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破釜沉舟,韩信背水一战,都赢了!马谡也置之死地,为何却失了街亭?
有一个词,叫“置之死地而后生”,
在死地的境遇里,将士们必然勇往直前,从而赢得生机,
这种境遇,
西楚霸王项羽遇到过,那是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以数万兵士破章邯四十万大军,
淮阴侯韩信遇到过,楚汉争霸时,韩信奉命攻赵,背水一战,以万余将士破赵军二十万,
三国时,诸葛亮北伐,马谡奉命守街亭,
马谡在观察了街亭的地形后,没有按照诸葛亮的吩咐在山下城镇据守,而是登上了街亭附近的南山,据山而守,
按马谡的话说,魏军若来攻我,我可居高临下,势如破竹。
只是,魏军没有强攻,而是把山团团围住,切断了马谡的水源,让这座山成了一座孤山,
我不攻你,困也困死你!
至此,马谡成功的把自己“置之死地”了,
奇怪的是,置之死地之后的马谡并没有“后生”,任他如何驱赶,兵士们也没有像他想象的那样“居高临下、势如破竹”,
问题出在哪?试图在一个看似相同,实际不同的情境下,套用同一个(作战)理论,是马谡失败的根本原因,
兵法虽好,却要结合实际,生搬硬套只是纸上谈兵,
先说项羽的巨鹿之战,
项羽率领全军渡过黄河(一说为漳水),命令全军破釜沉舟,烧掉房屋帐篷,只带三日粮,
这当然是把自己置之死地,但却不是真的死地,因为他们还有一线生机,
这生机就在项羽身上,为什么呢?因为他是真正的猛将,万夫莫敌!在破釜沉舟后,项羽带领兵士们9次冲撞章邯的军队,最终打垮了秦军,
试问,
马谡的军队里有此猛将吗?显然没有!
马谡自己会带兵士居高临下的冲杀吗?当然不会!
没有这样的猛将身先士卒,兵士们哪来的士气“居高临下、势如破竹”呢?
再看韩信的“背水之战”,
韩信奉命攻赵,以1.2W人,面对赵20万大军,且军中也无猛将可带兵冲杀,
但,韩信有谋,以正合,以奇胜,这一战可是韩信的经典战例,
其实,韩信的“背水一战”并非仅仅为了置之死地而后生,更是为了“诱敌”,
这一战中韩信是如何布置的呢?
首先就是“背水”,让自己无退路,于是赵兵纷纷嘲笑韩信,说韩信不懂兵,
然后,韩信分兵两千,暗中等待机会,
余下的1万又分兵,一部分背水列阵,一部分由韩信带领,直攻赵军大营,
正式开战后,韩信佯败,赵营中的赵军都想抓住韩信,竟然倾巢而出,被韩信引到了河边,
已列阵等待的兵士阻住了赵军,佯败的兵士则有机会重新列阵,加入战争,
而暗中等待机会的两千兵士,则趁赵军倾巢而出,攻占了赵军大营,拔掉了赵国旗帜,遍插汉军旗帜,然后大喊:赵军已败!
倾巢而出的赵军见老巢被占了,立刻就陷入混乱,结果真的被韩信打的大败!
这才是“背水一战”的玄机,“以正合,以奇胜,避实击虚”
试问,
马谡居高临下的时候,有安排正兵、奇兵吗?没有!
马谡据山而守的时候,有考虑过避实击虚吗?没有!
马谡只知道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可以鼓舞士气,以少胜多;只知道置之死地而后生,却不看看人家在“死地”里都做了些什么,
说白了,还是生搬硬套、纸上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