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重元写的“雨打梨花深闭门”如嚼蕊含香,意蕴悠然
文人李重元,在宋代群星璀璨的文坛上,鲜有名气,历史上对他的记载少之又少,然而,他写的一组以春、夏、秋、冬四季命名的《忆王孙》,全部被收入《宋词》中。《忆王孙》行文如流水,字字如珠玑。
春词如春雨入泥,梨花带雨;
夏词如夏风习习,荷花出淤;
秋词如秋月朗朗,荻花落窗;
冬词如冬雪飘飘,梅花傲霜。
1.《忆王孙春词》里的相思
每一阕词,都如梦如幻,字句均不经雕琢,却如窗扉半开,轻风细雨扑面而来,无比惬意。尤其是春词,更胜一筹。
《忆王孙春词》
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
杜宇声声不忍闻。
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忆王孙:词牌名。又叫《忆君王》、《豆叶黄》、《阑干万里心》、《怨王孙》、《画蛾眉》等。此词牌名由此次而来。三十一字,五句,五平韵。第四句第一字用去声字为宜。第二句、第三句、第五句的第五字一般用平声。
释义:
萋萋:形容春草茂盛的样子。
王孙:这里指游子,行人。
杜宇:即杜鹃鸟、子归鸟。相传古代蜀国望帝死后所化,叫声哀怨,吻常啼血。声似“不如归去”,所以常常引发思乡之情。
首句“萋萋芳草忆王孙”是化用《楚辞 招隐士》赋中的“王孙游兮不归,芳草生兮萋萋”之句意,点明主题和时间。在芳草萋萋的暮春时节,思妇在楼头眺望,满眼都是春日之芳草,一直延伸到天之尽头。
柳外楼高空断魂:思妇登楼远眺,见楼边杨柳青青,又是一年春来早,春天都来了,可是思念的人,连影子都看不到,不觉黯然神伤,魂思杳杳。
中国古代有折柳赠别的习俗,想起当年与君别离,思妇也曾有过此举,如今,柳枝又长高几分,依依垂柳,更引人忆念。
春天和杨柳,都暗含青春岁月,青春依然美好,然而,一起共度青春的良人,还在远方没有启程回家的迹象。
韶华易逝,青春短暂,这长长的思念,什么时候是个尽头。
杜宇声声不忍闻:偏偏最是相思时,听到了杜鹃鸣声凄厉,声声都是离人泪,杜鹃的叫声加深了思妇思念亲人的悲凄之情。
“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声音让思妇难以为怀,胸中似有呜咽,和泪而出。
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快到黄昏时,雨还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雨落在梨花上,似乎梨花在落泪,思妇心中的愁思又加重了几分,伤情离绪更近一层。
心情孤寂,形单影只,窗外梨花落满地,这情景让人更加魂销肠断,思妇一定也是悲悲切切,梨花带雨,流泪不止。一声叹息之后,不如闭门不出吧。
2.院门好关,心门难关
全诗层层递进,逐字逐句渲染,直至最后发出“深闭门”的喟叹,然后一个句号,戛然而止,此时无声胜有声。
院子里的关上容易,心里的那扇门,那颗相思断肠的心门,也关上了吗?
这一场相思的杏花春雨,打湿了屋檐,落在了窗台。紧闭的门扉,关不住少女怀春的心事,思念像是爬墙而上的常春藤,爬得越高越伤心。
春雨潇潇下,杜鹃声声闻。可是,所思念的良人,既没有云中寄锦书,也不见风雨夜归人。佳人任雨丝绵绵,思念越深,怨恨越深,心痛越深。就这样,从清晨盼到了黄昏,从小雨等到了大雨,那一扇门,丝毫不见动静。
暮霭沉沉,梨花如雨落满庭院深深。
相思眷眷,杜鹃啼血犹如美人情真。
珠帘卷卷,只恐红烛垂泪到天明。
笒枕凉凉,眼中蓄泪孤单又伤神
雨,还在下。
花,还在落。
等待的归人,依旧没有轻叩门。
关上了院门,以为锁住了寂寞,其实,心门还留有一个缝,从那里,源源不断的爱之新泉汩汩而出,只是,别人看不见罢了。
3.长诗好写,写好短诗最见功夫
《怨王孙》如小令,似绝句,越是字数少,越难以打磨的字工句丽,其中最难把握的是神韵的起承转合。
李重元的这首小令,利用我们耳熟能详的意象,将芳草、烟柳、高楼、杜鹃、春雨、梨花、院门等诸多事物联系起来,利用一双看不见的登楼之眼,将登楼思妇的情绪抒发的淋漓尽致,情景交融,意境深远,韵味悠长。可见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夫之神。
芳草、烟柳、高楼、杜鹃、春雨、梨花、院门等,增加了中国古典气息韵味,读之也会联想到“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芳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等词句,并产生许多不同的美感,跌宕起伏。
不知道作者李重元有没有过一段情深至极的感情经历,他是否就在某一个飘雨的春日,为了前程,许下承诺,背井离乡,独自出走?
有没有一个佳人,将他的背影印在落雨的心上,期待他的归期?
他们是不是在彼此最好的年华里,在杏花春雨中有过一次邂逅,然后一见倾心,再见定终身?
他有没有不负所托,在佳人的相思和等待中,衣锦还乡,洞房花烛?
所有这一切,作者都没有交代,只留给读者去思考,去回答。
您认为呢?
本文为原创,百家号首发。