道家三精丸,久服可延年增寿,献给长辈最适宜 自古道家十分重视对人体长寿的研究,道医中有一延年益寿的"三精丸",药物简单只有三味,却暗合三生万物的玄机.组成为苍术.地骨皮和桑椹. 因 ...

  • 道家健身养生三妙法——简易高效,练即有功

    一.心肾相交功 "心肾相交,百病自消",早已成了一般人的常识.古早就发现"内练之道,至简至易,唯降心火入丹田耳".这说的是意练法.本功是形练,由于手有引气之功, ...

  • 春季养生重养肝 日常养肝从这三方面入手

    春季是一个适合养肝的季节,那么春季要如何养肝呢?生活中养肝要注意哪些呢?养肝饮食要吃哪些食物好呢?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养肝方法. 春季养生,其实质就是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提高身体素质.预防疾病,达到提 ...

  • 道家长寿养生三十三法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道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所以,就养生而言,下士养身,中士养气,上士养心.看一个人也是一样,观相不如观气,观气不如观心. 2. ...

  • (25)道家长寿养生三十三法

    (25)道家长寿养生三十三法

  • 要想保重健康身体日常养生需牢记:吃饭:三...

    要想保重健康身体 日常养生需牢记: 吃饭:三分饥饿,七分饱: 饮食:三分荤菜,七分素. 吃菜:三分咸度,七分淡: 穿衣:三分凉度,七分暖. 遇事:三分忧思,七分欢: 外出:三分坐车,七分行. 健身:三 ...

  • 春末中医养生法则

    春末夏初,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都在12℃以上,但因处于由春到夏的过渡阶段,雨水.大风天气常交替出现,人容易生病.注重春末养生保健,能为夏季健康打好基础. 那么,什么在这个季节什么原因可以导致这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