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首届“感恩父母 让爱传承”有奖征文大赛冯立忠作品

我的妈妈 、纺车和煤油灯          

冯立忠(辽宁)

这三者看似没有任何联系,但我说的是三者之间发生的往事。

一、我的妈妈

我的妈妈在2009年6月就去世了,享年86岁,至今以10年了。在这10年里我无时无刻都在想念妈妈,她生前的音容相貌,生活中的一件件往事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为了天天见到她,我把妈妈的照片放大,加上个框放在我写字台前,当我坐在写字台前,首先看到她慈祥的面孔向我微笑,心中由然而升起怀念和敬意……

我的妈妈叫董桂清,从小没念一天书,不识字,一双裹过的小脚,身材一米五左右,又很清瘦,不到百斤。19岁嫁到我们冯家,当时爸爸十六岁,奶奶去世八年了。到了我们冯家就承担起家庭主妇的重任,先后生了九个孩子,其中两个早逝,剩下我们四男三女兄弟姐妹。我们就是在她的养护和教育下长大成人的。妈妈为我们吃了大半辈子苦,受了大半辈子累,是我一生中最敬佩、最难忘、永在心中装着的人。她的优良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对子女们的严格教育、管理等家风在今天得到了传承和发扬,也得到了晚辈们的尊敬和爱戴。

说到妈妈,她首先是个敬老孝老的人。我印象最深的是:我爷爷得了一种病,不会说话,炕上吃炕上拉尿,下不了炕,生活不能自理。那时农村落后,人们也不知道是啥病,因不会说话,老人们说这是“东风不语”。用现在的话,可能是脑血栓,或脑出血病。爷爷得病在炕上躺三年半才去世。爸爸就哥一个,没有帮手,我那时才五六岁,姐姐十多岁,其间都是妈妈一日三餐给爷爷做饭,喂饭,清理炕上和被褥上的屎尿。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臊不怕臭,任劳任怨。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是说护理久病的人是非常不容易的,当个孝子更不容易了。我的瘦矮的妈妈,面临爷爷的病不离不弃,尽心尽力,深深地感动了我的父亲,他后来多次向我们讲述当时的情况,为此事他铭记心中,心存感激,并践于几十年的行动。他对妈妈十分敬重,夫妻六十多年一直恩恩爱爱,相濡以沫,和睦相处,我们兄妹们就是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的。

爷爷闹病时我们虽然年龄还小,但爷爷拉完屎就在手中玩,有时往炕上灯窝里放(农村在炕边墙上挖个洞放煤油灯地方),有时到处乱抓,乱涂,至今我还有印象。可是我的妈妈从没放弃,从没嫌弃过,这是多么高尚的品德和可贵的精神呀!这是她留给我们子孙最宝贵的财富。

妈妈是个心得善良、善于助人为乐的人。这无论是对家庭老人,对左邻右舍,还是亲属间、家族间,谁家有了困难、矛盾,她都立马去帮助解决。谁家女人生孩子,,奶不够吃,或家庭成员中有了矛盾、生气、打仗了,她知道就去劝解,做说服工作。我家门前有个姓冷的家庭,女的十八岁就嫁到冷家,婆婆公公早世,她年轻不会做针线活,我妈妈就手把手地教;在家生孩子没人接生,又没经验,妈妈就守在身边帮忙,像对自己亲姑娘一样精心护理、照顾,深得她的感谢。像这类似的事多的很,受到族群和邻里的高度赞扬和爱戴。

妈妈是个勤俭持家、十分勤劳的人。不难想象一个弱女人,白天要做一家人的三顿饭(那时农村没有任何现代厨具,做饭烧柴,有时用点煤,要拉风匣,夏天雨多柴湿不燃冒烟,做一顿饭很不易),要扶养和管理几个孩子,还要喂猪喂鸡等活,晚上还得为一家老小缝补衣服,制作鞋袜,一天有多少事要干,一天有多少休息时间呀!我的妈妈就是这样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为我们兄弟姐妹日夜操劳着,为我们这个家无私奉献着。

妈妈是个十分会按排家中各项生活的人。一个九人之家,在那个穷时代,要按排好衣食住行,油盐酱醋茶,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以及四季中自留地的春种到秋收诸多问题是十分不容易的。因为我爸爸在我十二岁,哥哥十五岁时远离家,到县城工作,常年不在家,所以家庭的重担就落在妈妈的肩上。妈妈每天的生活都有计划,每年的种植品种、面积等都有巧按排。每个孩子的衣服按季节的更换,春节时新衣服,新鞋的制作,提前就有计划,总之,在爸爸不在家的情况下,家中的各种事物都安排的井井有条。

