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天与11部纪录片,一次难忘的上影节之旅

本文作者:齐博

摄影师,纪录片导演。现为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研究生,曾创作纪录片《南》、《中华英才》、《房产销售员》。《南》获第十届FIRST青年影展最佳纪录片提名,《房产销售员》入选2019瑞士真实电影节产业单元。

7月中旬,上影节出了今年展映的30部纪录片片单,当时看完异常兴奋,再加上半年多没有进电影院看电影,果断决定去上海看纪录片。

由于时间和场次的限制,我只能选择一部分,为了开票时顺利抢到最想看的影片,我花了点时间选出了12部要看的纪录片,并找了三位朋友帮忙抢票。结果很意外,12部都抢到了,就这样,我开启了上影节的纪录片看片之旅。

给自己定制的看片计划

7月25日

《爱的结晶》

莉亚和萨汉德在各自有家庭的前提下相爱了,并有了孩子。在伊朗这样的事情若被发现,他们会被判死刑。两人带着儿子逃到土耳其,一边生活,一边申请联合国难民身份。影片正是讲述两人申请难民身份和等待结果的过程。

影片里呈现的时间跨度长达6年,从2012年到2018年,故事基本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前30分钟,也就是故事的建置部分很有趣,像一部战争片。后面的大段是三人的生活日常,每一次难民申请有了新的结果,就产生了一次情节点,但大段的生活段落显得同质化,观影过程有点难熬。原因可能是导演,也就是拍摄者,并不是被拍摄者亲密的人,所以并没有拍出一家人私密生活的感觉。

影片中最吸引我的部分是联合国难民身份申请流程中的访谈环节,申请者接受工作人员的访谈调查,讲述自己出逃的原因。我认为影片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这几次访谈,交代了人物的处境与伊朗的环境。

看完片子我有个想法,如果有一部纪录片拍摄这位联合国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必会了解到全世界各种难民申请者的故事,那将是一部精彩的纪录片。而本片,虽然拍摄了6年,但由于家庭生活部分缺乏力量,反而消减了影片的力度。

《委内瑞拉往事》

影片讲述了委内瑞拉一个水上村落在选举时期的日常,核心的人物有三个,有很多关于选举的群体活动,直接电影的拍摄方式。但不知为什么我全程昏昏欲睡,只记得结尾热闹消逝,一艘船载着房子驶向远方。

7月26日

《水俣曼荼罗》(主竞赛纪录片单元)

说来惭愧,作为一名纪录片专业的学生,还没有看过小川绅介和原一男的作品,大概是被他们对纪录片所抱有的异于常人的信念所吓到,这次刚好借这部大部头的作品进入原一男的世界。

这部《水俣曼荼罗》长达6小时13分钟,分三个部分,放映时有两次15分钟的中场休息。虽然在看片之前了解了一下原一男导演,但影片还是带给了我不少惊喜。

影片的第一个部分以研究水俣病的专家为线索,展示水俣病病理学特征的新发现。为了详细展示这个特征,导演使用了红色字幕和关键词提示、同屏多画面等类似科教片常用的手法。

影片的第二部分叫“时间的流逝”,讲述了一些现在与遥远过去有连接的人与事:已经退休的水俣病患者回忆童年与结婚、90岁老人进行的漫长而无果的诉讼、探访几十年后的水俣湾。

影片的第三部分叫“痛苦之神”,讲述当下这些人的生活、诉讼与对事件的看法。在影片的第二部分与第三部分里,能看出导演鲜明的风格:主动介入。为了让拍摄对象更好地回忆结婚时的故事,导演邀请夫妻二人回到蜜月时去过的温泉酒店,重现当年的情境。

最能体现这一风格的地方是在第三章里,一位水俣病患者有着丰富的恋爱经历,导演干脆带着这位拍摄对象探访了几位她曾经爱过的人,让他们坐在一起接受采访。面对曾经爱过的人,这位水俣病患者非常兴奋,难以抑制地开心,让观众热切地感受到了她对生活的热爱。在二人聊到一首有共同记忆的歌曲时,导演干脆把现场声音消掉,歌曲进入,这甚至是一种“调皮”的做法。我认为这是导演完全站在被拍摄者的角度,进行了一场身体与心灵的浪漫之旅。

原一男导演通过各种手段控制着影片的基调,第一章与第二章的前半部分比较轻松,在第二章的后半部分走向沉重,第三部分的开头又通过浪漫的爱情感动观众,之后走向沉重,最后走向思考。6个小时看下来,感受非常丰富,有理性知识的获得,也体验了个体的生命感受,是一次完美的观影体验。

