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丨刘邦,白马之盟
武王伐纣之后,分封有功之臣为王,被分封的诸侯多为自己的叔伯兄弟;因为是叔伯兄弟,相互之间就没有战争,共尊周天子;
东周,数代人之后的诸侯,血缘关系已经变淡,各诸侯之间征伐已是司空见惯之事;
被灭的小诸侯国,要么再次被分封出去,要么被设置为郡县,直接对国君负责;这时的郡县之长就不是世袭的了;
秦灭六国之初,听从儒生的意见,实行的是“一国两制”:郡县制与分封制共存;但发现分封的诸侯还是会造反,所以就干脆取消了分封制,全面实行郡县制;连年征战,再加上秦政苛刻,民心思旧制,秦末群雄四起,秦二世而亡;
楚汉争霸的时候,刘邦为了胜出,网络了很多英雄豪杰;这些豪杰跟着刘邦打天下,最后自然都成了汉朝的开国元勋;
汉虽承秦制,但一来汉朝离封建的东周相去还不远,惯性还在,二来有功之臣又不得不封,所以在这一时期,刘邦封了很多异姓王;也就是说,汉初和秦初一样,也是“一国两制”;
虽是一国两制,但刘邦却对异姓诸侯王心存疑虑,害怕其谋反,危及自己的江山,于是开始着手翦除异姓诸侯王势力;
以汉初三杰之一韩信为例,刘邦在垓下之战获胜后即改封其为楚王,使其离开根据地齐地,并于翌年设计将韩信掳至长安,降为淮阴候,最后借吕后之手斩杀韩信;
其后彭越、英布、韩王信、臧荼、卢绾等王皆一一被其贬杀;
刘邦将异姓诸王清灭后,发现汉朝的控制力还只能停留在关中地区,在边疆地区却显得鞭长莫及,因此大封同姓诸侯王,实行郡国制,以保刘氏江山稳固;
然而随着吕后势力日大,其担忧汉室江山被吕氏夺去,因此在其晚年与刘氏诸王杀白马为盟,以策万全,史称白马之盟;
白马之盟:
第一,国以永存,施及苗裔。(只要汉帝国存在,大臣们及其子孙就永远有酒喝有肉吃);
第二,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非皇族成员不得封王,如没有军功者不得封侯)。
刘邦驾崩后,吕后要立诸吕为王,右丞相王陵以此加以反对,但是左丞相陈平、绛侯周勃认为吕后此举并无不可,结果吕后大封诸吕为王,吕氏的诸侯王直至吕后死后才被废;
在西汉末年,王莽以外戚身份弄权,被封为假皇帝,最后篡汉,将此盟约撕毁;其后汉光武帝重建汉朝,此盟约再被重提;
直至东汉末年曹操称魏王,其后其子曹丕继任魏王并篡汉称帝后,白马之盟才被彻底撕毁;
终汉之世“非刘氏不王”这个祖训除了在上述的三个时期以外,都被严格地遵守,因此可见此盟约对汉代皇帝的影响力还是比较大的。
白马之盟与周朝分封制的区别仅仅在于:周朝可封有功者为王;汉朝只可封自家人为王。
汉文帝时,先后发生了济北王和淮南王的叛变;而汉景帝时更发生了七国之乱;但最终这些叛乱皆被平定,而景帝亦乘胜收回封国的官吏任免权,削弱了封国的实力;其后汉武帝颁行推恩令,同姓王的实力被大幅削弱,变成一种虚衔。结果刘邦白马之盟的原意消失,只作为训言留下。
凡天下之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岂是一个“白马之盟”可以左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