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玉细图(三)

宋至明 

黃玉鴨(多角度)

長8.5公分,寬2.8公分,高4.5公分

以黃色閃玉琢一鴨子,在鴨的頭、腹及雙足部位則呈現深褐色。這件玉鴨琢碾的手法極為簡單,但因掌握了鴨子翹尾豐臀的體態特徵,顯得既可愛又生動活潑。

明 西元1368-1644

玉鰲魚花插

高15.6公分,最寬9.6公分

歸納中國器物的造形、紋飾,「營造吉兆」是很重要的設計方向。而吉祥紋樣和人們企求幸福的希望是緊密相連的,因此它的生命力非常旺盛,不僅世代相傳,表現手法亦多采多姿。本件作品主要的外形為一魚,魚身縱向,魚尾捲翹上揚,下端則雕飾波濤,並配以水紋木座與之呼應,一眼即知,此魚正自水中奮力躍出。值得注意的是魚首的部位:雙目努出、有長鬚、突鼻、且生雙角,分明已成龍形。原來,此一造形寓意「魚躍龍門」的吉兆。「魚躍龍門」的典故出於《三秦記》:「江海魚集龍門下,登者化龍...」。「龍門」是黃河天險之一,水流湍急,洄游之魚至此,勢必奮力激躍。中國人將此自然現象,比賦寒窗苦讀的士子應試中第,由一介平民躍為官吏,身價突漲,猶如由魚成龍的情況。

清 西元1644-1911

碧玉金絲盤

全高1.9公分 厚0.24公分 口徑22公分

來自北印度的痕都斯坦玉器,工巧精緻,在清高宗乾隆皇帝的眼中,無論裝飾與雕工皆優於同時代蘇州專諸巷產製的中國玉器工藝。此盤中心及邊緣鑲嵌之金絲和紅玻璃,展現出北印度蒙兀兒帝國特有的裝飾技法和風格。

清乾隆 西元1736-1795

玉鳩杖首

高15.3 公分,底寬4公分

乾隆十四年,由於殿廷陳列與內府儲藏的銅器甚多而富,清高宗乃命臣工梁詩正、嵇璜、汪由敦等人,仿北宋《宣和博古圖錄》之體例,精繪形模,備摹款識,並詳細記錄其基本資料,共收一千五百件青銅器,於二十年編成《西清古鑑》。

「清 乾隆 玉獸面紋貫耳壺」與「清 乾隆 玉鳩杖首」則均是清高宗為修正民間時新玉樣流行所造成之「玉厄」,而提出「仿古」的因應之道下,以《西清古鑑》卷二十頁七收錄之「周 夔紋壺四」與卷三十八頁二十五收錄之「漢 鳩首杖頭」為藍本所做的玉器。

《西清古鑑》內的「周 夔紋壺四」現仍藏本院,不過根據現代科學考古資料的比對,年代已上推至西元前十四至十一世紀的商晚期。若將銅壺與刻有「大清乾隆仿古款」的玉壺相較,玉者顯的瘦長而扁,可能是受玉料原材之限。雖然如此,乾隆皇帝仍是非常珍愛此件作品,除了在所附木座底刻「乾隆御玩」外,玉壺的腹部亦刻其四十年之御製詩。

而「清 乾隆 玉鳩杖首」,器分三層:底層為一羊首,中層為一中空之C形,類似《西清古鑑》所載之「舞戚」,上層為一鳩鳥,口中含珠,鳥羽琢碾細膩,纖毫不茍,因此也是乾隆皇帝心愛之物。在其「舞戚」部份及所附木座底,均細刻三十九年所為之吟詠的御製詩。

清 西元1644-1911

翠玉白菜

長18.7公分,寬9.1公分,厚5.07公分

這件與真實白菜相似度幾乎百分百的作品,是由翠玉所琢碾而成,親切的題材、潔白的菜身與翠綠的葉子,都讓人感覺十分熟悉而親近,別忘了看看菜葉上停留的兩隻昆蟲,它們可是寓意多子多孫的螽斯和蝗蟲。此件作品原置於紫禁城的永和宮,永和宮為光緒皇帝妃子瑾妃的寢宮,因此有人推測此器為瑾妃的嫁妝象徵其清白,並企求多子多孫。雖說翠玉這個材質與白菜造型始風行於清中晚期,白菜與草蟲的題材在元到明初的職業草蟲畫中,屢見不鮮,一直是受民間歡迎的吉祥題材。除此之外,包心葉類的蔬菜也曾被唐代的詩人杜甫用來作為政治環境惡劣、懷才不遇的隱喻,在文人畫的傳統中,亦被引用來作為繪畫的主題,以表述類似的心情,暗諫為政者的昏庸。在乾隆四十年的一首名為<題和闐玉鏤霜松花插>的御製詩中,作為帝王的清高宗,從以包心葉菜為造型的花插,聯想到以杜甫詩中園吏不識嘉蔬之隱喻為藝諫的傳統,而有所警惕;詩云:「和闐產玉來既夥,吳匠相材製器妥。仿古熟乃出新奇,風氣增華若何可,菜葉離披菜根卷,心其中空口其侈。插花雅合是菜花,緋桃雪梨羞婀娜,民無此色庶云佳,藝諫或斯默喻我」。不過相信無論是此位宮廷作坊中的工匠,或是製作翠玉白菜的玉匠,都只是發揮創意、巧藝,為順應贊助者喜好而創作,但是由於並未留下相關的資料記載,也留給觀者更多想像的空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