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我的父亲母亲”全国散文、诗歌有奖征文大赛竺元平作品
我的父亲母亲
竺元平(内蒙古)
每当阅读报纸,杂志见到“父亲”或“母亲”字样,总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我的父母双亲。虽然父母离开我们已有多年,但心中的思念之火却依然不灭。
回顾我小时候对父母的记忆,又看到父母生前留下的件件物品,再联想到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心疼而思念的泪水止不住夺眶而出,心疼她们竟没有过上一天好日子,就匆匆地离开了我们,成了我心里永远割不断的情丝。
父母都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生的人。那时候的旧中国军阀混战,兵荒马乱,正是风起云涌的纷争乱世,特别是中国北方农村土匪横行,有多少家庭流离失所,饥寒交迫。父母就是在那样的环境里长大的,她们幼小时随着父母四处流浪,沿街乞讨已成为封尘的历史。就是因为父母命运相同,同病相怜,最后流落定居在了同一个村庄。我隐隐记得父母在世时常常跟我们提起她们小时候的故事,故事讲述了她们各自无家可归,流离颠沛的相同而又不同的悲惨遭遇。成年后,在好心人的撮合下结成了夫妻,与共和国同时迎来了新的曙光。让我真正体会到父母的内心世界,还是我长大成人为人父之后,才深切地懂得了当年为了抚养我们兄妹几个,她们走过得是怎样一条曲折而艰难的路。
父母结婚正值全国刚刚解放的50年代,父亲比母亲大整整十岁,母亲十来岁时在娘家就得了骨结核病,常年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对于母亲嫁给父亲还有一段曲折的婚姻故事,我在《父母的灵魂伴着我》一文有详细记述。她们不同寻常的人生遭遇简直可以大书特书,她们多舛的命运可以说是当时北方农村千万个残疾家庭的缩影。
解放初期,农村老家贫穷落后,大部分农民可以说愚昧无知,目不识丁,我的父母同样没进过一天学校。刚结为夫妻,父亲每天在田里干活,母亲卧病在床,那生活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农闲季节,父亲还得抬着母亲四处借钱求医问药,几年之后,或许是父母的善良感动了上苍,母亲的病竟奇迹般地好了起来,再不用卧床了,能够拄着拐杖下地走路,甚至或多或少能干些家务,我们兄妹也相继出生了(老大,六零年出生,老二,六一年出生,我是老三,六四年出生),母亲的病有了好转,父亲的脸上露出了少有的笑容,未曾想生活刚刚有了起色,却又遇到了三年自然灾害,一个刚刚拄拐能够下地走路的残疾母亲,还有三个幼小的孩子,真是无法想象当时是怎么把我们拉扯成人的。为了几个只相差两三岁的孩子成长,吃什么,穿什么,直到如今年近花甲的我仍然感到这是一个奇迹,真是特殊的年代造就了特殊的人。听了生前父母对过去生活的讲述,我们肝肠寸断,泪流满面,只有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的人们,才能深切地体会到那岁月的冷暖残酷。
那时候生产队发口粮是按劳力出工来记的。由于母亲不能下地干活,家里只有父亲一个劳力,挣得口粮自然不多,成年人不干活是不发给口粮的,未成年人分一半口粮,就这样,一个人挣口粮几口人来吃。为了解决吃的问题,父母想尽了办法,山上,地里能吃的东西都吃遍了,才勉强保住了我们兄妹的性命,她们看到三个孩子欢蹦乱跳的样子,心里是多么高兴啊。
从我记事起,父母亲穿的都是传统的大裆裤,大襟衣或者对门衣,一直到离开我们仍然未改装束,从未穿过时兴服装,一辈子都是老爷爷,老太太的打扮。母亲身高一米六七,大圆脸,小鼻子小口,能说会道。按村里人说,如果不是一条残腿陪伴一生,母亲或许能成为城市人口的一员。父亲老实巴交,除了干活平时不说一句话,更不会说假话,办事认真,待人诚实。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到了70年代初,父亲入了党,同时被选为生产队的畜牧队长兼贫宣队队长。父亲说话很幽默,富于哲理,人们送外号“润先生”,村里的人渐渐地只称他为“润先生”,而忘记了他的真实姓名(真实姓名叫竺润)。由于父亲办事公道,诚实忠厚,深得村里人爱戴,村中邻里间发生点儿小矛盾或小纠纷,总要请父亲去调解评理,最后握手言和。一个没有文化的老实农民受到了社会及政府的如此看重,这都是社会主义的制度好。父亲常说,共产党就是咱们的大救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咱们穷人的好生活。
再说母亲,虽说身残却很有志气,一手将我们兄妹拉扯成人,在物质生活并不富裕的年代,能把我们收拾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别人眼里根本看不出是一个残疾的母亲能做到的。记得有一次,我们姐弟几个一起去邻村看电影,遇到一个与母亲从小长大的阿姨,得知我们的身世以后,自言自语地说:“没有想到春丽姐(母亲小名叫春丽)有这么好的儿女,看她的儿子长得就像杨子荣”,从侧面反映了母亲小时候的生活状况。
母亲在上世纪70年代农业学大寨时期,健康的妇女都下地干活了,母亲有残疾,不能到地里干活,生产队安排母亲在家里为出工劳动的育龄妇女带孩子,母亲带出的孩子干净利落,又懂礼貌,有小孩子的人家都愿意让母亲来带。母亲又做得一手好针线活,纳鞋底,缝衣服样样都很好,至于家庭做饭,洗衣服等家务活就更不提了,村里的人一提到母亲,都夸奖是一把好手。
2003年4月份母亲先于父亲去世,母亲去世后,父亲孤身一人独立生活在老家,儿女们为了各自的生活和工作,大部分时间都为出打工,父亲从不喊一声苦,默默地回味着一辈子风风雨雨的曲折生活。直到2008年4月份安然地合上了双眼,享年84岁,给儿女们留下了深深的思念。父母去世以后,虽然没有给我们留下多少遗产,但是她们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她们的言传身教,为人处世的原则影响了我们一辈子。
抚今追昔,有多少像我们这样的家庭,那些伟大的父母们,为了儿女的成长,在历史的长河给我们留下了永恒的记忆。
愿天下父母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作者简介】竺元平,内蒙古商都县人,出生于1964年2月,1984年10月参加工作,大专学历,中学高级教师,平时喜欢读文学及历史类读物,目前在国内多家网络平台发表近十几万字的作品,愿自己的文学之路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