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特供:东海医话

版权所有,可转载不可剽窃!

东海医话

王东海

1、很多人说:中医是自然疗法,用错药也没什么副作用。这话的前一半没错,后一半内容尚需商榷,中药依然有用错药而带来的放大药物副作用的表现。

试例举:

①   风火、血热为患,使人发病,表现出眼睛肿胀、起红丝,万万不可以进食: 辣椒、姜葱蒜荞头、煎鱼等;

②   因脾肾阳虚发病,表现出腹凉寒泄的症状,万万不可食用饽荠、梨、萝卜等;

③   肝胆有热时病咽喉肿痛、干痒,不可食用姜蒜(桂枝、肉桂等更甚,但前贤谓“禁桂枝,或许可用麻黄”)类火上浇油。

④   痧症不可食热粥等。

诸如此类,食物都如此,若南辕北撤地服错了药,其危害可想而知!

食物,因为将饿或者已经饿了,才吃;药,因为需要,才吃。

庸医见有名医说茯苓健脾祛湿、利水宁心,且药力平和,没症状支持也用上数十克;见医家说益智仁能温补脾肾,强身健体,没症状支持也用一大堆。

殊不知茯苓利水则易伤阴,阴虚无湿者不能用。益智仁温燥而涩,适宜于脾肾虚寒、症见滑泄之人。若用药与症状南辕北撤,为害必速。

2、治痔疮之阴虚火旺者可酌情参考下方:

熟地18生地20石斛12玉竹20赤芍15山萸肉18元参15

地榆6北沙参18麦冬15菊花8前胡8杏仁5吉梗8金银花10生甘草10(3剂)。病人反馈眼睛舒服很多。盖用药为了调理体质,治病不过是附带性的。身体体质之偏得以矫正,各脏器功能无不改善矣。

3、很多患者在服用我药方以后,出现多屁;大便量多而秽浊、稀溏之类的表现。询问是什么原因?

答: 正气得助、气血得旺,就能自然而然挤走、排驱肠道里蓄积的淤浊。原正气的位置被浊物所占,鸦占鹊巢。排浊几天后,服用同样的药,大便情况显著改善。盖因蓄积的秽浊尽了,就是正常的食物残渣。

那宿浊停滞肠道,日久必作乱,宜排出才是。且仲圣有明训:脾家实,腐浊当自去。

又,一个平时比较懒散的普通人,某一段时间里,若忽然早睡早起做适量的舒展运动,几天后就会有多屁等排浊表现,排几天后又稳定平和下来。而且一段时间后,身体若再上一个台阶,会再出现排浊。

4、脏腑各有其性情,肾喜滋养也喜温暖,肝喜清润。 所以温补肾经,需防激发肝火。仲圣用附子大多伴有白芍,即蕴有此意。

5、世人之识神为外在物欲迷失,贪图人世间的虚无,而不知暂寄的皮囊顷刻即将颓败腐朽。明者能固守真元,识神不迷惘,元神显露。元神本 大太极的一份子,缘自太空一点灵。能以小见大,回归宇宙融一体。一滴水入了大海,此水滴或得永恒。

佛本是道,人人本自具足佛性,本自与道相通。 道不远人,人自远之。

近期由医而悟似有所得,特不自秘,与诸位老师、朋友共享,他日若有得大乘者,或是由此获有小补益。

古贤言“闻过则喜”,勉人进步。自视一高,易固步自封。

那大量的经典著作是无穷智慧的源泉!

有人问:读不懂怎么办?

答: 反复阅读,用甲书帮助理解乙书,再以用丙书帮助理解甲书,最终会发现祂们说的是同一个意思。

6、医院里所谓的肺癌大多是源于患者在患感冒时治疗未彻底,残留的邪气与素因内合,肝火刑肺所致的比较多。此类患者服药后一定有屁多大便秽浊反应,符合古贤讲的“脏病传腑”、“肺热下移大肠”等说,这些都是驱邪离开人体之意。

7、对于外邪侵袭人体,宜视人体为一节空心竹来理解,先是御敌于国门之外、外面第一层(太阳经),再是排邪于第二层(阳明经,内层的第一层),再是少阳经。三阳经传经顺序如此。 但若从外往内数层数,太阳第一,少阳第二,阳明第三层。实际上阳明可以看成是空竹内表层,是除去太阳经(用汗法 祛邪)之后的又一个表层,驱邪之路(用下法祛此一层次的病邪)仍然是很近。三阴经顺次也仿此。

这是缘于造化生人如此之妙:以容易驱邪的构造、一直给人以生的机会!

