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早6点半”杯第三届中国精美诗文大奖赛马丽华作品

过河东

马丽华(内蒙古)

15年前,经人介绍我远嫁到了内蒙古乌海市老石旦区,一个陌生的名字,从没去过的地方,令人好奇的地方。

从宁夏平罗坐车,先到石嘴山车站,再坐三轮摩的过石嘴山黄河大桥,最后再坐走内蒙古乌海市的车。

弯弯绕绕,感觉走了很长时间才到。一排排平房,一根根烟囱,是这里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这里每家每户大门口都砌着一个或两个高七八十或八九十公分高的煤站子。因为这里没有集体供暖,家家户户都点炉子或烧锅炉供暖,做饭,烧水,生活。

这里的火墙是很有名的,长差不多1.8到2米,高1.5米左右,不到3平方米的火墙就能把家烤的暖暖的。每家差不多都有两个火墙,一个主要做饭,通卧室。另一个通客厅。

烟,热气,从炉膛进入火墙,先朝上直行然后直角右拐,再朝下走,到一定距离再右拐然后直接通到房顶上,一米左右高的方方正正的烟囱就坐落在上面,烟和煤气被抽走了,热量就把火墙烤热了。

这里距离娘家总共六七十公里的路,可是每次回娘家都要辗转好几个小时才能到。每次回家,我都是早早出门,站在路边等车,翘首期盼,归心似箭。路上疾驰的大货车接二连三,这里煤矿多,来往的车辆大多装的煤,尤其是遇上刮风的天气,车一过,扬起的灰尘满天飞,让人睁不开眼。等不上车,我忍不住心酸,难过,就想:我怎么会嫁到这么个地方呢?到家已经晌午过。每次回去,我妈都会说我:“回家怎么不把脸、脖子都洗干净?净是煤灰。快去洗一下吧。”边说着,边给我倒水,眼里满是心疼。我的心里也不是滋味。

劈柴,砸煤,掏炉灰是这里人每天必须要干的家务活,因为不会烧火,让我这个初来乍到的人,虽然有家人帮忙,可还是吃了不少苦头,经常是早上点的火,中午或下午就熄灭了,我只好再重新点,屋里总是烟熏火燎,还不暖和。我的手粗糙的不成样子,裂口子,一碰冷水就钻心得疼。娘家人看我这样,给我买了电磁炉,夏天屋里就不生火了,用它烧水,做饭。如今,这个电磁炉还在,已经成“古董”了。

这里每隔100米左右就有一个公共厕所,厕所门口堆着家家户户每天倒的生活垃圾,有环卫队专门清理。冬天煤灰多,夏天人们都吃瓜果多,垃圾里的脏水就顺着地势弯弯曲曲往下淌,简直是臭气熏天,苍蝇满天飞。每天早上,每家人都要早早起来把尿桶子提到厕所去倒。记得刚结婚时间不长,我出去上厕所,却找不着家了,因为没带手机,没法联系家里人,又不好意思问别人,我家在哪一排,就只好在那附近边转悠边回忆我刚走过的路,好半天我才从看着一模一样的一排排房子中找到家。

这里的人们都特别朴实厚道,生活了十几年,我一次都没看到过小偷。这里人互相打招呼总是说:“过来玩哦。”我当时还在想,都不告诉别人你家在哪里,怎么去你家?只到后来才知道,那样说话的人,他们彼此都很熟,都是几十年的老邻居。

这里的美食是莜面,烩菜,焖面。几乎天天吃,变着花样吃……宁夏人称这里是河东人,这里人称宁夏人为河西人。

前几年,响应党的棚户区改造政策,我们搬到了海南区宽敞明亮的两居室楼房。从那以后再也不用点火烧煤了,再也不用去公共澡堂洗澡了。虽说这样,刚搬过来,人们还是有点想念生活了几十年的老石旦,专门坐公交车回住过的地方看一看,或者找个借口回去买点什么东西或办什么事情。以前的老邻居都离的不远,有的在一个小区,有的就在周边小区,住在楼房了,人们的心也敞亮了,个个脸上都笑盈盈,爱娱乐的就去广场跳跳舞,舞舞剑,喜欢安静的老人呢,就提个小马扎冬天晒晒太阳夏天歇歇阴凉,唠唠家常,大家互相聊着喜欢的话题,去各自的新家认认门。最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一路和二路公交车免费,贯穿了海南所有的小区和三所小学,一所中学,还有市场超市医院社保等单位,极大地方便了出行的人们,尤其是学生和老人。每次回去,我说起这里的免费公交车,家里人都会咂舌,都会惊讶地再三确认“真的是免费的吗?怎么会不要钱呢?”我就告诉他们,是真的不要钱,对所有人都免费。我的手也不再像以前那样粗糙了,家里人的心也宽了……

虽然就隔了个石嘴山黄河大桥,可是你看,这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却大不一样吧。

老石旦,成吉思汗曾经踏过的地方,因煤而繁华的地方,来自全国各地知青们奉献过的地方,乌海书法文化起源的地方,我的青春永驻的地方,我永远难忘的第二故乡!

【作者简介】马丽华,回族,宁夏平罗县人,现居住在内蒙古乌海市。自由职业者,爱好看书、写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