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信命悬一线
防火防盗防做空。
北京时间4月17日凌晨,优信遭遇J Capital Research(即:美奇金投资)做空,股价最高暴跌52.79%,盘中暂停交易,恢复交易后当日振幅高达60.98%,收跌于36.07%,股价跌至1.95美元,总市值仅剩5.7亿美元。
根据美奇金投资的做空报告,优信被列出7点“罪状”:包括将汽车销量夸大40%、没有如实的将公司债务水平报告给美国投资者、蓄意抬高汽车账面价值以获得更高贷款金额、利用特制POS机将第三方交易计入自己的收入、夸大上架车辆库存以及实控人戴琨在上市前期出售公司股票套现等等。
报告中,优信不仅被美奇金投资分析师形容为“非常不诚实”,后者还建议,投资者应该“争先恐后地退出”。
突如其来的做空,资本市场的恐慌逃出,优信第一时间也作出了回应,坚决否认做空报告中对其数据造假等一系列毫无事实依据的指控。
且对于报告中声称的优信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戴琨在上市前期出售公司股票套现一事,优信称是无稽之谈,戴琨不曾在任何时间以任何形式主动出售公司股票获取一分钱个人利益。
值得注意的是,自从以“二手车电商第一股”的名头赴美上市以来,优信股价一路缩水,再经过此次做空,目前市值已跌去8成。
回到2018年6月27日,二手车营销大战正酣时,优信率先完成了IPO。纳斯达克敲钟的那天,戴琨站在台上,高举右手比出一个“V”字,眼里都是笑意。他系着红色领带,和身后打出的红底白字的优信Logo印衬着,透着浓浓的喜气。
但事实上优信登陆纳斯达克,本就是业内常说的“流血上市”。
优信原定计划发行3800万股,以募集3.99亿~4.75亿美元。但当日的发行价格定为9美元/股,比原定询价区间10.5~12.5美元的最高价缩水28%,远低于优信上一轮融资后的32亿美元估值。
在发行价格和发行总量都降低的情况下,优信在此次IPO后只获得了2.25亿美元的融资。募资总额与原定最高5.46亿多美元相比,同样腰斩59%。
但即便如此,优信仍然未能向华尔街投资人证明二手车电商这个故事的想象空间。虽说上市首日避免了破发,但交易不到一周,便就跌破发行价,此后更是一路下行。
二手车电商一直深陷亏损泥潭。
3月中旬,根据优信发布的2018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其中第四季度净亏损为3.146亿元(约合4580万美元),上年同期的净亏损为9.016亿元;2018年净亏损为15.383亿元(约合2.241亿美元),上年同期的净亏损为27.478亿元。
亏损有所收窄,实际上是2018年公司衍生负债公允价值变动带来的收益增加所致。
具体而言,优信2018年全年衍生负债公允价值变动所带来的的收益是11.85亿元,而2017年的数据则是亏损8.86亿元。也就是说,如果剔除该数据变动对优信财报数据的影响,那么2018年净损失应为27.23亿元,较2017年18.62亿元的净亏损实际增加近10亿元,同比增亏了32%。
可见优信仍然短时间内看不见盈利。要知道,优信的亏损情况从成立以来一直持续到现在,已经约8年,其营销成本始终占据着公司投入的大部分。2018年优信总成本支出高达58.8亿元,其中,仅销售与市场广告投放等费用就花了26.9亿元。
这难免会让华尔街投资人产生质疑,二手车电商会是一个好生意吗。
且从营收上看,第四季度优信2C业务占比最高的仍是金融业务,收入6.2亿元,在总收入中占比近55%,优信也一度被称为“一家金融公司”。
一个事实是,二手车商一窝蜂涌入市场烧钱,商业模式却尚未走通,金融服务成为它们转嫁成本最直接的手段。
只是金融业务同质化程度高,后期风险高,这并不能抬高优信估值,且在市场端还频发车主维权,质疑优信存在“套路贷”的问题。
所谓的“套路贷”,是消费者贷款本金在签署购车贷款合同后莫名增加,而增加部分则被冠以“服务成本”的名头。近日,奔驰西安一位女车主坐在奔驰车盖上进行投诉,引爆了网络,便是类似问题。
优信也同样面临着“套路贷”质疑。
在聚投诉平台上,有关优信二手车的投诉多达近600条,黑猫投诉平台上则有近200条,投诉内容大多数为优信诱导签订合同、贷款买车变成融资租赁、贷款本金无故增加等。亦有不少报道援引消费者在优信购车经历,质疑优信二手车涉嫌存在“套路贷”行为。
再加上此次做空横祸,优信正面临着自成立以来最大的信任危机,甚至可以说命悬一线。
上市后,优信融资2.25亿美元,发行可转债1.75亿美元,总共拿到4亿美元。但2018年年报显示,优信现在可利用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有约1.167亿美元。
上述融资中的1.75亿美元可转债,也即将到期。这笔钱是中信银行旗下公司向优信购买的,如果优信的股价不能在2019年6月27日达到9.72—9.855美元(按赎回价格计算),这1.75亿美元将无法转换为股票,而是变成即将偿还的债务。
显然,留给优信的时间已经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