妈妈是个严慈、教子有方的人。从小妈妈对我们严加管教,不准干偷鸡摸狗的事,兄弟姐妹间不准打架骂人,要互相关爱,当大的要爱护小的。在她的严格教导下,我们兄弟姐妹从小就互相关爱,从不打架,更没有互相辱骂过,这个传统几十年一直保持着。不仅在家庭中如此,在学校,在村中邻里间,在工作的单位同事间都如此。妈妈教育我们尊重长辈,谦虚有礼貌,有大有小,过年都去给长辈叩头拜年问好。家里来了客人要有礼貌,吃饭时不能上桌,躲到别屋,客人吃完或走了,经批准才上桌吃饭,无论大小孩都每次如此。吃饭掉在桌上或地上饭粒必须捡起来吃掉,碗中不能有剩饭,必须吃完,不能浪费一粒粮食。时至今日我一直没忘妈妈的教导一一不浪费一粒粮食,我也教育儿孙要这样做,传承这种家风。

妈妈还给我们讲王祥卧冰捞鱼孝顺爹娘的故事。那时虽年龄小,但这故事记的深刻。后来看了二十四孝故事,才知道王祥孝顺的并非亲娘,而是后娘,更使人感动。她用讲故事的方式,向我们灌述孝道。

总之,说起妈妈有很多说不完的话,有很多美好的回忆,很多难忘的件件往事,更多的是深深的思念。

二、妈妈的纺车

为什么要在这里说纺车呢,因为妈妈白天黑夜手摇纺车的此情此景给我一生留下难忘的记忆;在那织布手工业时代,它是家庭成员满足穿带必备的工具,妈妈在此上耗费了一生中大量宝贵时光。在没有经历过纺车时代的人,或没亲自使用、体验过的人来说,是体会不到其中的辛酸的。我是看着母亲摇纺车长大的,知道其中的苦中和无耐。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离开家前,我们农村妇女纺线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家庭劳动,必须学会的一项技能。我的妈妈技术过硬,纺的线又快又细,织出的布又好。我们一家九口人所穿的衣裤,鞋袜,被褥全都要靠妈妈纺的线,织成布来解决,由此不难想象一件衣裤,一双鞋包含着妈妈的多少劳动呀!多么辛苦呀!多么不容易呀!在那个年代“洋布”衣农村穿的很少,一是没钱买,二是城里人发布票买,而农村人没有布票,所以那时大多数家庭都自已纺线,织布解决。

那时我们农村男孩结婚女方家都要几个土大布作彩礼,女方家要陪送几个大布的习俗。我们兄弟姐妹七人要多少大布呀!妈妈的纺车要摇多少个日夜呀!为了给哥哥娶媳妇我入伍前已经积存了四个大布(每个大布四十尺左右,宽一尺二左右)了,结婚时还真的派上用场了。我1970年入伍并提了干,弟弟也参了军,全家搬到城市郊区,条件改善了,妈妈的纺车“下岗”了,从此,从繁重的纺织劳动中解放出来。

三、妈妈的煤油灯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前,我的家乡没有通电,照明就是小煤油灯,夜幕降临一些家庭点起煤油灯,在微弱的灯光下从事一些家务劳动。也有的家庭困难,为节省钱不点灯或把灯苗调的很小。我妈妈常为省点灯油尽量有效地利用白天干针线活,到春节前一段时间,妈妈为了让孩子们都穿上新做的衣服、鞋袜,经常在微弱的灯光下,通宵达旦地工作着。那时我常常都睡一觉了,醒来一看妈妈还没睡,还在忙碌着。那时年龄小,不懂事,当穿上妈妈给做好的衣服时,只知道高兴,并不理解妈妈的辛苦、劳累和千针万线的不容易。现在想起当年的往事心里酸酸地,很是难受。

纺车和煤油灯早就退出历史舞台了,但妈妈在煤油灯下纺线,为我们千针万线夜不能寐地缝补衣服,做鞋做袜的此情此景,历历在目,几十年过去了至今难忘。妈妈去世十年了,但她的音容笑貌,她高尚的品德和养育之恩至今仍然留在我的心中,永生难忘。

【作者简介】冯立忠,1952年出生,中共党员,大专文化。1970年参军,在中共中央警卫团(8341部队)后勤部12年,1981年年底连职转业。先后任朝阳县物资局办公室主任、纪委书记、副局长、副乡长、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副主任等职。2012年4月退休。朝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朝阳县作家协会理事。2005年出版《我所知道的八三四一部队》,2006年修订第二版,在石家庄通过《书刊报》国内外发行。部分章节在辽宁省委《党史纵横》刊物上发表后,被网上和多家报刊广泛转载。2006年后整理近七十万字的《常识百科》,前后两版。还编两本《健康必读》。也在当地报纸和文学刊物上发些拙文。

如果您觉得好看,请您点一下“在看”↓↓

(0)

相关推荐

  • 怀念母亲

    几多哀思和追忆, 几多离别泪断肠. 清香一炷祭亲人, 年年无尽思念情. 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语言,也是人世间最永恒的话语.任时光匆匆流去,万物更迭,唯有爱不死不灭,在有爱的人心中世代流淌,悄然传承.清明 ...

  • 【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母亲/李茵

    威尔士诗人乔治·赫伯特说过:一位好母亲抵得上一百个好教师.母亲就是我的启蒙老师,也是我生活中的楷模和精神寄托!--题记 我的母亲是一位干净利落又柔弱善良的农村妇女,但从她穿衣戴帽和为人处事中,总能感受 ...