影片的片尾致敬了日本的纪录片导演土本典昭,本片的灵感也来之于土本典昭1971年的纪录片《水俣病患者及其世界》。至于本片的片名《水俣曼荼罗》,曼荼罗是梵语mandala的音译,对于mandala,有多种解释:获得本质、道场、坛、集合。结合本片内容来理解,这里的曼荼罗大概是道场的意思,影片集合了水俣病的方方面面,是“水俣的世界”。

电影专用的取票机

7月27日

今天有个小插曲,看到转票群里有人出《猎鹿人》的4k修复,我实在太想看了,于是就抢了过来。由于时间与原本计划要看的《单亲父子流浪记》冲突,只能忍痛割爱,将《单亲父子流浪记》的票送人了。原本还觉得有点遗憾,毕竟《猎鹿人》以前看过,但影片开始放映的时候,整个人都好了。胶片的质感、精彩的镜头语言、勾起回忆的音乐,这都是前两天看纪录片时所不能感受到的,观影过程中一度很激动,有种温暖的幸福感。

SFC上海影城的CINITY厅

超大银幕放映4K修复的《猎鹿人》

《女兵切尔西》

一部标准的美式纪录片,人物故事很传奇:跨性别、泄密、美军、监狱。但影片显得平淡无奇,也就是用采访和资料将事情讲述了一遍。

7月28日

《遗忘的悲歌》(主竞赛纪录片单元)

影片是一部关于亲人离世的家庭纪录片,也是一封儿子写给父亲的信。导演记录了父亲患重度阿兹海默症,记忆丧失,直到去世的过程。这个纪录本身并不怎么特别,是每一个家庭都会遇到的。

影片的特点是导演贯穿始终的旁白,旁白有很多心理描写,这些心理描写使得眼前日常的影像有了更多的意义,甚至让我想到了布列松的《乡村牧师日记》里的旁白,这也是法国心理现实主义电影的特点。若没有旁白,本片就显得相当普通且简单了。

《为师不易》

两位青年踌躇满志,来到小镇的学校当老师,想将自己的理念教授给学生,现实中处处碰壁,最后选择离开。直接电影的拍摄方式,主要展现老师和学生在学校的日常课堂。但感觉导演没能抓住核心,除了个别段落能清楚感受到学生与老师观念的对立,其他部分浑浑噩噩,就知道学生和老师不对付,对立的本质没展现出来,不少观众都睡过去了。和怀斯曼的《高中》相比还是差了不少。

7月29日

《精神0》

想田和弘的“观察映画”第九弹。影片算是2008年《精神》的续集,拍摄即将退休的精神科医生山本昌知。影片在内容上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关于山本退休前的工作,主要是在诊所与患者的对话,后一部分是山本夫妇的生活。

影片的拍摄时间应该不长,甚至可能只有几天的时间。这也不奇怪,两个半小时的《牡蛎工厂》想田也只拍摄了7天的时间。影片最突出的一场戏应该是山本夫妇在家招待想田,两位老人行动缓慢,在杂乱的家里准备食物招待客人。

这场戏可能有半个小时以上的长度,观众要放慢脚步,观察老人的一言一行,完全进入老人的日常世界。看到倒数第二场的时候,我们通过他们与老朋友的交谈你得知山本夫人有了遗忘的症状。

与想田以往的作品相比,《精神0》有两点特别之处。第一点,本片插入了几段黑白段落,也就是12年前拍摄《精神》时的画面;第二点,本片有几处突然静音,一开始以为是播放的问题,等到结尾画面定格,声音突然消失,也就明白了这是导演特意的处理。至于想田为什么要作此处理,我感觉核心在这个“0”,也就是归零,这是想田在本片中反复提到的主题。

影片开场,一位病人跟山本医生提到自己尝试归零,山本医生退休是一种归零,山本夫人的遗忘也是一种归零,三次突然静音,大概也是让观众体验归零的感受吧。如此看来,想田在以往观察电影的基础上做了新的尝试,但仍然遵守他为自己的观察电影制作所定制的十大守则。

从原一男到想田和弘,是纪录片制作的两极,完全不同的理念,却都取得了观众的高度认可,让我不禁对日本的纪录片产生了进一步了解的欲望。

《爱之车》

在德国乡间马路的两旁停着不少老式旅行车,旅行车在夜间霓虹闪烁,驾驶室里坐着一位女性,这是她们从事性服务工作的场所。这里的性工作者大部分是在德国的外国女性,其中不乏偷渡者。

