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村那个奶奶庙
〓 第 1368 期 〓
文|张丙亮 编辑|王成海
记得小时侯,我村东南角有座不大大的一个奶奶庙,香火一直很好。
那块略高于四面的弹丸之地,不知啥年月长起形状像奶包似的一个小土包,四面很开阔,它上面长着各种奇花异草,过路僧人在包前盖起了一个小庙,称作奶奶庙。
当地风俗,人未过十二岁都属于奶奶家管护,因此,今初七,明初八,奶奶庙上闹红火。红火什么来,我想大人小孩来无非是要办三件事。
一、还愿
在平时谁家的娃娃有个三灾病难,大人们都要许下愿,还有的人家怕自己的孩子拉扯不大半路夭折,就要许愿,捏个替身娃娃,用红头绳拴着送到庙里。还有的大人们为让儿媳生个称心如意孙子,也要许愿奶奶家。
那年的四月初八,小小奶奶庙上人山人海,不知从何方来的道士,身穿黄袍手持银刷,端坐在庙内,从早晨到黄昏人流一直不断,那时没有交通工具,无论多远全部是徒步。到了晚上,庙的前后左右全是鲜花,有七八只捆腿的大红公鸡在那里扑腾,五只系在一起的羊儿在庙前卧着,庙门两旁早己立着已装满四大袋子的小馍馍。
二、系长命锁
家里生下贵子,老来得子,乞求长命富贵的,都要把爱子领到庙里,让道长亲手给弄一道长命锁系在脖子上。
三、剪掉脑后小辫子
有的人家生下男丁,按习俗怕拉扯不大夭折,从小就留下了后辫子,一直等到十二岁那年,四月初八在奶奶庙中才能剪掉,十二岁是人生从儿童进入少年的开始,现在给孩子原生(贺十二岁生曰)也是这个道理。
说也奇怪,那时的奶奶好像真灵验了一个时期。记得一年的四月初七下午,我们几个顽童提前跑到奶奶庙上玩耍,有一个调皮蛋,把庙里的小泥人弄出一个,一边在脸上划着,一边说些脏话,到了第二天早起后脸也肿了嘴也歪了(按医学说法可能是夜里睡觉中了灾风),他妈知情后忙领着他去到了奶奶庙,在庙中整整跪了一下午,到晚上居然神奇般地好了。
当时那个小小的奶奶庙披着一层神秘的色彩,它是一方百姓为了娃娃们健康成长的一种心灵寄托。一直持续文化大革命开始,破四旧立四新,奶奶庙同样也被红卫兵拆掉了,打那以后,庙虽不复存在,但每年的四月初八这天,没有了僧人道士,也没见有人送羊和公鸡,但上庙的人依然很多。
近些年随着非物质文化的发展,一些地方的庙会办得很有特色,既促进了当地的旅游业和经济腾飞,也活跃了民间文化给人们增添了生活的乐趣。
喜欢本文就在最后右下角点个“在看”让更多朋友看到!
【作者介绍】张丙亮,乌兰察布兴和县人,现在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环卫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