  • 黄仙国 | 让“背二哥”留下来

    巫山县文联.作协出品 视频提供:向文轩 让"背二哥"留下来 小时候,车慢马慢,世界像天空,很大很大. 长大后,车快马慢,世界像大海,很泛很泛. 而现在,钟慢尺缩,世界像飞鸽,很小很 ...

  • 乡趣乡愁|四老奶奶和五爷爷

    首先要说明白的是,四老奶奶是五爷爷的亲娘,五爷爷是四老奶奶的亲儿. 之所以有个亲字,是因为在我的记忆和理解中,在我们老家要搞清楚这一点也得看家谱. 那时候传宗接代很重要,哥哥没有儿子,弟弟生了两个儿子 ...

  • 王金启‖啊,那些煤油灯下的时光(三)主播:宋爱华

    三.煤油灯下,姥姥一边妨棉线,一边给我讲神话故事和民间故事 农村的家务活.各种杂活,只要你去干,永远干不完.姥姥曾经有一辆纺车,现在回忆起来十分简陋,但在那时候的农村,也是十分重要的农具.棉花收完了, ...

  • 暑假,我发现了一只“神”鸡

    那天中午,骄阳似火,刚上完课的我真恨不得马上钻进冰箱里去,给我自己降降温. 妈妈也真是的,这么晚了还不来接我,下午还有一节书法课呢!我一边想着,一边寻找妈妈的身影.忽然,我眼前一亮,那不是妈妈吗?她在 ...

  • 【089】首届“感恩父母 让爱传承”有奖征文大赛董立伟作品

    父 亲 董立伟(河南) 如果用两个字形容我的父亲--朴实.朴实还是朴实.从我记事起,父亲一直用勤劳支撑着家.父亲是个木匠,农忙时扛起犁耙,农闲时拿起斧头,双手磨满了老茧,身体被生活的重担压弯,父亲总用 ...

  • 【130】首届“感恩父母 让爱传承”有奖征文大赛梁贵安作品

    父亲,一块行走的钢 梁贵安(辽宁) 父亲比母亲大14岁.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父亲已是一位经过朝鲜战场洗礼的齐齐哈尔高级步校毕业的军官了.父亲在步校的学员照,浓眉大眼.分头,斜挎佩带,腰扎武装带,戎装添采 ...

  • 【129】首届“感恩父母 让爱传承”有奖征文大赛贺建新作品

    石磨奶水,母爱温馨的记忆 贺建新(湖南) 奶水,母爱的乡愁,温馨记忆的亲情. 小时候的我,善,是什么?不知:爱,是什么?不懂:感恩,是什么?更是一片迷茫.因为,我是一个调皮的玩童.后来,长大了,才知善 ...

  • 【126】首届“感恩父母 让爱传承”有奖征文大赛翟克江作品

    七律·感恩父亲(中华新韵) 翟克江(山东) 人间父爱大如山,巍巍高擎碧海天. 一对铁肩担日月,两只大手绣家园. 走南闯北经风雨,燃蜡抽丝历苦难. 落地羔羊知跪乳,人生切记孝当先. [作者简介]翟克江, ...

  • 【123】首届“感恩父母 让爱传承”有奖征文大赛肖水泉作品

    父亲庆生 肖水泉(四川) 父亲今年七十九,按照老家的规矩,得邀亲朋好友为他庆祝一番,闹热一番的.去年二伯父七十大寿的生日宴上,老家的亲戚们就围着我和大哥,提议我俩一定要好好给父亲过一个热热闹闹的生日, ...

  • 【113】首届“感恩父母 让爱传承”有奖征文大赛王志宏作品

    一把钥匙 王志宏(河南) 上个周末,我和儿子回老家看望爹娘. 吃中饭的时候,爹突然从口袋里掏出一把钥匙.递给我说:"妮儿,这是你家的钥匙,拿着吧,你家楼高,我上不去了."说罢,扭过 ...

  • 【114】首届“感恩父母 让爱传承”有奖征文大赛范学凯作品

    记忆中的那盏煤油灯 范学凯(辽宁) 前几天,晚上下班后回老家看望父母.我进院停好车,父母从屋里走出来,接过我手里的东西,迎接我进屋.由于事先打了电话,母亲早已把我喜欢吃的大锅捞饭焖好,菜也切好在菜板上 ...

  • 【108】首届“感恩父母 让爱传承”有奖征文大赛吴志军作品

    父亲:从容坦然过一生 吴志军(河北) 父亲生于1907年,活着今年整112岁. 父亲去世那年是1991年,享年84岁. 高寿的父亲一生以好人著称,但也以"老倔头"闻名,撞了南墙也不 ...

  • 【105】首届“感恩父母 让爱传承”有奖征文大赛胡仕峰作品

    背负的爱 胡仕峰(山东) 冬日的午后,暖阳透过窗户照射进来,洒满了整个客厅.我和父亲坐在沙发上闲聊着,桌上沏着一壶浓酽醇厚的普洱茶,茶香氤氲,缭绕心间.看到如此煦暖的阳光,父亲执意要去把卧室的几盆盆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