导演将镜头对准了三位女性,一位是房车的出租者,德国人;另外两位分别是来自东欧和非洲,租赁房车从事性服务的年轻女性。影片的特点是导演获得了拍摄对象极大的信任,甚至有不少顾客出镜,看片的时候一度认为是摆拍,后来上网找到导演的访谈,发现并没有摆拍,拍摄很少因为顾客拒绝出镜而耽误,甚至有很多顾客说:他都上镜头了,我能不能也入镜。这让导演感到害怕。影片中的两位现在没有继续从事性服务工作了,导演希望她们永远不再回来。

天山电影院上海虹桥艺术中心店大厅里的排片表

7月30日

《果断出拳》

故事发生在法国,三十年前的矿工罢工事件、两位学习拳击的阿拉伯裔年轻人的日常、曾经的罢工者讨论抗争、矿工博物馆。影片进行到一半,甚至全部结束时,很多观众都没能理解这几个内容之间的关联,看得一头雾水。

我个人的理解是,创作基于三十年前的矿工罢工事件,影片中有很多镜头是空间中缓缓飘来烟雾,这烟雾是人为制造的,烟雾像是来自30年前的罢工现场,用来连接两个时空。影片展现当年的工人及阿拉伯裔年轻人在当今的生存状态,重点展现了他们对自己在当今法国社会的位置的讨论。

无论是当年的人试图重新抗议,还是阿拉伯裔年轻人试图通过拳击改变自己,都指向了本片的主题:抗争。导演的主观表达很直观激烈,如片名一样:要么抗争,要么死亡!

《犬与狼之间》

影片在发行商的官网介绍里显示影片类型为:docu-fiction,是纪录与虚构结合的影片。虚构的部分应该是三位主人公的丛林之旅,这部分还原三位多年前带着革命信念帮助安哥拉独立时的游击队生活,主人公镜头前独白则是非虚构的。

导演将两者结合起来探讨那一段充满革命激情的年代。影片提供的信息很少,大多是丛林生活的氛围以及人物对自身行为的思考,这让我想起了《现代启示录》和科斯塔的《马钱》。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影像和音乐很优秀,在电影院看,有很不错的视听享受。

7月31日

《超龄小学生》(主竞赛纪录片单元)

这是一部给非洲之外、对非洲有美好幻想的儿童观看的电影。一位94岁高龄的奶奶与一群小学生一起上课,导演使用好莱坞童话电影的类型风格进行讲述,主要展现西方人对遥远非洲的幻想:美丽的风景和野生动物,求知似渴的儿童。有细致的分镜,应该算导演和人物一起创作,基本算是摆拍了。

对我来说,这部影片没有给我带来任何新的东西,从内容到创作手法。实在不能理解上影节为何把这部选入主竞赛,今年的主竞赛的四部纪录片悬殊太大,有点令人失望,幸亏展映的纪录片里有很多优秀的影片。这部《超龄小学生》是我唯一一部中途退场的电影,上影节的观影之旅就这么提前结束了。

上影节之旅圆满结束

总结

7天,最终观看了11部纪录片和一部剧情片,心满意足。这11部纪录片风格多样,有观察电影、真理电影、私影像以及纪录虚构混合的影片。因为自己是一名纪录片专业的学生,也是创作者,所以想寻求更多样的创作手法以及创作灵感。这次最让我惊喜和激动的是后面的三部纪录片:《爱之车》、《果断出拳》和《犬与狼之间》。他们有一些共同点,就是精良的电影语言和声音设计,而且特别注重氛围的营造。而后两部的创作基于导演独特的构思,而不是长时间跟拍等待故事的发生,这是目前国内纪录片创作所欠缺的。掌握了这点,纪录片创作就会变得更加自由,减少受时间和现实的限制,让表达更加自由和精确。Anyway,这是一次难忘的看片之旅,收获颇丰,接下要回到现实,带着对纪录片的热爱,去学习和创作,继续前行。

编辑:小nine

凹凸镜DOC
ID:pjw-documentary
微博|豆瓣|知乎:@凹凸镜DOC
推广|合作|转载  加微信☞zhanglaodong
投稿| aotujingdoc@163.com
放映|影迷群  加微信☞aotujing-doc
用影像和文字关心普通人的生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