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庄公腹黑,却很无奈
摘录自《左转》: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看了开篇,您别误会,我今天不是来黑郑庄公的;
关于郑庄公的 周郑交质,甚至与周王室干仗,没什么好说的了,无非是强大到了不服周天子的地步而已。
今天单说说郑庄公的“腹黑”,
郑庄公是春秋初期郑国的君主,因为出生时难产而不被母亲待见;而二子共叔段则独享母亲的宠爱。
母亲为了疼爱二子共叔段,为他向郑庄公索要了“京”作为封地,共叔段倚仗有母亲的宠爱,更加胡作非为,最后竟欲与母亲里应外合,“谋朝篡位”。
在整个过程中,因为郑庄公对其弟共叔段一味地姑息,直至其起兵前夕才一举消灭了共叔段,所以在历史上名声一直不好:郑庄公被认为腹黑、阴狠、伪孝。
作为郑庄公,在当时有几种选择呢?
一、直接杀弟,彻底绝后患
这样做,在当时的社会,法律上没问题: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道德上有没有问题?有,母亲最爱共叔段,杀了共叔段,母亲一定会伤心欲绝。
这应该会落一个“不孝”的名声。
二、不杀,但“管”起来
这样做行不行呢?理论上可行;但是,要说服自己的母亲。
还是那个原因,母亲独宠的共叔段,这么多年已经被宠坏了;
如果共叔段被封在一隅,是否能甘心?可以肯定的是,绝对不会甘心;
不甘心,一定会去找自己的母亲;而母亲一定会找郑庄公;
可以想象,郑庄公此时面对的应该是自己母亲的一哭、二闹、三上吊。
甚至,因为母亲每日的以泪洗面,郑庄公还会落一个“不孝”的名声。
三、姑息而后杀之
这是庄公的选择:先让共叔段膨胀,待其羽翼丰满,有明确的造反动作时,一举将其消灭。
郑庄公这么做,一定是希望能用“造反”二字,来堵天下悠悠之口,以免让自己背负“不孝”的名声;
但他没想到,历史被真实的记录下来了:一句多行不义必自毙,暴露了自己的心思,留下了尾巴给后人诟病。
从小到大,母亲都宠爱弟弟共叔段;
庄公有没有想过要争宠?史书上没说,但作为一个正常人,肯定想过,也做过。但发现无论做什么、怎么做,都无法抹掉难产给母亲留下的阴影;
庄公即位后,母亲和弟弟更是变本加厉......无奈之下,庄公选择了第三条路。
至于是非善恶,留给后人评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