还有一套理解就是:万物负阴而抱阳,内生长而外收藏。越伤越深越入里,入里就伤生气了。故最里一层名厥阴风木——肝。春生、夏长,故次之者,少阴君火:心也。此二层最重要 故在最里面。

8、人生于天地之间,不能离开天地自然来议人之病。

9、读《医宗金鉴》、《增补温病条辨》这样的书,几大医家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 一条一条的摆在那里,好比名医开大会。异彩纷呈,能让你把桌子都拍疼的。

10、学习中医,要过好几道关卡:

先得认识掌握阴阳五行理论,并能用之解释人体与大自然。这是第一关。用阴阳五行理论 论述人体与大自然的“天人合一”,重在联想理解。

第二关:对《伤寒论》的阅读理解与认识。重在理解 悟出人体如一截空心竹,此竹分六层。

再就是药物学、本草,要记得一部分内容,也需要把药放在运用环境中去理解。

然后就是攻读前贤经典处方、迅速取效的医案。经典名方、前贤佳案,要反复玩味。对前贤的主要论点,要多想一下:他为什么这样说?

11、如:

萧琢如萧老先生行医跨度正好燥金和寒水。故前期医案多见清燥救肺之法(白虎汤、清燥救肺汤加减变化以救时运之偏),后期医案多见扶阳救逆(通脉四逆、镇武汤等方救时运之偏)。读前贤医案,必察其医事发生的年代、甲子。

《杂症会心录》清 汪蕴谷撰于1754年。为作者数十年研究古典医籍心得及临床经验总结的汇辑。以扶阳养心为主(汪氏前大半生位于火燥主事的大气候,故前期所论以养阴为主)。

沈绍九(1865年——1936年)名汀,定居成都。沈氏青年即潜修医学。1896年正式开业行医。(此时大司天是火燥主事)。后人评议他用药特色是前(中年时)寒后(晚年时)温。

沈氏中年时所治病人多为平民,从事劳动者,其治疗多以寒凉攻伐,长于治温热病。据《行述》所载:“光绪年间,时疫流行,病者热甚渴极,沈氏曰此天地温厉之气也,当重用凉药。一剂石膏至数两,全活者不知凡几。其以医术得大名,实自此始”。以后,沈氏所治病人逐渐以纵情声色,耽于逸乐,正气受伤,下元不足之病人为多,治疗多以温补。” 以上总体上概括了沈老先生的用药大趋势。沈老自己以丰富的阅历和辨证施治的功夫也认为是与所遇病人类群有关。实际是大司天在1924年间发生了变化。

费伯雄说“肝胆火旺,最宜善调”魏玉璜说“肝为万病之贼”。等等 这些虽没有“脾为百病之源,百病始于脾”、“补脾不如补肾,补肾不如补脾”等  流传广泛。可依然有 付青主说“一水难敌五火,火易进,水易退”;顾金寿“吾近年来治愈肝病者不知凡几”;河间说“六气皆从火化”等等与之遥相呼应。 寻常人多接触中医理里面易于理解、容易记忆的内容。中医人当细察之,细察前贤如此说法的根源!

前贤李冠仙言:

发散药,太阳经居多,阳明经则白芷、葛根、升麻三味,少阳经则柴胡一味。仲圣小柴胡汤为少阳症而设也。疟症不离乎少阳,今人用小柴胡汤治疟症,未尝不可,乃景岳五柴胡饮及正柴胡饮,皆用柴胡,太阳伤寒恐不能散邪而反引入少阳也。至叶天士治疟症,则又戒用柴胡,更不可解。今吴人患疟不敢少用柴胡,以致缠绵日久,甚有死者,皆其遗祸也。景岳名家,叶氏亦医中翘楚,一则重柴胡如此,一则弃柴胡如彼,岂非偏之为害哉。

张景岳用柴胡直击少阳,因其晚年相当于我们当前。叶天士火燥时代嫌其辛散耗阴劫液。所处时代不同,用药差别如此如此!

究之,前贤大都还可以说是独具慧眼。 时贤大多不是时贤,可能还是中医之魔!

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编的医学院教材中已将运气学列为迷信,那时候前辈名家多尚在,尚且如此,能指望当代“名医”有正确的中医观?

而运气学,是被誉为“中医皇冠上的明珠”!

要学好运气学,必须对华夏传统文化有足够的虔诚和敬仰!

本公众号历史消息查阅方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